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的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继金批《水浒传》之后,毛宗岗师承金圣叹,又评改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三百多年来,罗本《三国演义》几乎销声匿迹,而毛本《三国演义》则广为流传,影响之大,庶可同金批《水浒》比肩而立。那么,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得失若何?过去研究《三国演义》的学者对此甚少注意,以至造成一些不容忽视的误解。我认为:毛宗岗整顿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分析其结构特点,是评改之所得;而将小说中体现得并不明显的“正统”观,夸大为作者的基本创作思想,以取代作者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3.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批评的方法。他把《三国演义》与历史著作、唐宋诗词、元曲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三国演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把《三国演义》中人物与历史人物进行比较,说明了《三国演义》人物刻画的突出成就;把《三国演义》本身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比较,或探讨了《三国演义》人物的鲜明个性,或阐释了《三国演义》情节的"特犯不犯"。这样独具特色的比较批评,对读者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后人的小说批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宗岗是小说评点派的佼佼者。他和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但明伦并称为清代小说评点派的五大领袖。他修改、评点的《三国演义》,自十七世纪四十年代问世以来,迄今已逾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对他评点的《三国》,尽管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既点头又摇头,但都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毛评本”一出,使所有版本的《三国》无不相形见绌,并一直为有关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毛宗岗评点《三国》的理论和实践,何以  相似文献   

5.
小说创作理论的艺术辩证法,是毛宗岗《三国演义》评论的一个突出成就。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斗争,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因而战争也就充满了辩证法,比日常生活更加鲜明地显示着辩证法规律的威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浅析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时所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研究中,对《辨骚》篇和“变乎骚”原则歧议较多。见仁见智固是重要原因,但刘勰本人思想上存在矛盾似乎更是主导方面。这矛盾表现在他对《离骚》四事合经、四事异典的分析和“词赋英杰”、“自铸伟辞”、“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的总评价中。《辨骚》是“变乎骚”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所以,弄清上述矛盾的思想原因,“变乎骚”的含义和用意就不难解决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对于《三国演义》的思想评价问题,一直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演义”中的“拥刘贬曹”思想,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不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也有人认为,“演义”中的“拥刘贬曹”思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和要求,虽然不尽符合历史真实,但却符合于艺术真实。究竟应当如何评价“拥刘贬曹”思想,这是《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平 《齐鲁学刊》2005,(6):71-75
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并刊行之后,“三国戏”主要以小说为改编蓝本,人物与情节都与小说极为接近,特别是通过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三国戏”中的人物形象给接受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都对三国故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戏”与小说文本毕竟存在着不少差距,尤其是全书的整体结构与某些细节难以如实表现,因而对《三国演义》的文本传播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小说的文本传播与“三国戏”同步发展,是我们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罗剑波 《云梦学刊》2007,28(5):49-53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于兵家首重孙武,叙事频引《孙子兵法》,以《兵法》写人论事,妙体《兵法》理论,其所写虽然总体为文学想象中的战争,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兵法》的演绎.因此,《三国演义》不仅作为小说可以赏心悦目,而且曾是古代行兵作战的参考,实为一部通俗小说体兵书,其作为《孙子兵法》通俗化、艺术化的成就,无论在古代小说史上还是在兵学史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没有不知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的鼎鼎大名。将关、张、赵、马、黄五人首次放在一起,统称五虎将,是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文武百官的时候,敕封这五人为“五虎大将”。第七十四回则在他人口中又说成“五虎上将”,民间一般都称为“五虎上将”。 这五员虎将追随刘备的时间早晚不一。最先来到刘备身边的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其时刘备还只是个白丁。本书第一回是这样描写他们三个人结识过程的:黄巾起义军来攻幽州,太守张榜招兵,刘备“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曰:‘大丈夫不与  相似文献   

13.
谢桃坊先生素以学风严谨、学术胸襟宽广饮誉学林 ,所撰《宋词概论》、《中国词学史》、《中国市民文学史》等专著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大 ,沾溉众多的学子。《宋词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出版 ) 是其新作。全书共 30万字 ,由《词学研究》、《宋词评论》和《词林考证》三部分组成。它是谢先生的词学思想荟萃 ,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学术功力和学术睿智。全书的总体特点表现为一个“辨”字。它对长期以来词学界聚讼纷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辨证、勘误 ,廊清了种种因研究失误而导致的学术迷乱。通过辨析 ,去伪存真 ,使那些争论不休的学术疑团昭然若…  相似文献   

14.
张红波 《天府新论》2010,(4):135-139
<三国演义>虽然叙述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风云,但大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的影子却贯穿于是书始终,发挥着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者感情取舍的重要功能.其中刘备形象演变中尤其寄托了作者重要的"明君"理想.  相似文献   

15.
作为超验主义的“喉舌”,《日晷》的宗旨是宣传超验主义者关于社会进步与改革的新思想。爱默生坚信社会改造必始于个人改进,而增进个人道德和自我教化的途径则在于文学。他主张拓宽文学题材,创建新的文学样式,丰富其表现手法,使文学作品发挥强大的社会功能,塑造其国民性。同时,他还倡导“天才说”,主张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是性灵受到激荡的“即席之作”,诗人应当大胆抒写自我,追求思想和心灵的自由表达,而诗歌艺术性方面的瑕疵则可以忽略。《日晷》的编选,正体现了爱默生的文艺思想,也预言了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其非凡的叙事才能将战争描写得如一曲英雄史,尤其是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得力于其结构出无数个三角结构模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文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艺思想上承老子,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图把<文子>的文艺思想置于春秋战国之际中华文化发展格局中,联系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文艺思想和道论、政治观、人性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礼记·乐记》是先秦时期一篇极其成熟的文艺理论论文。我们可用“中和”二字来概括其文艺思想。在历代儒家心目中,“中和”是个人品格修养、文学艺术作品和治国平天下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最高的人生追求与审美理想。《乐记》明确辨析了“和乐”与“淫乐”、“道”与“欲”的关系,它虽以乐为名,却礼乐并重。“乐”是德音,凡是堪称为“乐”的文艺都应具有和谐中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文艺思想概论》(李衍柱、李戎著,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概论》)是近几年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新成果。这部专著的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它具有许多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但天下奇才的诸葛亮一生行事却非常谨慎.这一点无论是其同时代的人还是后世评论家都有共识.本文主要从其对入世的态度,对刘备的态度、对关羽的态度和其军事用兵的原则等方面来分析其为人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