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研究了随机需求下"搭便车"行为和渠道间缺货替代行为对供应链库存竞争与促销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式决策下,网络渠道替代率越高,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越大,同样的零售渠道替代率越高,制造商会为网络渠道提供更多的库存;而"搭便车"行为对零售商与制造商订购量的影响则取决于渠道替代率的变化,但"搭便车"行为会降低零售商促销努力水平。数值分析发现:分散式决策下,零售商最优订购量随"搭便车"行为的增加而减少。然而制造商的最优库存量并非随着"搭便车"行为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是制造商网络渠道最优库存量取决于市场需求对传统零售渠道促销努力水平的弹性系数,即制造商网络渠道最优库存量随"搭便车"行为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通过比较发现在不同的"搭便车"行为程度、传统零售渠道替代率、网络渠道替代率下,集中式决策下供应链期望收益大于分散式决策下供应链期望总收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制造商同时拥有零售渠道和网上直销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在随机需求和联合促销情况下,对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和协调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价格的纳什均衡解存在,网上渠道的最优价格随零售商促销努力程度的增大而降低.当制造商分担促销成本的比例上升时,零售商促销的努力程度会增加.当比例值较低时,零售商的努力程度变化不大;当比例值超过一定数值时,零售商的努力程度会显著增加.回购契约能给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带来好处,但不能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双渠道VMI供应链中,假设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处于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地位,考虑了制造商通过联合促销协调供应链上下游的策略以及双渠道需求之间的搭便车效应,以此为背景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出了制造商的最优发货策略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促销策略。研究发现制造商开辟网上渠道直销产品后,零售商缺货时间比例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商承担促销成本的比例,双渠道之间的搭便车效应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利润有显著影响。另外,双渠道的需求越不稳定,则制造商开辟网上销售渠道后获利越高,同时零售商的利润越低。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模型中主要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渠道供应链中展厅现象将加剧传统渠道与电子渠道的价格竞争问题,利用消费者效用理论,以存在展厅现象的差异化定价策略为基准,分别设计能够消除展厅现象的一致性定价策略和限价策略。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差异化定价策略,一致性定价策略可以减轻传统渠道与电子渠道的价格竞争,并总是对零售商有利,但当顾客到传统渠道麻烦成本较高和批发价格较低时,也将有利于制造商;此外,双渠道供应链成员是否选择限价策略,依赖于传统渠道与电子渠道的价差,随着价差的降低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都将提高,特别当两个渠道的价差较小时,限价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价格竞争,从而促进双渠道供应链成员达到双赢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由线下零售商实体销售与制造商网络销售构成的网络直销,以及由线下零售商实体销售与线上零售商网络销售构成的网络分销两种制造商双渠道模式,研究“搭便车”行为下制造商模式选择和供应链最优定价与服务决策。研究发现:制造商的渠道选择策略与“搭便车”行为程度、消费者偏好网络渠道程度、价格敏感系数等有关。尤其当消费者受到的服务且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同时,制造商会选择网络直销双渠道模式。进一步分析消费者“搭便车”行为和网络渠道偏好对制造商渠道选择和定价决策影响发现,制造商在消费者偏好网络渠道程度比较低时应选择网络分销双渠道模式,而当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和“搭便车”行为程度都比较高时,制造商应选择网络直销双渠道模式。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或“搭便车”行为程度越大,两种模式下批发价格应设置的更低。网络直销渠道模式下“搭便车”行为程度越大,网络渠道销售价格应设置的更低,而消费者网络渠道偏好程度越大,网络渠道销售价格应设置得更高。 相似文献
6.
网络比价行为下双渠道定价及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比价行为下部分消费者优先在网络渠道购买产品的现象,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及协调策略问题。通过比价消费行为对消费者进行了划分,构建了单渠道和双渠道的供应链决策模型,运用博弈理论求得单(双)渠道情形下产品在零售渠道的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网络渠道的销售价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收益,并通过数值算例对供应链各方的定价决策及利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消费者的存在使得零售商收益受损,渠道冲突加剧。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网络消费者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设计了协调机制,实现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多周期连续促销背景下,假设需求受上下游企业促销努力水平、产品商誉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共同影响,考虑产品商誉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动态变化,构建双渠道模式制造商和零售商线上线下联合促销的四种微分博弈模型,以解决供应链上企业的促销决策问题。结果表明,两阶段补偿契约提高了零售商促销的积极性,实现上下游企业利润的帕累托改进,在买方抗衡势力的作用下,制造商将进一步提高促销成本分担比例使得零售商达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促销努力水平,但该契约对制造商促销努力激励不足。为此,进一步设计两阶段成本分担契约以实现同时激励上下游企业的促销努力,无论买方抗衡势力如何变化该契约都不会造成上下游企业的决策偏离,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所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企业在紧俏产品升级成本分担中的产能分配问题,比较了无合作机制以及引入合作机制下供应链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发现:当无合作机制时,供应链系统根据不同的产能分配范围最终会稳定在以下3种策略上:(制造商投资,零售商不投资)、(制造商不投资,零售商投资)以及(制造商不投资,零售商不投资);当引入合作机制时,供应链系统在一定的产能分配范围内最终会稳定在双方共同投资的策略上。本文还通过算例分析了无合作机制时销售新产品的增加值以及产品升级成本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产能分配比例,新产品批发价格对单方面投资概率的影响;引入合作机制下分享比例对共同投资为演化稳定策略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产能约束下的双渠道供应链,考虑实际中常用的直销优先分配产能的策略,基于Stackelberg博弈研究制造商(领导者)和零售商(追随者)的定价决策,刻画均衡解并深入分析直销优先策略下产能约束对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产能水平下,制造商对两个渠道的依赖程度会发生变化。当产能短缺时,其利润主要源于直销渠道;而当产能相对充足时,其愿意分享更多的产能以换取零售渠道上的批发利润,且此时增大产能可能会损害制造商的利益。对零售商而言,当产能短缺时,其采用高溢价来弥补获得较少产能的劣势;当产能相对充足时,其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当产能过剩时,双方的利润不再受产能的影响,且产能过剩对双方而言不一定是最好的情况。研究结论为制造商的定价与在双渠道中的产能分配策略选择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单制造商和两个具有竞争行为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中,本文研究了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定价决策问题。首先,在零售商间进行Stackelberg博弈假设前提下,分别针对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作为领导者的情况,构建了两种模式下的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给出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其次,分析了零售商在特定情形下的定价策略;最后,用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最优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和数值算例分析发现:对于零售商来说,作为Stackelberg的领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作为追随者时的总利润大;对于供应商而言,传统渠道的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双渠道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大。 相似文献
11.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将产品商誉和减排量作为状态变量构建微分博弈模型。文章首先讨论了不同渠道结构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均衡策略,随后探讨了广告合作-减排成本分担契约对供应链协调性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产品商誉轨迹随时间变化呈现多变性,而减排量轨迹则具有单调性。与单渠道相比,双渠道下零售商的广告努力和利润下降,而制造商的减排努力和利润增大,只有当传统渠道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制造商竞争较小时,制造商单渠道的利润才高于双渠道,此时制造商将不会开设网络渠道。广告合作-减排成本分担契约可以实现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帕累托改善,且消费者低碳偏好和品牌偏好越高,制造商和零售商越有动力达成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生鲜农产品双渠道营销模式是供应商的最佳选择,如何发挥双渠道优势,实现渠道共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供应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新鲜度衰减且扰动需求和供应商保鲜努力,对比分析集中和分散决策模型,论证构建协调模型的必要性。从渠道合作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两部定价契约、批发价协调契约和由成本分担与补偿策略构成的混合协调契约,三种契约均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供应链协调,提高各成员的利润。最后,对比分析所设计协调契约以认识其本质,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事前不确定性导致的退货问题,从消费者行为出发,建立考虑定价差异和退货风险双重因素的市场需求函数,通过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四种不同市场需求情形在不同定价模式下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在数值仿真部分,对不同情形决策之间比较、供应链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电子渠道销售价格与电子渠道的市场基本需求成正比,批发价和传统渠道销售价格与传统渠道的市场基本需求成正比,实体店体验服务水平和传统渠道的市场基本需求的关系(线性关系)则根据某些条件而定;退货风险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与定价模式、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相关;制造商偏好于定价不相等模式,零售商偏好于定价相等模式;退货风险与定价差异对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影响与定价模式相关,对整体供应链收益的影响与定价模式和退货率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绿色供应链,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政府不补贴和政府补贴两种情形下零售商公平关切对供应链最优定价、绿色度决策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不补贴时,零售商公平关切增强会降低产品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和绿色度,减少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则随着其公平关切增强既存在增加也存在减少的情况,具体与产品绿色化效率有关。相比之下,政府补贴时,产品绿色度更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更大;零售商公平关切增强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但并不影响产品销售价格、绿色度和社会福利。基于此,政府补贴不仅能够增加供应链利润,还能协调零售商公平关切对产品定价与绿色度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跨期购买行为,构建了两周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对两周期均衡结果、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比较了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均衡偏差,设计了与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关的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与"两周期收益共享+转移支付"组合式契约。研究表明:分散式决策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但会对供应链成员不利;某些情形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会使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系统利润差值增大;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对较低时,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不仅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还可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较高时,通过组合式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但此时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的增强可能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对双渠道供应链信息分享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存在网络外部性和不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下其与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发现:当未考虑产品的网络外部性时,零售商不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与已有研究一致。当考虑了产品网络外部性且网络外部性较小时,零售商仍不与制造商分享市场需求信息;然而,当网络外部性较大时,零售商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此外,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有助于增加制造商和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公平中性的供应商、公平关切的零售商和策略型与短视型顾客并存的供应链下,研究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订货量及供应链的协调.研究发现,公平关切的零售商有提高产品价格和压低订货量的倾向;批发价契约难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收益共享契约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论文还讨论了零售商的公平关切程度和利润分享比例对供应商利润、零售商效用及供应链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