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古老而生机勃勃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遵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法则,与其他学科相比,又有其自身特点。具体地说,物理学的理论,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抽象、假说等研究方法并通过实践的检验而建立起来的。探讨这些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对于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学原理、规律,对于物理学研究,不无帮助和启迪。本文拟从科学方法论角度,结合物理学发展,对其思维方法进行思索,以求同行及专家们的指导。 在科学研究的诸多方法中,物理学最早采用的是观察。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是位具有现代人大精神的物理学家。他对真善美的追求贯穿于物理学研究之中。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学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物理学基础的统一性和逻辑简单性的追求。因此,他的相对论不但是真的,也是美的。虽然他几十年的统一场论研究没有结果,虽然EPR佯谬及相关实验证明作为物理学基础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尚有深刻矛盾,但是他追求物理学统一基础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托克维尔对现实中的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时美国的民情即美国的公民精神做了独到的分析.他所探讨的公民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有所契合,因此他笔下的公民精神,依然对我国的公民教育及诸多改革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是一位中国血统的美籍科学家。1936年2月27日他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伯镇,原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父母亲都是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父母亲从美国密执安大学把婴儿丁肇中带回到了中国。丁肇中的童年是在战火与逃难中度过的。连绵的战乱,使他无法接受系统的小学教育。1948年,他随父母到了台湾后,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1956年,他又回到美国,先在密执安大学当了一年工科学生,后又改学物理学,1959年获得物理与数学两门学科的学士学位,1961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任教于…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史料是当前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曾召开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美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物理学史课程,并注意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发挥物理学史的作用。我国国家教委也曾在1990年召开了《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研讨会})。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物理系于1987年开始在物理教育本科生中开设物理学史课程,在十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开设物理学史课程不仅有利于物理系学生更好了解物理学全貌,掌握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而且对于物理系学生的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一、在物理学史教学中突出方法论教育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6.
姜钦峰 《可乐》2010,(1):53-53
当年,爱因斯坦遭受纳粹迫害,被迫移民美国。当他搭乘飞机到达美国时,机场已被欢迎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有个记者问了他一个物理学上的数字。可谁也没料到,爱因斯坦直截了当地回答:“不知道。”这不过是个常识性问题,就连在场的不少外行都知道答案,按理说,绝不可能难倒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难道是他觉得问题过于简单,想摆摆架子,不屑作答?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宗教化的国家,但无论是研究美国外交策略的学者还是政治家们都没有把宗教信仰太当真。从国际关系最初的不成文规则开始,在17世纪宗教便被视作政治的附属物。因此,正如国际关系学者丹尼尔·费波特所描述的,基本上“认为在影响国事的诸多因素中并没有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8.
斯宾诺莎把他最成熟的作品称为《伦理学》,但此书不仅包含他的伦理学思想,同时也包含形而上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思想。然而以往人们很少关注伦理学与后面这些学科(甚至是他的总体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少从"形式的"方面研究他的伦理学概念的内涵。换言之,人们很少对他的伦理学概念的内在规定性和独特之处进行单独的考察,而这些方面正是本文的核心论题。我们认为,斯宾诺莎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出一种普遍伦理学。对他而言,只有伦理学才是第一哲学,其他各门学科都要为伦理学服务。斯宾诺莎认为,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乃是伦理学的基础,但是它们的奠基作用只有在伦理学的视域下才能切实展开。虽然在《伦理学》中形而上学和物理学最先得到探讨,但是这两门学科的诸多问题(如反目的论、反自由意志等)和既定的方法(如几何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却负载着强烈的伦理意义与色彩,因此,只有参照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他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全面深入地揭示他的伦理学的宽广的理论维度;而就其研究内容而言,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乃是对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研究——其中既包括个体的层面也包括人际关系的层面——甚至包括对国家之基础的探究,所以实已突破传统伦理学的阈限,他把以往归诸于神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题纳入到伦理学的探讨范围之内。而这同时也说明,斯宾诺莎把伦理学推进到了普遍哲学的层面,他的伦理学就是他的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认为“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近现代时间研究表明,对时间观念的认识程度是现代及未来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在《物理学和质朴性》一书中指出:“在我们今天面临的原则性的深奥课题之中,再没有比时间这一概念所带来的困惑更为严重的问题了。”他...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在解释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物理学三大发现等问题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爱因斯坦(A·Einsten)以他超人的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完成了震惊世界的新理论——相对论,并进而提出了统一场论,他的理论无论在物理学界还是在哲学思想方面都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探寻其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哲学方法论方面的得与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爱因斯坦对古典物理学的超越17世纪牛顿力学建立以后,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强大威力,1846年海王星的…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 Auoto CAD强有力的绘图功能及其内嵌式Autolisp语言,准确、迅速、直观、简便地解决机构运动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创新的提倡者。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认为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对待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正确方法 ,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在创新中必须要处理好破旧与立新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 ,动员全社会力量 ,坚持“三个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时代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阐述情商EQ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张学良的教育思想研究,在张学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是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主要阐明了张学良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四个鲜明特点,即爱国主义教育或曰教育救国;"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基本教育思想;实行普及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全民教育机构和体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该书作者还就张学良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高校认证与教育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校采用认证这一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的手段确保社会对高校的监督以及加强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在一个大家认同的基本质量水平上运作。其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一做法比较公正,也切实可行,对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过程属性的简要分析,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可以激发强化学习动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影响体育教师的教态。  相似文献   

18.
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典型观点是,科学是单纯的命题复合系统,是关于经验事实的静态性表述,科学的进步只是量的累积过程。来自科学哲学内部的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家奎因则一反这种主导性观点,提出了科学的整体性思想,且从实用主义角度对命题系统的科学性与发展性作出了根本有异于经验证实原则的说明。本文通过剖析奎因在科学观上的突破和重建,力图揭明整体性科学观的自然科学发展基础及其变革性意义和对历史主义整体动态科学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