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心清真大寺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心清真大寺座落在宁夏同心县城南约五华里即同心老城旧址(原名半个城)。这座寺原名清真大寺,因同心县有数百座清真寺(县城“文革”前有六座清真寺),为了和别的清真寺有所区别,故冠以县名为“同心清真大寺”。这座清真大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之一,又是著名的革命历史文物旧址。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被列为全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1、创建年代及所拥有的户数。呼和浩特市有八座清真寺,它们是清真东大寺(道光三年,1823年;271户,男523人,女452人)、东北寺(光绪元年,1875年;约180户)、西寺(道光二十年,1840年;约100户)、南寺(光绪十八年,1892年;33户,男约52人,女约52人)、新城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约27户,100人)、车站寺(1934年;17户,约100人)、大寺(雍正元年,1723年;453户,男1244人,女1094人)、北寺(1932年;约170户)。这八座清真寺主要分两个系统,即清真大寺系统和清真北寺系统。  相似文献   

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清真食品产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建立统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体系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考察国内外关于清真食品认证立法情况,指出我国清真食品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清真食品认证体系的建议,以期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清真食品产业向前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对策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清真食品产业,是青海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青海省具有发展清真食品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但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杜丽萍 《兰州学刊》2012,(1):160-165
南宋词人推尊周邦彦的方式之一就是"和清真词",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遍和清真全集更是词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三人的和词格律上恪遵原词,内容上和意为主,特色上各有千秋。在周词经典地位的生成过程中,"和清真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做好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辽宁、山东、河南、四川等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考察,了解了当地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在借鉴当地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宁夏清真食品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探索清真食品与时俱进的管理办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宁夏清真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有着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底蕴,清真产品有着地区品牌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清真产品已成为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发掘具有浓郁“回乡风情”的自身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对于激发宁夏经济的活力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清真产品产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自身的弱点也随之凸现出来:企业缺乏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作指导,不重视市场战略的选择和营销技术的应用,在市场竞争中无法构筑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宁夏清真产品发展优劣势的分析,认为宁夏清真产品只有实行差异化战略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资源优势、人文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王顺贵 《船山学刊》2009,(4):170-173
李白对清真诗风的标树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着力标举清真自然的诗风;第二,择取晶莹剔透的诗歌意象;第三,在情感诉求方面,真挚情感的自然表述;第四,在艺术传达方面,呈现出自然简淡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南宋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三家的和清真词是南宋词坛尊奉清真的典型代表,其词堪为清真规范词律之功的可信参照,可供了解清真词的审音用字之法,并勘正清真词传刻中的舛误,也是词家在实际创作中接受清真词的直观样本,可俾研究清真词影响南宋词坛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0.
极顿挫之致 穷勾勒之妙——论清真词的章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词的章法结构,是古今词家一致称道的。清真词那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层次、那浑成的气象和流动的韵致,都与其独到的章法结构密切相关。唯因如此,历来的词话家都推重清真词法,都喜欢谈论它的篇章结构。考察前人所论,虽然各有侧重,眼光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亦不出两条:一曰“顿挫”,一曰“勾勒”。陈廷焯论清真词最讲“顿挫”,他说:“美成词极顿挫之致,穷高妙之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周济论清真词又最讲“勾勒”,他说:“清真浑厚正于勾勒处见,他人一勾勒便刻削,清真愈勾勒愈浑厚。”我们研讨清真词的章法结构,当然不能满足于前人已有之论,但“顿挫”与“勾勒”却正好作为两条线索,一者关系到清真词善于变化的特点,一者关系到清真词善于照应的特点。既善变化,又善照应,就达到了变化而又统一的和谐状态,从而才能臻于浑厚的境界。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沿着这两条线索去作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误读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曾兴盛一时 ,但不可否认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因多种原因 ,存在着一些误区 ,如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文艺现象 ,其精神实质只在于解构、拆除等等。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 ,以使人们走出理解误区 ,也有助于目前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3,(5):110-114
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使经世致用成为笼罩中国的时代思潮。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以姚莹、方东树、梅曾亮、刘开、管同等为代表的姚门弟子在鸦片战争前后并非一味“鼓吹休明”、“清真雅正”,而是发扬了桐城派的经世传统,在社会大变局中转向应变求新、经世致用的探索,顺应了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新疆库车县文物保管所从吾冲公社买买提·阿木提同志手中征集到一件卵石线刻佛像,左侧横刻一行藏文(见图)。关于它的获取位置是南距昭怙厘大寺遗址二十多公里的库车河的主泄河床之西沿,阿木提同志本月在那里拾卵石做建筑材料时发现的。很可能卵石刻像的原处位置即在昭怙厘大寺的某座寺院内,因大寺遗址就在库车河出山口两岸。寺院废弃后佛像随建筑坍毁河中随水冲激渐至发现位置,抑或本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青海清真产业和对外贸易的现状及青海清真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探讨了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期,应将清真产业作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选项点之一,开展对中西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和研究,积极加入或参与到"中亚经济贸易圈"的建设之中,并大力提升青海清真产业自身发展的路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清真词概论     
清真词向有集大成之称,历代词论家把人们称颂杜甫的话,又一字不改地用在周邦彦身上,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就将他喻为“词中老杜”,陈匪石在《宋词举》中也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这仅指他在艺术技巧上综合前人之长而言,并不是指其词的内容像杜甫那样负海涵天,博大深厚。与他那精工的艺术技巧相比,清真词的意境与情感要显得贫乏单调得多,连王国维也惋惜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人间词话》)。清真词在创作方法上是北宋与南宋之间的转折点。他以前的词人,不论是豪放如苏轼还是婉约…  相似文献   

16.
梁森 《中州学刊》2005,(5):214-216
从诗风和审美范畴来看,李白诗歌存在壮美和柔美两个方面.属于柔美的一面大致可以概括为"清真","清真"是构成李白诗总体风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李白诗歌创作及审美观念中的"清真"与庄子美学、魏晋玄学及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诗人有着相当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又有其独特之处.从创作实际看,李白之"清真"表现了他对自然清境的悉心体悟和把握及其与山水的契合融通,也从男一侧面体现了他既超尘拔俗又热烈执著的人生品格.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12日,在中国烹饪协会、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厨师节暨首届中国清真美食文化节”昌吉市分会场上,昌吉市沈派清真餐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向游客展示了28桌“九碗三行子”,不重样的252种清真菜肴分别装在9个特大碗、81个中碗、81个小碗、81个袖珍碗中,供游客品尝。  相似文献   

18.
孙克强 《中州学刊》2008,(1):223-225
清代常州词派的周济在分析北宋周邦彦词时用了"钩勒"一词.如何理解"钩勒",在词学史上众说纷纭.钩勒本是画论范畴.本文从考察画论入手,结合周邦彦词的特点,认为周济所说"钩勒"是指清真词中显现词旨的语句,"钩勒"的运用使清真词更加浑厚.  相似文献   

19.
刘大观是清代高密诗派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诗人。迥异于诗派中其他寒士诗人,他仕途顺利,曾经位居知州。虽处高位,刘大观却早早勘破世情,表现出对寒士心态与诗学主张的强烈认同,因此,在他身上呈现出一种主体身份与心态的悖反现象。在诗学上,刘大观以师古不泥古为原则,对高密派诗学进行了合理的吸收与发展;在诗歌创作上,他能遵从内心情志而自写本色,诗歌风格也随其年龄、经历的变化发生改变,总体呈现着清真雅健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回族文化亦不例外,但回族文化自身的传承机制本能地对这一形势进行着调适与整合,清真女学的兴起就是这一适应机制的创新和表现。本文以同心县城区女学为个案,就女学这一文化现象对回族文化传承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