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和谐社会辩证性规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辩证性的范畴,是指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谐相对于斗争存在,在不断解决冲突和斗争中生成,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便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对立性和同一性作为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考虑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复杂性,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解决.矛盾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不平衡性,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坚持方法上的具体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陆剑杰 《学术研究》2006,23(9):48-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的矛盾发展史和相应的矛盾学说发展史进入了新阶段。矛盾的解决方式问题是矛盾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它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扬弃”;一种是“平衡”。“和谐”是解决矛盾的平衡方式的最高级形态,也是矛盾运动的新归宿。作为新哲学范畴,“和谐”是具有共享性、亲和性、为他性的矛盾双方,在主动调节的过程中达到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境界,是此种同一性境界的绝对性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使我们对辩证法实践性有了新理解。实践不但具有辩证本性,而且会创造出新的辩证法形态。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与和谐辩证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考察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需要出发,论述了确立和谐思维与和谐辩证法的必要性,指出和谐辩证法是对历史上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集聚的深层的思想积淀,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长期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繁荣进步的战略部署,为此必须运用历史辩证法,正确分析认识、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乃至消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视域对矛盾与和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将和谐纳入对矛盾的理解中,在矛盾关系中区分出和谐统一与不和谐统一两种基本形式,认为和谐仍然是矛盾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才是辩证法的最高原则。对矛盾的这种新的理解,突显了和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谐社会以矛盾为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谐社会以"度"为界限,构建和谐社会要探索和掌握社会和谐的"度";和谐社会以辩证的否定为动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把辩证的否定作为基本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常宗耀 《天府新论》2007,1(6):15-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社会过程,必须背依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有利条件,量力而行,充分发挥自觉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诸因素协同作用的社会过程,表现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主导,制度是规范,民主法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社会和谐是目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社会过程,必须从矛盾思维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原则出发,正确地调整、维护和实现好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 呼唤和谐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奎良 《东岳论丛》2005,26(3):22-26
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辩证法强调对立面之间既统一又斗争,但自近代经典力学兴起以来,科学思维就开始向对立面的斗争性倾斜,从黑格尔到毛泽东,作为辩证思维载体的辩证法一直保持进攻的态势。这种对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的强调,是出于实践的选择,无损于辩证法全面而无片面性弊病之本性,但对矛盾对立面之同一性的忽视,在实践中显露了一些弊端。随着时代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挫折失误的深刻总结,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成功经验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9.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化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要始终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准确把握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社会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致力发展,统筹兼顾,扩大民主,调节利益,扩张矛盾的同一性,缩小矛盾的差异性,削除矛盾的对抗性,增强矛盾的和谐性,正确把握、协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的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