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流动性是市场的灵魂,金融创新的目的和结果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2010年3月31日,证监会以促进市场流动性为目的,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并在2011年至2013年先后3次扩大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范围。因此,研究中国融资融券是否促进流动性并探究其内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排除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卖空机制的影响,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适合政策评估的双重差分法,分别检验2011年至2013年3次融资融券扩容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并从融资和融券交易者的短期交易策略和标的股票股东结构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买空卖空机制与流动性因果关系的内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融资和融券交易的双重引入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价格影响,提高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深入开展和发展,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对价格影响方面的流动性的影响越来越强。融资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和交易成本,融券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而对交易成本影响不显著。由于部分机构投资者退场,偏好短线投机炒作的中大型个体投资者入场,换手率高、流通市值低和特质波动率低等类型的标的股票组合的流动性提高更为明显。         融资融券交易提高标的股票流动性的研究结论补充了已有研究关于买空卖空机制对市场质量影响方面的实证证据,也为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胜民  闫红蕾 《管理科学》2015,28(5):93-105
基于转移模型,收集中国A股市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900只股票和15只ETF的数据,采用log t检验和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A股市场属于同一行业的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以及融资融券标的ETF价格之间的收敛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分析A股市场统计套利的风险,研究发现基于股票所属行业构建套利组合具有较大风险,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有效程度不足,但统计套利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可行性。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个行业看,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之间不存在持续、稳定的收敛关系,但同一行业内某些个股之间存在不稳定的俱乐部收敛关系;融资融券标的分阶段扩容增加统计套利的风险,也增加统计套利的机会,扩容之后绝大部分行业个股整体收敛关系消失,但俱乐部数量增加,俱乐部收敛检验可以为选择套利资产组合提供依据;考虑新增标的在内,ETF整体在样本期间内具有稳定的收敛关系,更适合作为套利资产组合。样本外检验证实了前述结果。研究结论为对冲基金进行统计套利风险分析提供经验证据,并为选择套利资产组合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3.
 配对交易是统计套利中最主要的交易策略,但随着市场有效性的逐渐提高,该策略的获利机会正变得越来越有限,传统的固定参数交易模型已难以保证配对交易一直获得最大利润,交易模型的参数不仅需要优化,而且还需要动态地、自动地调整优化值,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具有人工智能属性的参数动态优化交易模型,这对于提升交易模型的盈利能力和执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自适应配对交易模型是对传统的协整配对交易策略进行改进,推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模式的新型统计套利交易模型;将Sarsa强化学习算法和ε-greedy策略与新模型相结合,把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由传统的主观经验法和固定参数法改进为自适应模式的动态参数优化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仿真实现了基于新模型的套利交易全过程,涵盖模型参数的动态优化、套利交易的模拟操作以及交易绩效的测量评估;以中国债市交易量最大的5种债券为样本,构建4组配对组合,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T检验和Robust稳健性检验等方法对交易模型和测试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运行效果全面优于传统模型。新模型显著提升了交易系统的获利能力,收益率和索提诺比率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了投资风险,最大回撤出现明显下降;还提高了套利交易的执行效率,交易次数明显减少,套利成本下降;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促进累计收益率不断上升并最后收敛于最大值。研究结果还表明,协整配对交易在中国债券市场同样具有有效性,能够获得显著正收益。        将强化学习思想与协整配对交易策略相结合,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配对交易模型,实现了模型参数的自适应动态调整。这种改进型交易模型有助于应对传统配对交易策略获利能力的下降,进一步提高配对交易策略的效率和绩效。在中国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开闸的市场环境下,新模型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套利手段和风控工具。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套利交易是一种重要的量化交易策略,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O-U过程的配对套利策略,实证检验了基于O-U过程的套利策略和基于协整理论的传统套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O-U过程套利策略与传统协整套利策略相比具有成本低、收益高和风险小等优点。另外,本文从价格对信息的灵敏度、价格均衡的内在机制、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四个方面,发现O-U过程套利策略更能促使股价快速回归均衡水平,更显著地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固定阈值构建的协整策略交易信号指标体系极易过早触发建仓交易,导致协整策略在价差波动峰值处平仓止损,不适用于波动集聚时间序列。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构建时变系数协整统计套利策略,采用五大国有银行A股收盘价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GARCH模型提取价差序列波动集聚信息,应用小波降噪技术优化时变交易信号指标体系。小波降噪GARCH时变阈值协整策略在2018年1—6月动荡期行情的夏普比率高达2.284,较同期未降噪时变阈值协整策略提高18.4%,较同期固定阈值协整策略提高109.5%;三组策略在2018年7—12月的平稳期行情中表现惨淡,夏普比率均低于-2,且降噪后夏普比率略低于未降噪策略。实证结果表明:在行情动荡期,基于GARCH模型构建的时变交易阈值可有效捕捉波动集聚信息,提高发生跳跃价差时模型建仓点位精准度,经小波降噪优化可降低因噪声信号错误触发交易的可能,显著提升行情策略夏普比率。在行情平稳期,小波降噪时变阈值协整策略与未降噪、定阈值协整策略表现低迷,均不适用于价差波动较小的平稳期行情。  相似文献   

8.
褚剑  秦璇  方军雄 《管理世界》2019,35(1):151-166
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资融券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旨在引入卖空机制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但是两融的实际交易数据却显示,相较于融资交易,融券交易仅占两融交易的1%左右,由此,融资融券的这种非对称交易对资本市场会产生何种后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中介——分析师角度切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分析师盈利预测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不仅没有改善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反而导致分析师发布乐观性的盈利预测,而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这种乐观偏差正是来源于火热的融资交易。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现象在牛市的外部市场态势、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利益冲突情形下更明显,而分析师的声誉能够起到缓解作用。分析师通过发布乐观性盈利预测提升了标的股票换手率,并且对标的股票发布乐观性盈利预测的分析师更可能被评为明星分析师。在卖空机制作用有限的背景下,分析师发布的乐观性盈利预测最终加剧了标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下非对称性的融资交易促使分析师为了提高交易佣金和自身职业发展发布带有乐观偏差的盈利预测,最终反而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这对监管层在预防融资追涨炒高等投机行为的同时切实降低市场卖空摩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2015年6月至9月中国股市经历了急速下跌,期间多次出现“千股涨停”或“千股跌停”现象。以股灾期间深市A股允许融资融券股票发生的涨跌停为事件样本,按照事件股票的融资余额占比和市值规模严格匹配对照样本,实证分析涨跌停之前股票的交易活跃度、流动性、波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等市场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采用Logit模型回归分析这些市场微观结构特征与是否发生涨跌停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交易笔数、已实现波动率和知情交易概率在涨跌停之前显著提升,对发生涨跌停具有较强且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对涨停和跌停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对涨停的影响力度大于对跌停的影响。进一步,选取股灾期间非融资融券股票、股市正常时期和股灾不同阶段的涨跌停为事件样本,同样发现交易笔数、股价波动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涨跌停触发前显著提升以及对发生涨跌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除此之外,股灾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杠杆交易削弱了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对发生跌停的影响力。 研究结果还表明交易笔数在市场异常时将成为更好的信号传递指标,这对市场参与者来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即监管者可以更多关注股票交易账户的日内交易频率,重点监测存在多次小额交易行为的交易账户;投资者在选择交易时机时也应将交易笔数纳入参考指标,以获得更好的交易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融资约束和融券约束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股票市场融资机制和融券机制对标的股票波动率的影响。相比于融资融券交易量,约束可以更好地识别融资融券机制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从交易渠道、信息渠道、公司治理渠道对股价产生影响。我们利用融资融券机制推进过程中标的证券名单的变化识别融资融券约束放松后的总体效果,然后合理构造子样本识别融资约束的作用,最后利用转融通的实施识别融券约束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和融券约束的放松显著降低了标的股票的波动率,表明融资融券机制可以发挥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宏观背景,文章研究了微观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以及融资融券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以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产投资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其机制在于,金融资产投资不仅引入了较多的外部风险,而且加剧了创新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创新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挤出效应。以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通过增加上市公司的风险与融资约束,最终加剧了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因此,应防止上市公司过度从事金融资产投资,同时对融资融券制度进行优化,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陆瑶  彭章  冯佳琪 《管理科学》2018,21(11):92-111
以融资融券机制推出为背景, 运用我国内地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了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 成为融资融券标的后, 上市公司高管离职与高管薪酬对于公司绩效的黏性均有提高, 表明融资融券可以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机制检验显示融资融券是通过促进公司信息释放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进一步分析显示, 当公司面临行业竞争压力较小或面临财务约束时, 融资融券对于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 将融资和融券分开分析, 发现融资机制和融券机制均对公司治理有提升作用.证明了融资融券机制可以提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监督, 促进企业信息释放, 从而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海强  方颖  王方舟 《管理科学》2019,22(5):99-109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能否有效降低个股随市场暴涨暴跌的概率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利用Patton提出的SJC Copula函数, 估计了个股与大市尾部相关性, 并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推出的政策处置效应, 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降低了标的个股左尾 (下跌) 极值相关性, 但加剧了右尾 (上涨) 极值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 上述结果来源于融资融券交易对极值相关性的非对称影响.具体而言, 融资交易对左尾极值相关性影响不显著, 但加剧了右尾极值相关性, 融券交易则同时显著降低了左尾和右尾极值相关性.由于融券交易规模远小于融资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对左尾极值相关性的总体影响为负, 对右尾总体影响为正.研究结论认为, 融资交易追涨模式导致个股跟随大盘暴涨, 而融券交易将悲观交易者信息纳入股价, 有利于抑制股价过度上涨, 而逆向平仓也适当降低了个股暴跌概率.因此, 监管者应灵活控制融资交易杠杆, 完善融券交易机制以发挥其股价稳定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EOQ模型,假设碳交易市场中存在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并以该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减排投资在内的碳交易模型,严格限定企业碳配额上下限,对不同碳配额下企业之间碳交易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控制碳配额在企业碳排放最优和成本最优时的碳排放区间内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投资减排,在一定的碳交易价格之下,上下游企业碳配额余量乘积为负是保证碳交易政策实施的基本条件,而碳价格并不影响供应链成本和碳排放。通过算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交易价格对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影响,最后在碳配额范围内得到了最优碳配额和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验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所施加的股票卖空压力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基于自然实验框架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其高管在职消费水平与不能卖空的上市公司相比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股票卖空压力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减少委托代理问题来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本文实证结果说明股票卖空对高管在职消费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燕汝贞  李平  曾勇 《管理学报》2012,(7):952-959
提出了一种估计交易策略机会成本的方法,分析了同时考虑市场冲击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投资者,在总交易成本最小的目标下制定最优交易策略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投资者只考虑冲击成本,或者虽然同时考虑机会成本但若所有交易时期指令的成交概率都相等,那么投资者最优的算法交易策略仍然是采用著名的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VWAP)交易策略;对于所有交易时期指令的成交概率不一致但交易者能预先预期总的可执行指令大小的特殊情况,得到了此问题的解析解;对于各交易时期指令成交概率并非都相等的一般情形,通过数值示例发现,对于不同交易时期指令的成交概率分别为递增、递减和U型3种不同情形,投资者同时关注市场冲击成本和机会成本时指令提交策略(MIOC)的总交易成本均小于VWAP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处置效应阐述了投资者较早卖出盈利而长时间保留亏损的倾向。2010年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同时也带来了信用交易的投机特性,加强了市场阶段性波动并放大风险,这为我们研究处置效应提供了独特的样本。本文以某大型券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30512个账户共3239305条交易记录为样本,采用衡量处置效应的经典指标PGR-PLR以及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了两融市场上处置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影响个体处置效应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市场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就个体层面而言,性别、年龄、投资水平均能影响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强度。本文发现,与男性投资者相比,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为强烈。并且,若依据年龄将样本分为青年、中年、老年投资者三组,青年投资者处置效应显著低于中年投资者,而老年投资者处置效应最低。此外,无论以观察期内购买的不同标的物的合约数目还是合约总成交量作为投资者投资水平的代理变量,结果均显示,投资水平越高的投资者处置效应更低。最后,应用weibull风险模型替代cox比例风险模型重新计算,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基金经理惯性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上海与深圳两个证券市场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共52只开放式基金及其重仓持有的126支股票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开放式基金经理惯性投资行为的特征及获利成因。研究表明,中国开放式基金经理大多倾向于采取惯性投资策略。并且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开放式基金经理对个股特征的信息反应不足,对相对惯性反应过度。本文从开放式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基于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为基金经理采取惯性投资行为及惯性策略的获利成因提供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高频交易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炙手可热,股指期货的推出、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的开通,使得我国高频交易市场初现端倪。本文立足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基于LASSO变量选择方法和遗传网络规划的期货高频交易策略。该策略首先使用LASSO从众多技术指标中,选出极少数最有效的指标作为判断函数,然后通过一种进化算法遗传网络规划来搜索合适的买点和买点,从而构建交易策略,并以黄金、铝和橡胶期货的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为例进行回测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与最优子集法相比,LASSO方法在不降低预测精度的情况下,选出的指标数量最少,且均集中在趋势指标和震荡指标中。第二,通过结合遗传网络规划模型与Q强化学习法,搜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构建出适合于衍生品市场的简洁有效的交易策略,且在不同品种的期货交易中均超越了"买入并持有"策略,并获取超额收益,在量化投资领域充分体现了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资产配置包括资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资产在空间上的配置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模型和应用框架,但是资产在时间上的配置问题,学者们的研究甚少。资产在时间上的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在不同时间对不同资产做出合理的买进、持有和卖出决策,即交易策略设计。本文应用动态规划的原理,分别讨论了存在和不存在最大交易次数限制的情况下,基于总收益率最大的交易策略的求解算法,并利用香港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本文提出的算法是关于交易的时间跨度和资产数量的多项式算法,计算量和存储空间不因二者的增大而过度增大,在解决大规模问题时也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