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航运业的发展规律解读“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进行剖析,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港口的发展规律、航运产业核心竞争力及航运活动的特点等多个角度,探讨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高度发达的航运服务业是国际航运中心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结论,并对国际航运中心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港物流现状看我国港口物流的整体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港口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透视上海港口发展物流的特点、现状及影响上海港口物流发展的限制因素,探讨我国港口物流的整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学者们通常认为上海港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港口,是远东的航运中心.本文从地方、国家、国际三个角度,对上海港的地位重新进行了评价,认为从地方角度上看,近代上海港是长三角港口群中最重要的港口;从国家角度上看,上海港只是中国中部和北部的枢纽港;从国际角度上看,上海港是远东重要的港口之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只是作为日本港口的支线港.  相似文献   

4.
从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在分析国内主要港口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航运中心建设亟须建立的法规体系,并就完善法制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实施港口集群化发展策略,整合半岛的港口资源,合理布局港口,日益优化港口功能,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加快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日照港为两翼,半岛港口群为依托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使港口企业从相互竞争走向既竞争又合作,是建设强大的半岛城市群、赢得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和集装箱运输量发展变化状况的分析 ,认为应充分利用大榭岛深水海岸资源和自然地理位置优势 ,抓住机遇 ,加快开发第五、第六代集装箱港口 ,这对早日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提出了加快开发大榭岛集装箱港口的内容和步骤 ,以及针对建设大型国际集装箱港口目前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港口资源整合与错位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上海港在长三角区域港口中具有枢纽港的地位,而宁波—舟山港与江苏的港口则分布上海港的南北翼在长三角展开合作与竞争。为消除行政区域分割、恶性价格竞争、港口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货运结构和航线错位发展,以及制定合作和对话机制、制定市场价格联动机制、优化港口规划和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资源整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辐射,南通港务局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紧靠上海和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江海岸线资源和在全国港口主枢纽港中的地位,加快港口改革和港口建设步伐,努力把南通港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化港口。 “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格局进行港口组合”,这是李鹏委员长对上海、宁波、舟山、南通港口视察后对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明确提出的要求。南通港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体,沿江、沿海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岸线总长为430公里,其中长江段岸线长220多公里,江面宽达8公里,南通港区水域具有浪小流顺、岸线顺直、陆域宽广、气候适宜等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实现港口物流化,将功能单一的传统港口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已成为现代港口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国外港口物流化发展模式看,建立港口物流园区是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港口物流化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港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及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875-1896年间,宁波港口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时期,宁波港进口贸易总额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洋货进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进口货物中主要为制成品以及生产生活资料。与此同时,宁波港的出口贸易中直接对外出口能力下降,转为国内商品转运港,并积极发展本地手工业。促使宁波港口贸易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周边港口如上海港的兴起及航运业的激烈竞争为主,上海港的崛起使得宁波港的自主贸易能力大打折扣,日渐成为一个商品转运港。同时,宁波港在与其他港口如温州港的相互竞争中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合作,贸易合作使得宁波港在国内贸易中能够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宁波与上海两地港口经济互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经济”已成为宁波与上海两地互动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词。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情况下,两地港口经济的互动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内涵,并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为此,两地应促进港口管理部门的合作,加强协调发展,这是加强港口经济互动的需要;加快整合资源,促进合理分工,加强港口综合优势是港口经济互动的方向;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是港口经济互动的要求;形成大物流体系和加快区港联动的进程是港口经济持续互动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洋山港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论文从现实需要、发展基础两个方面对洋山港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可行性进行剖析,提出在洋山港的不同建设阶段可以分别采取的内外分离型和内外混合型两种业务模式。同时,对洋山港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港口城市文化遗产是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港口城市文化遗产往往被只关注近代而忽视其古代历史内涵,在我国港口城市历史及其文化遗产研究中很有典型意义。早在隋唐时期,以吴淞江为出海主航道,以苏州地区为经济腹地,上海地区就先后形成了华亭港、青龙港等贸易港,并完成了由内河港口到河口海港的转移。上海地区贸易港的发展在宋代达到高潮,青龙港被誉为“江南第一贸易港”。南宋末年,港区移至吴淞江入海口的支流上海浦,形成上海浦港。在上海地区港口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港口的位移与发展,都影响了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第五次大转移的主要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发展成为世界第六个特大城市带。这都要求把宁波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远洋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思路及时策:沪、甬、舟三港联合起步形成组合港;成立杭州湾大通道开发公司并尽快建成杭州湾大通过;宁波港建成自由港(区)或实行自由港(区)主要政策;港口附近建几个外向型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15.
唐朝至近代长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变迁轨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最重要的贸易港从唐代的扬州转移到宋元明时期的宁波及外港双屿港,近代开埠之前又转移到上海,大致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再自南向北转移的发展趋势。不同时期的主要贸易港和区域性港口形成分工协作、层次分明的港口体系。文章最后从港口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腹地经济开发程度、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了推动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转移和港口体系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秦皇岛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秦皇岛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通过建立国际化物流港口的构想,提出了相关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7.
第四代港口处在了国际资源配置的中心位置,而以第四代港口为基础的港城联动在内涵上突出了整合区域乃至全球各种经济资源的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应借鉴世界上以第四代港口为基础的港城建设经验,围绕交通策略、产业策略、空间策略和生态策略等,加快推动以双港为核心的港城联动建设,为新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舟山市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业与港口业均属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相互融合、促进,因此,要本着"港口优先、旅游成片"的思路,实现两者互动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