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举措之一:坚持政府主导。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建立县、乡、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工作网络,依托县福利中心和各乡镇福利院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定期不定期开展指导和培训,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和指导。举措之二: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  相似文献   

2.
[核心提示]2009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作了专题部署,我国的养老事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的重要领域,推进居家养老不但可以缓解当前政府对养老投入不足与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过大的矛盾,而且还可以克服由机构养老产生的社会隔离、标签化等弊端。上海市探索了“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为载体,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培育了“政府主导,民间福利机构运营”的模式。两种模式立足于不同的角色和使命:一个较宏观,一个较微观,对我们如何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加快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金水区常住人口103万,其中60岁以上10万人,占总人口的9.8%,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在3.2%以上。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社会养老问题,金水区从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入手,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加强管理为主要手段,通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组建社区托老站、规范社会养老机构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市南区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指示精神,从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入手,组织实施"3456"工程(构筑三个网络、搭建四大平台、倡导五种互动、健全六项机制),使5万多名老人参加了各种学习与培训,1 800余名"三无"等困难老人享受到了每天1~2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9000余名独居老人享受了每天送奶(送报)探视服务,建立起了养老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困难和独居老人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正设施标准化。采取公办民营、选址新建、整合社区服务站资源、租用房屋等方式,新改(扩)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302个,并按照有标识、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具体服务项目的"五有"标准,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升级改造,为开展为老服务提供有效平台。管理团队化。采取社会福利机构登记确认或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居家养老服务负责人和管理委员会,或自发组织成立民非组织,承接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受政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北京市开始尝试凭单制购买养老服务这一方式,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养老,同时对社区养老服务企业进行鼓励和扶助。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养老服务券贬值、违规兑换现金等问题。原因在于政府、企业、老年人之间不能有效互动,以及老年人主导地位的缺失。政府在这一政策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角色应该由服务的"指挥员"转变为"服务员"或"裁判员"。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16,(4):28-29
上海市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服务队伍远不能满足需求、社会力量参与程度有待提升等发展瓶颈,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将从推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化布局,促进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化发展,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及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3,(8):28-30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通过强化社区涉老性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为3%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服务,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十二五"上海确立了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人数43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0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江西省南昌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健全保障体系、构建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格局。在市级,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引导示范作用,并对县、区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0.
张天冲 《社会福利》2007,(11):60-60
为进一步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老人节来临之际,青岛市市南区推出为老服务新举措,率先在八大峡管区颐和老年公寓正式启动了社区体验式养老活动。该举措是由市南区政府出资购买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向辖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家庭陪伴、义工陪护、异地养老等体验模式,由社区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廉价、优质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全方位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方面优点。  相似文献   

11.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理念,最先由英国提出。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有需要的社区成员,而对长者的照顾最能体现社区照顾的特点与优势。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是通过各种社区资源的调动使居家养老的长者能够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又获得必要的照顾。这种方式对于目前我国机构养老的床位不足的困境,应该是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蔡建国 《社会福利》2008,(10):36-37
积极的尝试:在社区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服务体系 宜昌市伍家岗区以构建功能完善、覆盖广泛、运作规范、服务全面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主线,坚持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阵地有形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工作理念,强化“四个一”的工作措施,以伍家岗街道为重点探索试行养老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为解决乡镇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偏低,养老床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浙江省淳安县从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人手,鼓励借助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团队优势,先行探索基层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新模式。2013年11月,该县首家民办养老机构千岛湖镇江滨社区老幼托管中心与石林镇养老服务中心签署委托代管协议,对石林镇养老服务中心实  相似文献   

14.
第一,建立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依托县福利中心建立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指导和培训。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设3个工作岗位,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岗位人员,所需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第二,建设乡镇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依托乡镇福利院建设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管理及其他社会福利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达到40%的乡镇福利院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正经历着“保基本—适度普惠—普惠”的转变过程,谁能长期地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是当前亟须厘清的问题。通过规范分析法,基于利益共同体理论,从“共识”“共赢”“可持续”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居家社区养老存在着以下发展桎梏:价值共识未达成;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创新发展程度缓慢;建设者与运营者为一体,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养老市场服务链未完善,信息不对称与碎片化并存。究其背后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未满足、资源诅咒、能力欠缺及质量缺陷。以北京市养老服务联合体为例,从价值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及技术空间的四维生产进行回应,认为能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特定情境的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缔联及保障老年人数字权益的方式消解困境。  相似文献   

16.
第一,建立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就是依托县福利中心建立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指导和培训。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设3个工作岗位,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岗位人员,所需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第二,建设乡镇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就是依托乡镇福利院建设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管理及其他社会福利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几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市南区拓宽社会参与渠道,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从居民需求出发,扩大机构养老规模,使全区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20张;加强机构养老行业管理和养老产业培育,继续发挥“乐万家”老年公寓的品牌带动效应,提高全区老年公寓的标准化建设水平。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完善“星光老年之家”和室外老年健身活动设施长效管理运营机制,使其发挥最大服务效能;把解决社区困难群体再就业与开发为老服务岗位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支专业服务和义工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8.
四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式之一: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模式 这种模式在我国中,西部许多城市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中被较为普遍地采用.它主要是采取各级政府和街居社区运用行政强制力进行推动的办法,运用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和各级行政组织的自筹资金,相应在城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几个不同层面分级建立起规模有别、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有别、服务对象有别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站点,并建立区、街、居三级管理机构,为本辖区内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养老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主管,政府承办,行政推动,行政运作.  相似文献   

19.
“时间银行”模式作为一种有偿的志愿服务载体,其实质是以“时间货币”为表征的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可以实现服务者、服务对象和社区三方共赢的效果。目前我国“时间银行”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发展在政策支持、管理水平、统筹层次、时间价值、服务质量、供求关系等方面遇到了多重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促进“时间银行”助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照顾长者"已成为政府的策略性政策目标之一。社区支援服务和院舍照顾服务成为香港安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如今,香港院舍照顾服务已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拥有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与其他学者对香港养老服务的探讨不同,本文从院舍照顾视角出发,将院舍照顾作为一个单独的子系统进行分析,对香港院舍照顾服务的发展、运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内地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