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公司与员工叶某于2002年6月23日签订《劳动合同书》,期限为1年。合同中约定,双方签订的培训协议作为《劳动合同书》的补充附件,与《劳动合同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03年4月8日,T公司与叶某签订《出国培训协议》,由公司出资,选派叶某去美国培训,培训期限为2003年4月15日至2003年7月15日。协议约定了服务期限和违约赔偿方式。2003年7月15日后,公司才根据项目建设调整情况,延长叶某在美国的培训期限,直至2003年12月23日。但不久,叶某不辞而别且去向不明。  相似文献   

2.
张鹏 《人才瞭望》2003,(11):55-55
【案情简介】上诉人(原审被告):某书店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王某王某于1987年商调到某书店工作。1993年12月在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时,王某与某书店签订了1年期劳动合同。次年12月,双方又续订了2年期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双方于1996年12月底再次续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1999年12月31日止。1999年12月30日,某书店准备与王某续签劳动合同,并由该店经理、支部书记及办公室主任与王某洽谈此事。该书店办公室主任高某将一份乙方名字栏填写为“王某”的《×书店全员劳动合同书》出示给王某,王某即提出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某书店只…  相似文献   

3.
漯仲 《人才瞭望》2005,(4):104-105
申请人漯河市某医院于2002年7月至2003年4月送被申请人外出培训,培训前后,被申请李某人分别于2002年6月30日和2003年10月8日同申请人签订了《关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协议》和《聘用合同书》。依照约定,被申请人应在培训学习期满后在申请人处至少工作5年以上,依据聘用合同,被申请人应在申请人处工作至2013年7月。被申请人自2004年3月向申请人递交辞职申请后一直未上班,  相似文献   

4.
请问:我在一家公司已经连续上班八年时间了,按《劳动合同法》第14条“劳动者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规定,再过两年,我就可以与该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了。可有的人说,这里的“十年工作期”不是从我来该单位上班时开始计算,而是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2008年1月1日)起开始计算。请问,这“十年工作期”究竞从何时开始计算?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14,(1):73-73
2013年以来,我局以“保民生、促和谐”为抓手,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积极宣传和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以规范用工管理为重点.继续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全市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有21.7万人.签订率为95%。开展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春暖行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试点。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关某、余某和张某,系江汉石油学院(以下简称江油院)教师,后由江油院出资培养攻读完博士。关与余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都与院方签有定向培养协议(全称《江汉石油学院定向培养研究生协议》),并与院方签订有劳动合同,合同规定毕业后须回江油院工作,服务8年;张未与江油院签定劳动合同,但在1993年与江油院签订有《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为江汉石油学院定向培养博士生合同书》(系厦门大学拟定)。1998年8月,关某、余某和张某在未办理调离手续的情况下,相继携带妻子来到华中理工大学(以厂简称华工大)工作C10月27日,江汉石油学…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推动小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营造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我国将开展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小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申请人王某,男,1950年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原系某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职工。1993年初,中心站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独立法人单位),王某与公司签订了“公司内部承包合同书”搞自主经营。同年7月,公司在与某贸易公司的一起具体经营活动中产生纠纷,被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此后的长达6年多时间中,经市中级法院、省高级法院两级法院三次审理,于1999年12月做出最终判决:因服务公司未能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商年检,不具  相似文献   

9.
1997年夏天我大专毕业的时候,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包分配,专科生找工作更加困难。不得已,我进了一家行政机关做临时工。那时,《劳动合同法》还没有颁布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不与招用的临时工签订劳动合  相似文献   

10.
案例:小张2007年8月大学毕业后,应聘在某物流公司,当时劳动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是1年。2008年9月,小张要与公司续签劳动合同,但是老板给其的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却是“某贸易公司”。小张知道,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两次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一、供电所用工管理现状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均应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长期合同)。以上条款否定了供电所用工原有的“短期为主、逐年签订”的用人政策,劳动关系长期化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立东  闫晗 《人才瞭望》2016,(11):49-49
近年来,濮阳市各级人社、工会、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出台政策,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通过宣传、执法与司法的联动,有效规范了劳动关系,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劳动用工环境的优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诸如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用工不规范、欠薪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案情] 宋某,1967年出生,1990年11月与某国有银行建立劳动关系,工作岗位为会计岗.后于1997年10月调任至外勤岗位,当时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岗位为外勤,合同期限为无固定期限.2004年12月,宋某又与该银行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宋某于2005年1月1日进入银行内部劳动力市场;同时停止...  相似文献   

14.
基于心理契约的派遣制员工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增加了对直接雇佣制的限制。劳务派遣作为直接雇佣制的有效替代和补充.成为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界热议的课题。劳动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即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承担雇主责任,与用工单位(即委托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然后按照用工单位要求,将符合要求的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并向用工单位收取相关费用的经营行为。这种用工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用人单位和员工的双向关系.通过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派遣制员工之间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才瞭望》2009,(11):46-46
问:我已工作半年有余.单位一直未与我签订劳动合同。现在单位无故辞退我.我可否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并补签劳动合同9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刘某自2007年3月开始在某公司工作,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2009年3月,刘某在上班时受伤,经鉴定构成残疾,刘某要求公司为其申报工伤,公司告诉刘某:“你和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没有劳动关系,不能申报工伤。”请问:没有劳动合同就没有劳动关系吗?在此种情况下能否申报工伤?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 高某2002年由原厂破产重组到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作。2009年4月17日,高某因认为公司发放工装收费不合理,煽动工人罢工,致使企业连续停工停产三天。2009年9月25日,公司以高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对高某作出除名决定。高某不服,要求:一是撤销公司决定。二是自《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该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的双倍工资,以此向仲裁委提出申请。  相似文献   

18.
相关报道     
《人才开发》2009,(1):59-59
劳动合同短期化得到遏制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普遍提高,劳动合同的短期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上海市总工会近期对本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情况,在全市19个区县、11个产业的近300个不同所有制企业中进行了调查。据调查显示,对比2006年底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人才瞭望》2009,(11):47-47
问:我在公司从事促销工作。两年多来,单位从未为我缴纳社保.也未签订劳动合同。我可否要求单位补缴?答:《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建立劳动关系是判断应缴保险与否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一、《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分析 (一)促使劳动需求层次下移,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从《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关系建立的干预上来看,该法促使用人单位更为慎重地录用劳动者。因为一旦确定选择录用劳动者,那么该法就要以法律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和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强制。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在对员工进行辞退的时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