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学亮 《领导文萃》2009,(7):97-100
1969年11月,由公安部派出的一行人突然出现在上海市公安局。当时“文革”虽然已经开始,但是还没有对上海的公安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来人向公安局的军代表出示了一份“秘密”文件:一封有康生亲笔签字和谢富治批准的处决命令。  相似文献   

2.
彭真平 《领导文萃》2008,(17):59-64
2008年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应邀就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这是杨洁篪自去年4月份接替李肇星出任外长以来,首次出席“两会”记者招待会。他的答问思维敏捷,措辞得体,应对自如,滴水不漏。展示出“儒雅不失睿智、沉稳又不失幽默”的外交风格和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3.
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立《明报》。“文革”期间,邓小平被流放到江西农村。金庸在《明报》上为邓小平打抱不平,强烈抨击“文革”的不合理,并且不断地支持彭德怀等人,赞扬周恩来倡导的“四个现代化”。由此,他成了林彪、“四人帮”眼中香港的头号“反动文人”。  相似文献   

4.
王蒙 《领导文萃》2007,(8):116-120
风风雨雨的1987年我收到过天才地(乡土)才兼人才鬼才的同行贾平凹兄的一封信,这是他给我的不多的信里的一封。他夸奖我说:“你不仅得了道。简直还得了‘通’……”  相似文献   

5.
万钢六种     
陈磊 《领导文萃》2007,(8):81-84
1969年,他还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作为“黑五类”的子女,他从繁华的大上海踏上漫漫“插队”之旅。  相似文献   

6.
李若愚 《秘书之友》2007,(12):42-43
我在一波同志身边工作前后有八九年时间,他值得我崇敬的,除了他一贯勤勤恳恳,为党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之外,还有就是在“一言堂”时代,他能对某些决策保持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徐焰 《领导文萃》2011,(6):68-71
1966年夏,中国掀起“文革”风暴,缅共中央很快加以仿效,其根据地内每个村口都搭起竹木做的牌坊,上面并挂毛泽东、德钦丹东像.每天人们都要举行宗教仪式般的“早请示、晚汇报”。从1966年底起德钦丹东还展开了“党内革命”,将与他过去有派别纠纷及不同意见的领导人,都上纲定为“修正主义分子”,  相似文献   

8.
寻访毛远新     
叶永烈 《领导文萃》2008,(7):106-109
毛远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是“文革”中的风云人物,一度成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来成为毛泽东的“联络员”。他深得毛泽东和江青的信任。差一点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一位朋友告诉我毛远新来沪的消息,1991年7月我便前去访问。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13日《羊城晚报》消息:“安徽蒙城县人大常委会向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牛群颁发了任命书,从2001年开始,他将在蒙城县担任两年的挂职副县长。” 牛群当副县长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消息中只有牛群的简单表白:“为该县的经济文化发展尽力。”而且,“牛群表示,不但不会从蒙城财政拿走一分钱,还要通过自己的品牌,扩大蒙城县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水田 《经理人》2002,(4):66-67
张挥曾在一家国营性质的集团公司任职。刚被破格提升为业务组长时,他大学毕业刚一年。虽然下属不过5、6个人,但他仍然感到了压力:“我是这些人里面最年轻的。就在那不久前,我还得按礼节,用‘哥’‘姐’之类的称呼他们。”当时他力图像朋友一样地对待他的新下属们,但后来,却出现了不能服众的情况:“任务执行不下去,开会讨论不出结果,有时下属甚至跟我讨价还价。上司开始怀疑我的能力,我很尴尬。”干了几个月后,他选择了离开。“现在回想,当初的做法其实挺幼稚的。”  相似文献   

11.
袁越 《领导文萃》2008,(14):84-87
从SDS到Yippies 霍夫曼出生于1936年11月30日.高中毕业后考进了著名的左派大本营布兰戴斯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导师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此,他很自然地变成了一个激进的革命家.曾经领导过多次学生示威游行运动.还当上了著名的“学生争取民主社会”(SDS)组织的东岸分部领导人。  相似文献   

12.
春秋 《决策探索》2005,(11):81-8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1978年),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还没有陈永贵的官大(陈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胡耀邦“文革”期间挨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对陈永贵极端重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以为然。直到多年以后,水利部长钱正英每次找他谈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仍然战战兢兢,胡耀邦一听这种话题就不高兴。  相似文献   

13.
杨洁篪是新中国第十任外交部长。在32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杨洁篪在外交部创下了好几项纪录:1998年,年仅48岁时成为外交部副部长;2001年2月,接替李肇星出任我国第七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现在,成为第一位在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14.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15.
班博之殇     
吕亚持 《经理人》2011,(8):52-53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这句话出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写于1859年的小说《双城记》。152年后的令天,戴墓敏始终在玩味这句话。同样是两个城市,为“么上海如此残酷,西安如此黯然?曾经在西譬创立“班博”服饰的他,因在上海遭遇滑铁卢,从此隐退于服装行业之外。  相似文献   

16.
张春桥之死     
2005年5月10日,新华社用“病亡”一词,简略报道了“文革”显贵张春桥于4月21日亡故的死耗。张春桥死了。但此日终结的只不过是一具生物躯体,他的政治生命早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已经终结了。1981年1月,经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张春桥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是以人民和法律的名义,对他一生的盖棺论定。“文化大革命”前,张春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人物,资历、人望俱不足道。在“文化大革命”中,张春桥青云直上,一下子跻入了中国政治最高层,成为“中央文革”副组长、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相似文献   

17.
王贵胜 《秘书之友》2008,(10):44-48
1958年,毛泽东提出“找那些有一点马列主义的、脑筋灵活一点的人”当秘书,因而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的李锐兼任了毛泽东的秘书。1959年,李锐在庐山会议上因讲真话受到错误批判,被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文革”期间,他在秦城监狱呆了8年。1979年平反复职,1984年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相似文献   

18.
陈新 《领导广角》2001,(10):23-24
两个月前,包起帆从企业家的岗位转战到全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务局当副局长。对本刊记者的采访,他十分认真,还未等记者说完开场白,他便主动地说起他最近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胡乔木,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1941年2月~1966年6月担任毛泽东秘书,前后达25年之久。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革”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亦由他主笔……然而,他的身世,除了过去新华社电讯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简历外,人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铁鹰 《领导文萃》2008,(21):47-49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对郭靖的描写算是相当多的。射雕三部曲,郭靖是第一部的主角,后两部里,也或多或少提及了他的存在。他的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什么时候听起来都那么热血澎湃,有种入党的感觉。小时候看射雕,常常觉得特别遗憾,因为觉得像郭靖这样一位大英雄、大豪杰,居然最后随着襄阳城被破而就那样死掉了。为什么郭靖不能像八路军那样,拉起一只队伍到敌后打游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