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文学史上几位杰出的古典小说作家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生平身世比较清楚。有他儿子蒲箬等在他去世不久写的《祭父文》和一篇相当详尽的《柳泉公行述》(下称《行述》),其后又有同邑张元所修《柳泉蒲先生墓表》(下称《墓表》)和益都王洪谋所撰《柳泉居士行略》(下称《行略》),近代更有路大荒先生作的《蒲柳泉先生年谱》(下称《年谱》),加上学术界近年的开发和探讨,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位三百年前的小说巨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极大的便利。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蒲氏的情况仍有一些不甚明了,《祭父文》、《行述》、《行略》和《年谱》都有这样那样的差误,相沿至今,迄未厘正;个别差误虽被指出,却又产生了新的差误。本文在分期评述蒲氏生平身世的同时,间或根据有关材料作些寻索和考辨,以就教于研究蒲氏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毕仲游生活于北宋中后期,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他精明强干,为官颇有政绩,受到当时士大夫的称赞,然而由于他在政治上属于反变法派,使得他陷入党争的漩涡,对他的仕途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最终也未能位居显要。在复杂的朝廷政治斗争中,他同当时大多数的士大夫一样,最终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王希天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的优秀人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他年轻短暂的一生中,闪烁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其始于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终于向往以苏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  相似文献   

4.
作为清末的一位开明士人、外交官,钱恂从早年随使海外,到担任驻荷、意大使,从投身张之洞幕府办洋务,到支持维新与革命,一直在探求国家之自强.但其救国理想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晚年意冷心灰,闭门著述.由积极"入世"转入消极逃避,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厌倦,折射出近代士人救国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胡寅生活在两宋之际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特殊时代。他十分关心时政,其罢和议,谋中兴,主抗战的态度,体现了正统儒者积极的经世精神;其学术在当时独树一帜,颇有特色;生平志节豪迈;治学与为人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论     
伟大而又渺小,清高而又庸俗;一只五颜六色的大染缸,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这便是我们所认识的蒲松龄。蒲松龄生当社会酝酿巨变的前夜。他的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正是那个现实世界土壤的产物,也是那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机体的反映,他阅世深切,思想敏锐,对待人生有着挚着的爱和热烈的追求。然而碰在现实的壁上,又必然产生愤懑、苦闷和徬徨。他有朦胧的反封建的启蒙思想,有叹世道沦丧的愤慨,难以与世浮沉,甚至对当世有鄙弃的“邪念”,表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一面。但同时,他又深深地受着礼教的桎梏,不能也无  相似文献   

7.
李婷 《人生与伴侣》2023,(10):25-26
<正>或文学盛会、或拜师访友,来鲁中淄博已多次了。我先后走进齐国故都拜谒太公望姜子牙、走进黄河湿地寻访齐王田横、走进陶瓷古镇叩拜一代帝师孙廷铨、走进耿国明珠拜访诗坛盟主王渔阳、走进周村古商城探望三朝元老李化熙。然而,那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先生,却总是躲在那个叫蒲家庄的古村落,久久地不乐意和我谋面。  相似文献   

8.
吴越 《社区》2011,(23):39-40
如果回到300年前的康熙年间,如果你恰好行走在山东济南大明湖畔.你或许会偶遇这样一个人:有时他在湖畔租一平房,春米做饭.就着湖水吃早饭;有时他投宿湖畔阁楼,深夜读书,写鬼写妖,听清风拂过水面……他就是蒲松龄。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是当时闻名乡里的“小神童”。19岁的时候就考得全县第一名,中了秀才,可谓是人见人夸、才气飞扬。蒲松龄的家乡有个姓石的老乡绅,非常不服蒲松龄的才学,暗自发誓要和他比出个高低。这天在大街上,石乡绅和蒲松龄相遇了。他叫住蒲松龄,盛气凌人地问:“听说你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你敢不敢和我比试比试?”  相似文献   

10.
从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上半叶,山东淄川的蒲松龄(1640——1715)和安徽全椒的吴敬梓(1701——1754),在他们各自具有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中,不约而同地对科举制度作过尖锐的揭露和猛烈的冲击.一南一北,后先辉映.科举制度兴起于隋唐,它是统治阶级用来选拔和造就本阶级需要的人才所建立的一套策略和方法.唐代开国后不久,当唐太宗看到新进士从宫殿的正门缀行而出,感到自己这套方法行之有效,就毫不掩饰地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如果说,这种制度在其初期,对于打破门阀士族的垄断,给予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以一定的进身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王氏家传世系族谱》的检索,考定了蒲松龄郢中社友王鹿瞻及其相关史料。蒲松龄与王鹿瞻从郢中时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王妻虐父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关系最终破裂。这一变故既是蒲松龄创作《马介甫》的主要诱因,也是蒲松龄创作的心理和现实双重郁积倾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与民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民俗遗产,反映出它历史发展的足迹;每个作家也必然地在自己的著作中,程度不同地溶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现象。而反映民俗现象的本质,也常常是检验一个作家和人民关系的微妙的尺度。在蒲松龄浩繁的著作——包括《聊斋志异》、聊斋俚曲及全都诗文杂著中,广泛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王氏家传世系族谱>的检索,考定了蒲松龄郢中社友王鹿瞻及其相关史料.蒲松龄与王鹿瞻从郢中时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王妻虐父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关系最终破裂.这一变故既是蒲松龄创作<马介甫>的主要诱因,也是蒲松龄创作的心理和现实双重郁积倾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的辞赋作品共有25篇;其内容有铺写名胜古迹,抒写身世之感,刺世讽世劝世,单纯咏物,描写灾荒,描写日常生活情态六类,部分作品足以与赋史上最有名的篇章比肩;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题材、主题的开拓与创新,风格的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情节性、故事性因素,体式、语言的灵活运用四个方面;蒲松龄足以占据二流赋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写马     
万志远 《社区》2014,(23):9-9
《聊斋》故事,用马的地方颇多。古代,马就如今天的奥迪、奔驰,既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我无法统计蒲氏在《聊斋》故事里共使用了多少匹名马良驹。而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匹马。一是《考城隍》里的白颠马;二是能记得前世“三生”的刘孝廉,第一世身化为马;三是蒲氏精心刻画的《画马》。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主要有这样几种: 说蒲松龄的远祖蒲鲁浑是色目人(阿拉伯人)且是伊斯兰教徒。罗香林著的《蒲寿庾研究》持这一观点。他认为蒲松龄可能是宋末提举泉州市舶司的蒲寿庾(阿拉伯人)的后裔。日本学术界也有此说。有人认为,蒲松龄的远祖蒲居仁在福建任过都转运使,而任这种职的,在元代都是回族;另外又据福建另一部《蒲氏族谱》中写有“世秉清真教,天下蒲皆一脉”,因此认为蒲松龄为回族。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清初的蒲松龄为适应传统道德重建的时代要求,有意借小说创作来劝善惩恶,化民导俗,劝世救世;亦借小说来表现落第失意文人的苦闷与幻想,达到自我疗伤的目的。他的创作心态主要有两种,即救世与自救。  相似文献   

18.
祥虎 《山西老年》2011,(12):34-34
有一年,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一个有钱人家教孩子读书。东家很小气,每天只有萝卜一个菜,蒲松龄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说道生平     
生平是浮影浮影难以捕捉真实并非被遗弃它只是纠结于浮影的婆娑生平是诺言诺言伴随着勇气梦想的叛离诉说着人生的蹉跎生平是脆弱脆弱是屈服的因果坚强拒绝了时间的漠河脆弱继承了衣钵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07,(1)
蒲松龄屡试不中之后,决计发奋著述,他特地写了一联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