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校流行语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流行语是在青年大学生中流行的一种鲜活的语言形式,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直接反映。从高校流行语中,可以直接捕捉到大学生活的动态变化、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青年学子的价值取向,并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在人生理想方面,既注重精神的价值,又注重物质价值,人生价值呈现出鲜明的务实取向;当代大学生积极肯定个人价值,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从高校流行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消极的部分,需要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期间,由于传统价值取向中部分内容的过时以及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了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向、价值目标由理想化转向现实化、价值评价标准从绝对转向宽容、价值取向层次由单一转向多元化等特点。为此,我们应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邓小平理论相结合,与"敬业精神"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3.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高度显著差异。其中,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教育、医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教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医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医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发展空间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流,但是大学生对依托专业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4.
宋明英 《理论界》2001,(1):56-5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 ,应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着眼于 2 1世纪人才的需求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 ,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 ,多种取向并存 ;从个体看 ,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 ,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  相似文献   

5.
杨豹 《天府新论》2010,(4):24-30
传统爱国主义有其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爱国、爱国主义和传统爱国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入手,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传统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忠君爱国;民族至上;整体利益;忧患意识;强国意识.传统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民族复兴的源泉,是面临价值多元化背景中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动力之源.另一方面,正确认识传统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爱国主义中愚忠以及狭隘性、情感性为主导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6.
理想人格,反映的是人们对完美人格和完美人性的憧憬和向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目的的过程,其本身也是建构理想人格的过程。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作为当代理想人格建构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应当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意识、西方文化的理想人格意识及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意识、当代理想人格的灵魂———创新人格纳入视野。  相似文献   

7.
儒家传统思想能否实现现代转化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和反思儒家"内圣外王"思想转化的过程,尤其是海外新儒家对"内圣外王"思想进行的现代转化,认为价值取向上传统或复古的导向以及对现代性的片面认识是"内圣外王"思想没有实现现代转化的原因,并且认为只有通过儒学内在超越和西方现代性的重新思考,"内圣外王"的现代转化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机制教育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行动的复杂系统工程。在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第一课堂"的理论灌输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教育,引领当代大学生"第三课堂"价值取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兼顾多用中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诸如价值取向功利化、道德行为失范、理想信念淡化等令人担忧的负面问题。在剖析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性价值取向迥异致使性行为存在偏差,社会伦理规约意识弱 爱与性明显剥离 21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及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文化交融交锋,西方社会的性自由、性解放观念极大地冲击我国大学生婚恋和性价值取向.性行为的随意性使传统社会伦理规约中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受到严重挑战.2015年,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1 561个大学生样本调研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现状,发现当代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坚定、网络道德意识明确、网络道德情感积极、网络道德理想崇高,但也存在着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多重失衡、网络道德规范知识缺乏、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评价宽容失准、网络道德意志脆而不坚、网络道德心理焦虑冲突、网络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文章从学校教育、家庭管理、朋辈感染、社会影响等四个方面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的外在因素,从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和批判性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经历了从传统主流向当代主流的嬗变,主流化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变迁,同时也引起了理论范式的相应变化。传统主流的局限主要是释读化研究倾向所带来的,表现为违背问题意识导向、混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无法形成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化发展及其创新仍面临着认同之困、体用之困、转换之困等诸多困境。为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必须处理好:(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形成公平的学术研究环境;(2)思想与工具的关系,形成正常的学术价值取向;(3)规范与嵌合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江畅  张景 《山东社会科学》2015,(2):28-32,37
从思想源流看,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涉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真正源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的基础。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也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但这种融入是一种开新,而不是一种复兴。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文化,我们的态度应从侧重学习吸收转向侧重借鉴比照,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超越,努力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当代人类最先进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化之特征、目的和价值的证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西方信仰”观者对它们没有加以区别,因而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代替其他文化的观点。但是,文化的特征不是“创造”,而是“保留”、“传承”;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人不断自我解放”,而是利弊多向性、多重的;文化的价值也不是西方直线进化论所说的单线进化论价值,而是复线的相对价值。在中国,“西方中心”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取向,用物质文明偷换文化的概念,这是不可取的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西方信仰”观者对它们没有加以区别,因而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代替其他文化的观点。但是,文化的特征不是“创造”,而是“保留”、“传承”;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人不断自我解放”,而是利弊多向性、多重的;文化的价值也不是西方直线进化论所说的单线进化论价值,而是复线的相对价值。在中国,“西方中心”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取向,用物质文明偷换文化的概念,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西方异端经济学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激烈转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世界观和数学形式主义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两个致命缺陷,它阻碍了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目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虽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但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其基本的缺陷。21世纪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之发展需要一种新的开端,但任何新的研究纲领决不是从天而降的,它需要在主流经济学之外寻求更丰富的支援意识,并通过一种全新的眼光对这种支援意识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虽然西方异端经济学各种研究传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其直觉意识与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新的世界观相契合,对实在性质的认识也免除了数学形式主义的我向思维,因此,它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学原创性之发展的重要支援意识之一。与近年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趋势相反,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之发展需要一种激烈的转向,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本位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取向的二维视角,可对农民行动逻辑的演变进行深入剖析。农民行动逻辑经历了从伦理本位的集体主义到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再到伦理本位的个人主义的演变过程。中国当代社会所出现的个人主义不是权利本位的个人主义,也不是自我中心式的个人主义,更不是唯我主义,而是伦理本位的个人主义。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个人主义的行为取向之间既存在相互融合的一面,也存在冲突,这取决于行动者对"私域"范围的界定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朴素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学习、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除多元化思潮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本文着眼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降 ,中国传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中 ,中国传统经历了从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的逐步退却 ,几近断裂 ;反传统因应社会变革成为时代主流。改革开放后 ,传统开始复兴。在稳定发展的当代中国传统理应获得重新定位。即 ,在当代中国并存的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中 ,马克思主义文化是灵魂 ,西方文化是工具 ,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本  相似文献   

19.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文化。儒家思想从中国社会历史时空层级中“脱域”,“重组”进美国历史教科书文本,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知识生产和价值阐释体系,“话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广义互文为视角,分析儒家思想如何“脱域”并“重组”进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通过章节框架、内容编排及叙述话语三个层次上的互文,设立话语秩序、塑造西方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想象边界;凝聚西方社会的群体共识与价值取向;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知识与价值阐释体系。这样,儒家思想在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内,已经不是其原本的形象,而是凝聚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角色选择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绝大多数集双重角色于一身 ,这种价值取向是在长期反复的历史比较中确立的 ,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继承借鉴与创新突破的产物。同时 ,在理想与现实 ,传统与现代 ,东方与西方等多重矛盾的作用下 ,知识女性的这种取向在实践中又呈现出十分复杂、矛盾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