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的科学个性观萌发于他青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的初步研究,转变并形成于他对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认识和批判,成熟于他以毕生精力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开拓者。他在投身中国革命之后,就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他所进行的时间长、规模大、内容广泛而深刻的农村调查,是我们党社会调查的壮举。 还在学生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利用假期,进行农村调查,深入了解社会。在土地革命时期,当党内一度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时,毛泽东同志独树一帜,公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一再提倡并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溯源来看,毛泽东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基础上形成了共产主义理想人格观。毛泽东的理想信念教育观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宗旨,以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为实现路径。在当代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将科学理想信念植根于人民群众,以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支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具体表现在:调查研究活动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基础;调查研究思想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构成;调查研究规定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实启发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调查研究实践、创新调查研究理论和形成调查研究制度。  相似文献   

5.
试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裴传永,马百莲所谓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毛泽东作为一个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看法。这是一种反思的反思,是对发生了的理论成果的再认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生长的历史过程来看,如何正确地看待...  相似文献   

6.
194 1年秋 ,中央妇委和中共中央西北局联合组成妇女生活调查团 ,但妇女干部不知如何搞调查 ,请毛泽东给她们讲讲。 9月 13日毛泽东向她们作了《关于农村调查》的深入浅出的生动的讲话。毛泽东首先指出调查研究是个认识论问题 ,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惜很多同志常是主观主义 ,自以为是 ,完全不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要了解中国 ,就得作调查研究工作。不要性急 ,要有耐心。然后 ,毛泽东着重讲了调查研究的阶级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就是要把人们在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调查清楚。毛泽东以他1930年对寻乌富农和地主状况作的调查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在1917年就注意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亲自组织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证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运动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30年代后毛泽东对中国国情与历史的分析,对中国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特点的全面系统论证,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人民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不仅把人民群众理解成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而且把为人民谋解放和谋幸福视为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评价理论和实践的标准,把坚持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坚持调查研究和坚持走群众路线作为人民观的根本实现路径,并能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现状界定人民的具体内涵,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更具现实性和科学性,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它主要是指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实践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诸种思想认识。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最高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思想。一句话,毛泽东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国化"。因此,认真研究和领会毛泽东实践观的伟大贡献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作用,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内涵,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同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总体来看,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了相互衔接的几个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实施调查研究,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强调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倡导和培育"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根溯源,可以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那里找到端倪。换言之,毛泽东的思想和探索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又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阐明了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基本方法,并率先开始了“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从而启动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开始了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毛泽东的探索是奠基性的,但“第二次结合”没有能够在毛泽东的主导下实现。毛泽东用他毕生的实践留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公平正义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其集中体现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外交理论等治国思想中,当今我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对毛泽东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提出是对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化;“避免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念是对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教育大众化”理念是对毛泽东教育公平思想的进一步落实;“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建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因此,重新审视毛泽东治国理念的公正诉求,对于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概括出来的经典著作。陈云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评论内涵丰富,仅将其视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失之简单。它的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文化传统,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既体现了他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意识,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意识。这充分表明,毛泽东确实堪称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积累了科学的执政经验。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执政的理论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政治观,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科学执政的本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约束机制是科学执政的保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科学执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民问题处理得好坏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毛泽东一生始终关注农民利益,所以在他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发挥.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们能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关键看“三农”问题能否理顺,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利益问题,分析了毛泽东惠农思想的内涵,以毛泽东惠农思想为基点,指出这一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