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对公路涵洞CAD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模型中引入了查询道路工程数据库、涵洞标准图库等数据模块,使涵洞CAD系统在与外部系统数据传输上有了新的突破,系统不再成为封闭的孤岛.采用UML设计分析方法,可大大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不断发展,铁路、公路的改造往往需要增减或扩建涵洞或立交框构,顶进施工便成了这些工程的首选方案。结合大秦线K337+002.5杨雁路地道桥工程同时下穿大秦线上行、下行两股线的工程实践,介绍了采用限速45 km/h铁路框架顶进线路加固施工方法。为以后在同样条件下的地道桥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根据《公路桥涵用波形钢板》(JT/T 710—2008)中的F波型建立波形钢管涵有限元模型,分析波纹钢管涵的受力性能,对比分析了板厚和波高2个参数对波纹钢板涵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板厚和波高的下降,波形钢管涵的变形和应力逐渐增大,且增长幅度逐渐增加;波纹钢管涵在波峰截面的水平位移由顶点到最低点呈现3次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波谷截面的水平位移由顶点到最低点呈现1次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1/2点达到最大值;波纹钢管涵的竖向位移由顶点到最低点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在顶点达到最大值;相邻波峰截面和波谷截面的应力变化趋势存在明显不同,波峰截面的应力最小值出现在1/2点及其附近,而波谷截面在1/2点附近有接近于应力最大值的较大值。  相似文献   

4.
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公路施工和运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理念。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确立对公路沿线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及公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内涵包括:项目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公路建设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公路运营期的环境评价;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保障措施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公众参与,其中法律手段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最终手段,行政手段是政府环境管理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营造的媒介环境对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产生了重大影响。积极有效的身份认同不仅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涵化理论为研究框架,重点从环境涵化、技术涵化、情绪涵化和手段涵化四个方面考察了自媒体环境、议程设置权移、群体亚文化和自媒体互动平台对大学生身份认同方式、观念及行为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日南国》2010,(5):18-18
据缅甸《七日新闻》周刊报道,不久前,第五届印度东北部地区峰会在印度加尔各答举办。有专家在会上提出,如能开放史迪威公路,将有效推动中、印、缅三国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7.
核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结合我国《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中的要求研究核安全文化的主动涵化过程,并分析核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提出核安全文化主动涵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ZXW法),这对核电企业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涵化是文化变迁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存在着由涵化而引发的文化变迁.旅游中的涵化问题,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旅游中的东道主、游客、旅游地等视点对涵化理论予以观照.  相似文献   

9.
黄作领 《今日南国》2009,(21):31-31
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发展的灵魂。近年来,公路文化作为引领公路事业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备受关注。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边境民族地区公路文化建设,对构筑和谐边境、和谐公路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语义预设与规约隐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预设有典型语义预设和非典型语义预设之分。“规约隐涵”,本质上是一个语义学概念,是无须借助语境参数就可直接从语句中析出的那些非真值条件意义。它可分为普通规约隐涵和特殊规约隐涵。普通规约隐涵又可分为级差隐涵和非级差隐涵。语义预设与规约隐涵具有交叉关系;特殊规约隐涵与非典型语义预设具有属种关系,与典型语义预设具有交叉关系;典型语义预设与规约隐涵具有交叉关系,与普通规约隐涵具有对立关系。厘清语义预设和规约隐涵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丰富和充实语用学、语义学的理论内涵,对于纠正目前存在的种种相关谬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框架箱涵在结构与施工方面的优异性能,将之引入进行侧向顶进框架箱涵接长既有线斜交盖板涵,并在施工方案比选、框架涵设计计算与顶进施工方面进行研究。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实践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性能,适用于既有线旁新增二线工程下的斜交盖板涵接长施工。  相似文献   

12.
利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顶进箱涵的应力状态及变形进行监测,通过曲线及应力云图的峰值数据对比分析,判别箱涵顶进过程中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9世纪后半叶乃至整个10世纪的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网络系统中,灵州道占有一席之地。宋初,大食、回鹘、于阗以及归义军等民族政权多通过灵州道与北宋王朝进行经贸、文化往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段内灵州道的畅通情况及其道路性质进行探讨,在原有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利用考古资料、GIS技术,尽可能实现对灵州道古地名数据的精确地理定位,最后使用ARCGIS技术,绘制灵州道的道路走向地图,为北宋灵州道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综合研究提供地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史迪威事件”导源于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英对日作战方案与承担责任之分歧,实质上是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英三国宏观军事政治战略分歧之微观反应。“史迪威事件”清晰地折射出战时中、美、英三国的国家利益之争,也充分显现了中、美、英三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既合作又矛盾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兖矿集团铁路专用线工程6-16-6 m箱涵顶进施工,对顶进过程中的施工计算和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可为今后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戚国华 《东方论坛》2012,(2):70-73,79
"路"在史铁生的人生历程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含义。由于双腿瘫痪,他无法走路;将近四十年,他不断地探寻人的生命困境的缘由与终极希望之出路。从荒诞的命运谜路走向"爱命运"的审美与艺术之路,他经历了漫长的求索之路;至终他坦然认同并走在仰望与奉献的爱愿之路上,完成了他的"过程即目的"的人生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7.
马秦山是舟山古代一海岛名,位于今舟山朱家尖岛。马秦一词的原意是西亚、南亚等地对大中国的称呼,也特指“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新疆于阗。马秦山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避风泊地,因此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目的港考察宁波在唐宋时期与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来推测马秦山的得名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源于西亚、南亚等地客商对宋的称谓“Machin”。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陇右南道形成于春秋时期,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获得初步发展。西汉时期,在原有西行道路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经张川、秦安、静宁、通渭、定西、榆中至兰州西固渡黄河通青海或河西的官道,称为陇右南道东段北线。东汉以后,随着行政中心南移、沿线人口减少和自然环境的劣化以及畜牧经济的发展,北线逐渐衰落,而经清水、天水、甘谷、陇西、渭源、临洮、临夏入青海的南线秦州路逐渐成为西行主干道。至唐代、北宋,陇右南道甘肃东段南线更加繁荣。但由于受区域政治形势的影响,唐代陇右南道东段北线与南线个别路段走向发生了改变。北宋以后,陇右南道秦州路趋于衰落,逐渐被由关中西入平凉,翻越六盘山至隆德、静宁、会宁,再翻越华家岭,经定西至兰州的新线路取代。  相似文献   

19.
崤山南道在隋唐之前就是一条比较重要的交通通道。隋唐以后其取代崤山北道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交通通道。隋炀帝和唐高宗时期是崤山南道修建的高潮时期。修建后的崤山南道不仅扩宽了道路,种植了树木,沿途还修建了很多行宫和驿站,景色优美,行人繁盛。安史之乱后,皇帝基本不再巡幸洛阳,但仍有很多士人和官员行经于此,直至唐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