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拿大小麦局的组织机构及利润返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小麦局是加拿大最大的粮食出口机构和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运销组织。加拿大小麦局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组织。小麦局董事会中超过2/3的董事是由农民选举的,并且建立了农场商务代表制度;这在组织上保证了小麦局能够及时听取和反映农民的呼声。小麦局将粮食价格基金中的利润通过“多次支付制度”返还给参加“早期支付合同”的农民;这在制度上较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妈祖作为民间神,在明代国家祭祀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在朝廷赐额封号方面,明永乐初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庙额曰“弘仁普济天妃之宫”;在祀典等级方面,洪武初已规范国家祀典,妈祖极有可能在当时已纳入朝廷祀典的“名山大川”之类,由地方官祭祀,永乐初妈祖正式纳入明代朝廷京都祀典,并至少保持至万历间;在祭祀规格方面,在都城建有国家等级庙宇,由朝廷每年定期遣太常寺官致祭,祭祀时配有乐舞。明代对天妃的官方祭祀活动除朝廷祀典与地方祀典之祭外,还包括了卫所官兵、外遣使臣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3.
苏州织造局志十二卷,清康熙时吳县孙珮撰。康熙二十五年印行。孙珮曾参加地方志乘編纂工作,此作等于苏州府志之裁篇别出。织造局为当日現存机构,清初且为滿皇族所特别重視,有专属档案可資依凭。所以編者除以私人資格利用公档材料編写吳县志浒墅关志而外,更有苏州织造局志的編輯。(見卷首彭宁求刘滋序文)方志或专志在史料上,有它的独特的价值,虽然这类文献的編撰,有时几成为虛应故事之作。孙珮此书,当然亦不能例外(此书因刻本流傳不多,苏州图书館列入特藏书类)。其內容与体例,不出一般方志老套。但因织造局是一种比較特殊的机构,其記述“机张”、“工料”、“口粮”、“緞匹”各卷,有关劳动組积、工具、成品、各种簡单图案;而第一卷記沿革部分,又大体上把这一机构在各时期的不同形态加以敍述。作为明清间一种經济現象的史料来看,却可借以透視当时的現实,  相似文献   

4.
三、贸易绸缎的来源与江南丝织业江南解往新疆的贸易绸缎是由官局抑或民间生产的?几十年来,几乎众口一词,认定是江南三个官营织局生产的。60年代,彭泽益先生认为,江南三局的生产还提供一部分“贸易绸缎”,由“南三局织造这一类产品”。70年代。日人佐口透认为,与哈萨克交易用的丝织物,是“由苏州、杭州、江宁各织造处特别织造的”。80年代,徐仲杰先生仍沿用彭先生的说法;《新疆简史》也云:“对于哈、柯等族所喜爱的绸缎。则由清政府下令江宁等处织造  相似文献   

5.
明代税课局开启了地方局务机构的设立,清代中前期地方局以军需 、善后 、慈善等为主,且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太平天国战争后,地方事务繁重,地方局数量骤增,广泛出现于各类地方治理领域.晚清各地局的背景复杂 、种类繁多 、范围广泛 、形式多样 、技术性强 、作用突出 、影响深远.晚清地方局根据职能与内容进行合理分类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清末民初地方机构史的研究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官运局作为清末盐政运销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学界对之缺乏深入研究。官运局是省一级的盐政机构,其机构设置以全省盐务总局为中心扩散至地方,采取官运商销模式管理盐政。其设立酝酿于山东,光绪三年正式成立于四川,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管理整顿之下颇有成效。光绪三十四年起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办理盐务官运。吉林采取官运商销之法,黑龙江则商销与官销并行。其他省区也有官运设局办理之法。官运局对清末盐政改革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确保百姓食盐供应、增加赋税收入和疏通河运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如捐局林立、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等弊端。  相似文献   

7.
全球能源经济进入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中国石油华北石油局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华北石油局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在华北石油局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深化华北石油局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树立人力资源战略观,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强化三定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培训基础建设等。从而为华北石油局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增强华北石油局核心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蜀府在明代50座藩府中长期独享“忠贤”之名,其从分封之始即根据蜀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以礼教守西陲”的策略,并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在有明一代一以贯之。相对明代其他藩府,明蜀府政绩卓著、贤王辈出,深受士人和蜀民爱戴,屡次被朝廷表彰,忠贤之名广泛传播,是明朝“大一统”的缔造者之一,清朝在修《明史》时评价其为“蜀中二百年不被兵革”的核心力量。但学界对蜀府的研究严重不足。翻检史料,加上田野调查,可以发现,蜀府始终坚持“事君以忠”,在蜀地提倡文教,对儒释道大力扶持,还协助朝廷完成对茶马交易的有效控制,巩固了西南边陲稳定,树立起了“忠贤”形象。同时,蜀府在不违背“忠”的前提下,“辟土田以积其糇粮”,长期享有“天下首富”的地位,积极向上助大工,为军队捐饷,对地方公共设施慷慨捐助,成为塑造明代四川人文精神的核心力量。蜀府履行藩职的策略,发展了历史上“河间”“东平”之贤,创造出独特的“忠贤文化”,这是在明代体制下明智的生存之道,是明代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藩府。  相似文献   

9.
“碾伯守御千户所”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史·地理志》为代表的一些史籍认为 ,明代的陕西行都司领有十二卫、四守御千户所总共十六卫所 ,碾伯守御千户所是其中之一。这种说法有误。事实上 ,陕西行都司领有十二卫、三守御千户所共十五卫所 ,碾伯所不是守御千户所 ,而是西宁卫的右千户所。《明史·地理志》的错误主要是由对明代守御千户所的属性不清所致。辨别清楚明代守御千户所以及千户所的属性 ,对明代卫所制度和明代地理区划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靖难之役中,济南守臣铁铉因抵抗燕师出力颇多而在成祖登基后被杀,然而对铁铉"盖棺论定"的工作却断断续续进行了近四百年之久。在这四百年间,铁铉的形象由朝廷钦定的"奸臣"逐渐转变为忠臣,最终成为守护一方的地方神。铁铉追崇的每一步,朝廷上下的现实诉求都远超过对本地先贤的纪念本身;铁铉形象的演变历程,实际体现出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对政治伦理解释权的反复争夺。  相似文献   

11.
《通航一览》修撰于19世纪50年代,是德川幕府官修的、带有史料集性质的日本对外关系史文献。该文献中,有关中国浙江对日交流的记述有4卷,涉及了“浙江的地理重要性”“浙江地方官员的对日交涉”“在日本传道授业的浙江人”“海上救助”等多个领域,所涉史事多集中于17、18世纪。该文献既述史事,也辑录史料,对于了解、认识明末至清中期浙江与日本交流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董建中 《东方论坛》2020,(2):137-147
田文镜是雍正朝名臣,雍正帝赞为“天下巡抚第一”,是有清一代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现当代学者一致认为他原属汉军正蓝旗,后抬至正黄旗。田文镜的自陈奏本及《缙绅录》等材料,可以确证他原属汉军镶蓝旗。这一错误,源于清国史馆对他的记述,而地方志等的记载反倒是正确的,这提示我们,面对清人旗籍记述有歧异时,应高度重视地方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09年,作为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产物之一的咨议局相继在各省成立。由于特殊的原因,广东咨议局在许多方面显得与众不同。从选举、活动等方面可以看出,广东咨议局既代表了封建官僚和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是清朝"装饰门面"的产物,又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代议机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朝廷正式提倡女性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并对妇女从一而终行为进行表彰,从而建立了特有的专门针对女性的旌表制度。清统治者夺取政权后,继承了旌表制度。为了更好地维护旌表制度,有清一代从朝廷到地方,到家族,甚至个人都采取了一些救济措施,以资助孀居妇女养活自己、抚养孩子、赡养老人,从而最终实现妇女对贞节的坚守,达到朝廷提倡的对从一而终道德目标的追求。这也是有清一代节妇数量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官方邮局与民信局为争夺邮政市场,在资费与业务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为适应形势变化,民信局开始利用新式交通工具发展业务。民信局虽然通过请愿、走私等形式规避官邮控制,但还是走向衰落。民信局与官方邮局的竞争促使官方邮局更趋商业化。民信局积极利用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而大清邮局则积极学习民信局优点,拓展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学者、书法家丰坊《诗经》学著作多被斥为“伪书”,评价也因人废书。丰坊《诗经》学著作是特殊时期的特定产物,他与同时期的杨慎与季本《诗经》学都具有明显的考据特征,明晚期的梅鷟、陈第、焦循等继承明中期考据学特征,直接开启清代《诗经》考据学,影响清代《诗经》学乃至经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橹 《东方论坛》2004,(3):76-81
湖北咨议局是致力于君主立宪政治的一个省级议会预备机构,然而满清王朝只把立宪作为巩固皇权的手段,不允其影响专制皇权,尚处于传统生活中的民众也不可能构成立宪政治的支持力量,因此湖北咨议局领导的宪政请愿和铁路风潮,既备受清廷压制,又遭受民众冷落,由此被迫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将革命推向高潮.这昭示了立宪政体在中国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而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固然对于巩固首义成果和发展全国革命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在是无奈中的奋争.  相似文献   

18.
明代"选学"虽有所衰落,然广续补遗之作层出不穷。从明清书籍目录的记载来看,明代《文选》广续补本存在书目众多,作者、书名、卷数不一,版本单一的情况。在编纂上,体现出尊崇《文选》和宣扬明代复古思潮的鲜明时代特点。因为编纂水平、体例、内容、成就等方面的不足,遭到时人和后人的诸多批评。明代《文选》广续补本之发展,当与元、明时期社会、经济、学风等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