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班集体是高校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大学班集体能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良好班风的营造上下功夫.班级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梦"进行理论阐释及宣传教育,不仅是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需要。对此,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厘清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及功能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当前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问题,提出针对"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孟二冬精神和班级文化的内涵着手,分析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构中存在的建构主体积极性缺乏、思想人文教育内容空泛和价值导向功能弱化等主要问题,寻求孟二冬精神对大学班级文化建构的意义,并探讨用孟二冬精神建构班级文化的策略与实践:以制度建设为手段,将孟二冬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加强物质层面文化,为孟二冬精神的践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打造精神层面文化,践行孟二冬精神.建构有精神内涵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学班级有松散趋势的情况下,重提大学班级文化的新特点及意义,目的为引起有关人员对大学班级的进一步关注。大学班级文化有独立性、可控性、多元性、潜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大学班级的这些特点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有独特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是大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文化,仍然是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班级文化管理的研究较多,但大都偏重于宏观的定性研究,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的文章较少,且缺乏理论的、逻辑的方法作为支撑。本文研究了粒子群算法的进化内涵,将算法应用于大学班级文化管理隐性构建的数学建模。使用定性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拓展班级文化管理的理论依据,创新班级文化管理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广泛,对高校建设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其核心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基础是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外部形象。坚持创新是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之一,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的责任与使命。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特色优势,特色优势达到世界或全国的领先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质量优势与特色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特色本质和内涵要求可以通过文化传承创新得到实现,文化传承创新与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也就成为当前大学诸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凝练大学精神、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建设是我国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文化哲学通过实践观点所达成的哲学与文化的双重自觉能够将大学文化置于文化系统进行展开,实现对大学文化内涵及功能的本质解读。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实践途径包括主动承担解释现实、维系人心的育人任务,重视社会对于大学文化的选择和建构,摆正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这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生力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是大学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现代大学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底蕴,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大学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提升高水平大学的创新能力,最终在实现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可建立“学生专业社群”,促进职前教育的科学化,提升教育实践类和教育技能类课程的权重比,建立学科教学知识体系;打破单一保守的框架结构,建立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建立卓越教师培养的“特区政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推进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选取《自修课程》作为主要培训教材。课程设置要侧重于更新教育思想,接纳时代性的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策略于方法。在师德、教师理念、授课技巧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包括培训基地建设、教育科研动力、实践技能于教学理论结合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博士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博士研究生的素质建构应注重培养教育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博士素质建构的途径为提高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厚德博学的教育理念,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创新人才的后备梯队研究生群体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对于创新人才队伍的构建具有战略意义。新西兰高等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教学模式:目标明确,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合作能力;层次丰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向互动;形式多样,充分诱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周密,保证合作教学过程具有完备的程序;多向互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中国研究生培养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实施合作教学模式达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着眼学生现状,通过实施合作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整体素质特别是团队意识;强化教师素质,通过实施合作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教育载体的优化;注重综合调控,通过实施合作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德育的参与,高校德育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创造性人才德育工作要创新,要大力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深化德育改革,优化德育内容,全面提高创造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幼儿双语教育应该服务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验研究表明,双语学习与儿童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以及规则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双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找到依据。应从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元认知能力、创造性人格、兴趣以及环境创设等方面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从对非智力因素与创新型大学生的解析入手,指出非智力因素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大学生具有驱动、激励和弥补等重要作用,并提出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中的作用,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创新型大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创造教育的意义,并从教育目标、教学原则、评价学生等方面论述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以及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最后提出如何进行创造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构建学科教学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思想是实现创新教育与科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文就何谓创新教育以及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策略应如何认识与把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