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1月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暨第四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2,(11):2
<正>11月10-11日,"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及《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共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在全球的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更是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息息相关.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杂志编辑出版10周年之际,于2007年8月18日至19日在南京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江淮论坛》2014,(5):F0002-F0002
许苏民,南京大学文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下简称《形态》)写作15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南京市社联、南京大学哲学系和江苏省哲学学会等十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全国学术讨论会,1995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这是自1980年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大  相似文献   

6.
三月二十二日,省哲学学会会同南京大学哲学系组织了部分在宁的哲学工作者,就哲学现代化问题开展学术讨论。与会者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我国当前的改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南京大学马列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市社科联等18个单位联合发起的“恩格斯与现时代”哲学讨论会,1991年3月29日至4月2日在深圳市教育学院隆重召开.这次讨论会是为纪念恩格斯诞辰170周年而举行的,象这样把恩格斯哲学思想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前提、途径、态度三个层面谈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姚润皋(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南京210093)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告诉我们,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口号比较容易做到,但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却颇费踌躇。可以这样说,只要这个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那么坚持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经济与哲学:面对现实的科学历史原则张一兵(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今年,是马克思撰写并发表《哲学的贫困》150周年。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发表最早的文本,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  相似文献   

10.
《江汉论坛》2006,(10):144
张一兵(原名张异宾),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报》主编,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和“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改革开放后,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形成了一股冲破传统哲学解释框架的束缚,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的普遍思潮,张一兵也积极地投…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宣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从2004年开始,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科学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力求出精品,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成果。经专家评审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审批,我省南京大学申报的课题“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苏州大学申报的课题“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分别立项。“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与邓小平的改革理论———纪念《哲学的贫困》发表150年周年孙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编者的话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  相似文献   

13.
访谈时间:2014年1月18日上午 访谈地点:南京大学曾宪梓楼七楼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者:张琳博士,简称“问” 受访者:张一兵教授,简称“张” 参加者:周嘉昕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问:您在2007年提出了自己的“构境论”,作为对于思想史方法论反思的一次相对完整的理论呈现.我注意到两个隋况:一是您的构境论腹背受“敌”,受到来自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等多方质疑;二是构境论因“界面不友好”而进一步招致批评和冷落.  相似文献   

14.
侯惠勤,1949年2月生,广东湛江市人。197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大政教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我国学位制度建立后首批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以及江苏省马哲史研究会秘书长。已出版的论著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列宁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西方马克思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项})(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相似文献   

15.
承继先辈史论并重的方法传统汇集海内学有专攻的研究精英探求诸教关系规律及普世意义奉献学界量丰质优的学术成果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是以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为依托,整合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等院系和  相似文献   

16.
由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江苏省哲学学会和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化视域中的资本主义”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25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左派与国内学者的一次对话。会议主要围绕两个议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一、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最新变化、特征;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及社会主义的对策。与会学者普遍达成的共识是: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理论在资本的全球化过程中受到巨大冲击,已成定式的资本主义理论应得到反思,而这种反思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读之上;市场作为有效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张教授,在我的印象当中,您多次在自己的著述和文章里提及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脉相承的学统对您一生学术之路的奠定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学生,我对这一点非常感兴趣。我们是否就从这一点开始今天的访谈?●好的。你刚刚提到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统,我想,这的确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具体来说,主要是由孙伯鍨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中重要的方法论学统和文本研究为基础。其中,又尤以其独创的历史的深层逻辑解读法为上。谈到这里,不得不说到孙  相似文献   

18.
本期学者 :张一兵中青年学者主页张异宾 (笔名张一兵 ) ,1956年3月17日生于南京 ,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 ,获哲学硕士学位 ,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并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 ,江苏省哲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南京市社联副主席。出版、发表论著10余部 ,论文240余篇。主要有 :《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南京出版社1990年 ) ,《西方人学第五代 :科学人本主义》(学林出版社1991年 )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 ,…  相似文献   

19.
侯衍社 《学术界》2001,(2):255-258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杭州发展研究会联合发起的“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研讨会”于 1 2月 5日至 8日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单位的 4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 ,结合世纪之交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杜丹 《东岳论丛》2019,40(4):140-145
2018年9月22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当代意大利批判理论研究暨第三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在南京召开。与会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意大利批判理论脉络梳理""加速主义、技术异化等资本与技术碰撞的新社会经济状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