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工业化而城市化而现代化 ,是社会学界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子 ,本文以对甘肃省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几种实践模式之研究为依据 ,对这一社会学界的共识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资本为主题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是近几年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社会结构视野为核心,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系统梳理和评述过去三年来国内社会学界关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领域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并描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略论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社会资本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概念和研究社会现象的新的切入点。社会资本理论把文化、社会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 ,这不仅使人们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行动的动机和意义 ,而且还有助于其理解宏观层次上的集体行为和社会安排。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一场伟大而壮阔的社会运动,确保它走向胜利也是我国社会学界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社会控制问题不仅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加强对改革与社会控制的关系、改革中的社会控制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这几年,我国法学界、伦理学界、社会学界都进行过多次的讨论。为什么这几个学术部门都很关心这个大课题呢?道理很简单:一是社会治安与国与民关系都非常密切;二是社会治安问题为法学、伦理学、社会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本文的意思,是想从社会约制的若干手段之地位、作用和它们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间的关系方面,发表一点管见: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哲学思想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谭明方在对我国恢复社会学理论研究以来的状况进行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我国的社会学研究者们所提出来的不同观点和不同思想,既不像西方社会学界的理论研究那样,是以相应的社会哲学思想作为基础的不同社会学理论流派之间争论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尽管在学术界还存在分歧 ,但社会史研究历史上的社会 ,举凡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人口、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整合和社区等等 ,都在社会史研究的视野之内 ,这应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 ,我们应当如何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使社会史研究更加深入、扎实。历史学界对社会史研究倾注了不少心血 ,而社会学界对社会史则关注不够。社会学界要研究现当代的重大社会问题 ,其精力一时似乎还难以顾及社会史研究领域的一些问题。但对社会学界来说 ,社会史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研究领域 ,从长远来看 ,社会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年浙江省居民社会流动问卷调查,本文从"代际/代内"、"水平/垂直"两个角度分析了浙江省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总体情况。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整体流动性都较高,代际流动大于代内流动;但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都表现出底层以水平流动为主,上层以"精英再生产"为主;中层以上社会地位较封闭,流动多发生在邻近阶层。因而,人们对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流动机会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研究源于教育社会学家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注。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作职位、人际交往也都要求教育程度。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分化和分层 ,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分化 ,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 ,教育确实能使人们向上社会流动 ,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 ,教育系统与劳动领域的筛选、训练以及个体在成人职业、经济和身份地位中的分配密切相关。实际上 ,取得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了 ,教育系统的成层符应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实现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展示这一特点,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来加以证实,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文献,在厘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概念,梳理国外学者对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内学者对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指出该领域理论争辩的焦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孰轻孰重;(2)强关系与弱关系孰轻孰重;(3)“原始社会资本”与“新型社会资本”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12.
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尔斯将社会问题界定为"公众论题"而非"个人困扰"的观点已经被社会学界广泛接受,它也是社会问题"公共性"的重要根据,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则表现为其突出的"群体抗争"和"团体诉求"的特点。"社会问题自然史观"研究了社会问题从产生、发展到解决的过程,它将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在"公共性"的共同本质下实现了二者的联接和整合。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流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甫勤 《兰州学刊》2008,(8):203-205
自索罗金开创社会流动研究先河以来,西方社会流动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量化程度最高,统计方法运用最复杂的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了社会流动研究领域的基本传统、核心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及西方比较社会流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波 《理论界》2006,(10):108-109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关于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分析进行综述。本文认为我国学者在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分析中存在着忽视民族、户籍、时代类型等因素的问题,今后用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我国的职业流动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这样,实证分析的结果才能为我国的职业流动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制度排斥与再生产——当前农村社会流动的限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 《东南学术》2006,(5):17-26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0年在福建省福清市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计算流动表和回归模型等方法描述和分析了福清农村社会流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农村社会流动限制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对各种事物作出评价,这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一切评价都与人有关,具有社会性,所以我们又称之为社会评价。社会评价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例如,一种理论有无意义?某件艺术品价值高低?某种社会制度是否合理?某个人的行为是善是恶?甚至天下雨是好是坏?如此等等,都属于社会评价问题。为了科学地进行社会评价,需要从理论上弄清社会评价的基础、社会评价的标准和社会评价的过程,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乡移民与社会流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2年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查了当前中国社会的城乡移民规模、移民方式和特征,以及移民的社会流动.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劳动力流动而非移民运动,来自乡村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遭遇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排斥和社会隔绝,使他们很难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从而完成移民过程.但另一方面,流动人口通过城乡移民过程还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变--收入提高和职业地位上升只是由于社会隔绝壁桑的作用,农村移民所能获得的上升劝机会较少,上升流动的空间和渠道狭窄.  相似文献   

18.
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社会是否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当前,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再就业工程”,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实质上是社会流动的一个相当具体而又现实的课题,要真正解决“再就业”问题,不能把眼光仅停留在“就业”问题上,而应该从“社会流动”这个视角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流动——深化改革中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社会流动的涵义以及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流动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彬 《人文杂志》2003,(5):134-140
本文着重探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笔者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特点 ,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 ,自主性流动增加 ,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 ,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流动受到严格限制。改革开放改善了社会流动环境,激活了社会流动机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阶段的社会流动中还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碍,根除这些障碍,进一步推动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必须公平配置公共资源,为较低社会阶层者增强流动的人力资本提供相应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