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首先,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初始安排、改制历程及改革的现实困境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进行分析,提出国企改革中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改革前期对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依赖、改革后期对改革前期及对传统国企制度的依赖,并且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最后进行简要总结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路径依赖”理论与技术、经济及法律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路径依赖"的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先后被应用于技术、经济与法律制度变迁的研究之中。保罗A·戴维和W·B·阿瑟首先对技术演进过程中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性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道格拉斯·C·诺思将路径依赖的思想引入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之中,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艾夫纳.格瑞夫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对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欧纳A·哈萨维则应用路径依赖理论对普通法环境下的法律变迁进行了规范性分析,为路径依赖理论在法律制度变迁和历史的法与经济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路径依赖理论为上述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和观察问题的视角,极大地推动了上述研究领域中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另一方面,路径依赖理论自身也在其被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了补充、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依据诺思的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以"下岗不离厂"现象为案例,分析了东北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由路径依赖造成的"制度变形"现象。指出了东北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强路径依赖性"特征,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进而提出培育一个新的"社会基础"是有效破除这种"强路径依赖性"、顺利推进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区域经济学的既有理论成果,对吉林省县域发展实践中区域发展不平衡、路径依赖未扭转,工业化推进难深化等现实问题加以深度分析,对下步如何确保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路径依赖和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根据农村改革以往经验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制度设计的新思路:依据分级管理、抓大扶小和以大带小的原则,健全以中央、省、县、乡、村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分级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职能;在阐述国有企业的质与本质的过程中,显示政府职能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并指出国有企业在弥补市场失败领域内能够承担的任务;在综合上述两方面内容,并辅以规模经济作用和未来市场供求情况,探讨国有企业适宜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哪些部分继续存在、从哪些部门撤出的各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到底该如何构建,这些问题早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产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展开了创新性的思考,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路径,试图为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言学研究出现跨学科整合的倾向.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学和经济学的边缘交叉学科,其两大支撑理论语言学和经济学都经历了从"封闭性"体系向"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系的转变.笔者在引入"路径依赖"思想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语言经济学在语言学和经济学各自视野下的演化路径,发现两者分别沿袭了各自固有的理论范式、研究路径和思维定势,即在"路径依赖"中形成了两条相互关联但方向不同的研究向量.不同的理论演进路径之间差异可能会永存,但从不同学者的分析观提供的思路来看,整合与通约依然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粮食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粮食流通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应生产和消费需要的粮食流通制度,是解决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本文根据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的有关理论,在分析路径依赖与我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粮食流通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必须突破对原有各项制度的路径依赖,才能提高制度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极其丰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涉及变迁的主体、成因成本、类型、路径依赖、原则等五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理论视企业为经济组织,本质上是人的集合体,表现为企业内外成员之间的博弈关系,即围绕产权对财产控制,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的运行载体及执行主体最终表现为组织成员,人是有人格的,因而企业也应该是有人格的,即人格化的企业。主流经济学理论没有将社会学、心理学的概念和逻辑引入到分析中来,其企业理论是非人格化的。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和其他非主流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人格化理论也得到充分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起点是解决企业人格化问题,终点仍然是人格化企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20年,在这20年中我们从“抓大放小”“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可谓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关阶段,所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理顺国有产权,必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入手,分析成立国资委的意义,谈谈如何更好地监管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浅论生产函数中的制度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国有企业拥有最为优越的资源条件,而它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效率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出发无法对此作出满意的解释。国企相对低效率主要归结为较低的制度收益和较高的制度成本,也就是说应当把制度变量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去。生产函数客观上会随着企业外部的社会经济体制和企业内部的制度规则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效率会更大,应通过改革在国企中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缺乏科学合理的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制约西部国企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阐述了建立西部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探讨了改革西部现有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难点,包括观念上的障碍、市场的制约和所有者缺位的制约,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其中关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更引人关注。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现代化、法治化的关键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正成为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共同关注和研究的国际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投资的民主化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标志,这个过程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庸,国有资本的经营是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没有按照市场的规则进行。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引入法人制度,继而实施政府和其下属国有企业的分权,然后又引入承包和租赁制度,最后采纳公司股份化改造,与此相配套,我国相继出台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此时,至少从理论上实现了国有资本和行政权力的分离——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的民主化,它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使政治体制改革更加紧迫,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和目标——公权力的获得和行使的民主化是经济民主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济理性的恢复,国有企业要求释放其富余人员。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职工与国家签订的是终生就业合同。如果释放其富余人员,则违反了就业合同,应给予一定的补偿,即买断工龄。为此,我们应创造条件让下岗职工愉快离开原国有企业,自谋职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企私有化改革后公司治理状况,分析了各国应对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国企改革中公司治理问题的几点启示,包括制度的设计、公司治理定位、路径的选择和文化传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囿于旧有模式的束缚 ,目前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须构建体现法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焕发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符合中国实际、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