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曹禺与陈白尘在后期皆从创作现实剧转向历史剧。《胆剑篇》与《金田村》、《王昭君》与《大风歌》都是联系现实需要而创作的,存在着可比性。文章从艺术构思、人物塑造、语言特色与不足等对两人的创作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其诗歌集《女神》是我国新诗的实际奠基石 ,其历史剧也为我国戏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综观其文学成就 ,不难发现他的诗歌戏剧创作都大大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解放区戏剧研究》一书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入手;关注1942前后文艺家创作的思想历程,描述他们非主体意识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以历史剧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探寻历史、现实、戏剧之间的关系.全书从“启蒙”和“大众化”的视角,描绘了解放区戏剧发展的历史轨迹,阐述了其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历史剧创作,是建国以来聚讼纷纭的题目。在我国现代剧作家中,郭沫若同志是以创作历史剧宏富称著的,就历史剧写作之恒、成就之大而言,无出其右。(先是戏剧诗,再是舞台剧,最终是电影剧本。)从郭老的作品来研究历史剧创作问题,应该说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我写作本文的原由。  相似文献   

6.
阳翰笙历史剧的现实主义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翰笙同志是革命前辈与著名剧作家,是我国现代电影戏剧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迄今为止,他共写了十七部电影剧本、八部话剧剧本。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对我国电影戏剧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阳翰笙选集》第二卷收了《前夜》、《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天国春秋》、《草莽英雄》、《两面人》与《三人行》七部话剧(1943年写的以朝鲜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为题材的《槿花之歌》未收入)。其中《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与《草莽英雄》是抗战时期写的历史剧,它们的演出和出版在国统区发生过重大社会影响。阳翰笙的历史剧创作实践,为历史剧创作理论、创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台刊《中国文化月刊@22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郭沫若的戏剧全是历史题材,这与他本人丰富的史学知识有关,但同时也是作者对戏剧功用的期望,希望籍由历史事件来反映社会现实,吸取历史教训D,因此在他的历史剧中,有着一脉相承的中心思想,即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戏剧为政治现实服务。本文试图从郭沫若所创作的历史题材戏剧尤其是以4O年代的6部史剧入手,探讨“历史剧”这一观念,希望能够在绝对真实与艺术想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找到共通点或平衡点。真实与艺术之间:试析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林淑薰  相似文献   

8.
曹禺与陈白尘生活在同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面临着同样的文学传统和现实,感受着同样的精神气氛.他们本人都是既善于借鉴又善于创新的剧作家.曹禺曾经从世界名剧的华丽服装中抽取金线来编织自己的锦绣服装.陈白尘则从世界名剧的高楼大厦中拣取砖瓦来建造自己的房屋.当他们把目光转向现实,要通过话剧来揭露和抨击腐朽黑暗的社会现象时,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以其作为创作的艺术渊源.于是在四十年代国统区的戏剧创作中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曹禺于1941年出版了《蜕变》,陈白尘于1946年完成了《升官图》.这两个剧本在创作时间上虽然相距五年,题材  相似文献   

9.
历史剧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在戏剧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过去学界总是关注历史剧在历史题材上的限制,纠缠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本文认为,历史剧除了内容上的限制外,还有历史文本作为"前结构"带来的形式上的限制,历史剧编剧则涉及对历史文本的二度创作或改编。本文在比较历史与戏剧文本写作异同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历史剧创作中实现由"史"变"剧"的转换,旨在从编剧方法论出发为今后历史剧写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是从诗剧开始的。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二年,他一共写了八个诗剧,即《黎明》、《月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广寒宫》、《孤竹君之二子》。其中《凤凰涅槃》等六个诗剧分别收入诗集《女神》和《星空》。可以说诗剧创作既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的滥觞,又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中,有一个“向戏剧的发展”阶段。所谓向“戏剧的发展”就是指诗剧的创作。他说:“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界定了历史剧的定义和历史剧的虚实范畴,从艺术创作的虚实关系切入,以《冬青树》、《如是观》、《精忠记》、《精忠旗》等为范例,具体分析、比较了写实与虚构两种创作倾向的得失。文章认为历史剧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肯綮不在主观表现与历史真实之辨,而在作家“过去视界”与“现在视界”的交融:坚持“过去视界”,才能创造出与历史相应的情境与人物;坚持“现在视界”,才能深刻把握历史,挖掘和表现出历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密欧与朱丽叶》体裁辨析田惠刚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创作的第一时期中,写下了大量喜剧和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目(这些历史剧究竟应属于喜剧还是悲剧,抑或隶属于其他体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该剧大约写于1594--1...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给我国新诗的创作揭开了崭新的纪元,那么他的历史剧则给我国的戏剧创作,特别是历史剧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郭沫若的历史剧,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灿烂的瑰宝,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极其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剧的艺术虚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剧的艺术虚构是必然的。历史剧作家虽有虚构的自由 ,但还要受到历史真实、历史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影响。艺术虚构在历史剧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它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历史内涵 ,增强戏剧效果 ,因而历史剧的艺术虚构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历史剧大都沿袭不受历史真实制约而任意虚构的创作路子,其中虽不乏优秀之作,但有不少历史人物形象被歪曲。明末清初李玉的《清忠谱》以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成功地创作出“词场正史”,为历史剧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历史剧题材创作《乔家大院》、《新安家族》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当郭沫若以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身份进行历史剧创作时 ,他的诗人的禀赋、个性、气质、才情便无形中灌注到创作之中 ,因此他的历史剧呈现出一片葱茏朴茂、灵气飞动、摇荡心旌的浪漫主义诗意美。这种诗性审美品格在郭沫若历史剧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贯串全剧的诗魂和全剧主人公的诗人气质 ;二、融合在戏剧情境中各体各样的诗 ;三、诗的戏剧结构情节、戏剧场景、戏剧气氛 ;四、诗的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18.
《长生殿》与《桃花扇》在处理历史素材时所遵循的主导原则是不同的,前者是史为戏用,以剧统史;而后者是以史统戏,以剧述史。不过虽然两剧作者对待史实的态度即曲史观有异,但是他们都追求历史真实感和艺术真实感的交融统一。作为历史剧,《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创作模式明显好于有违史实的翻案戏,这两部剧作代表了我国古代历史剧创作的两种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史学家、史剧家。他的历史剧创作和他的新诗创作,同是发端于“五四”,是从五四运动中孕育出来的。他在达两个创作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应该指出的是,郭沫若在历史剧创作过程还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历史剧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旣是继承过去中外戏剧家、理论家的传统,又有所发扬,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史剧观。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评论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对于他的戏剧理论主张,以及他根据自己创作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却沒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当前戏剧界、学术界正在开展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我认为比较系统地研究郭沫若的戏剧理论和主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而且对目前这个领域的探讨向纵深发展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宫廷杂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历史剧,而且这部分剧作代表了明宫廷杂剧的主要特点和成就,本文就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保存的48部内廷历史剧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特点。可以发现,这些剧本有着很明确集中的指向性和宏大的系统性,其内容涵盖了从春秋战国时代直到明代几千年的历史,而集中在汉族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事迹上,从而可以深层次的挖掘出这些作品的创作意图。另外注重舞台性也是内廷历史剧一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