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有资本市场理论中的模型几乎很少关注投资者间的社会互动与信息传递过程,在它们看来,投资者信念和行为仅仅是通过市场价格影响其它投资者,信息传递和处理十分简单(不存在情绪和感情),一个投资者对其它投资者的影响不存在局部性。而现实市场中,投资者往往通过和投资者的口口相传或媒体获取信息并观察他人的行为。本文从资本市场中的非理性现象出发,对非理性现象及投资者学习进行解释和阐述,揭示在资本市场理论中引入情绪与行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生后验异质信念的资产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市场中存在过度自信非理性投资者的两类代表投资者的三期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投资者内生的后验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平均来说与资产价格的高估程度正相关,但就信号的具体实现值来看,异质信念的增大也可能与资产价格被低估的程度正相关。本文讨论了各种均衡状态下,信号的具体实现值对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关系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为模型结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逄金玉 《管理世界》2004,(3):131-132
就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个市场看起来过于变幻莫测,股市整体的走势不仅难于把握,更主要对发行股票的企业也难以真正了解,加上分析工具和手段运用的偏差,使得理性的投资者往往也陷于困境之中。有价证券的投资能否吸引投资者,很大程度在于这个市场是否容易把握,或对基本面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对相关系数的认知存在暧昧性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有限参与现象。为了研究如何从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角度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本文假设所研究经济体中存在两个证券发行市场:投资者认知暧昧性较低的A市场和较高的B市场。当两种风险资产分别在不同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时,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决策将会不同,从而各市场的均衡状态和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也不相同。考虑公司上市成本和收益,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将选择均衡价格较高的市场来发行证券。本文的研究发现,最大相关系数暧昧性、投资者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公司选择证券发行市场有重要影响,说明了通过市场微观结构设计来降低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暧昧性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如严格的证券发行标准、充分的信息披露等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以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使公司股票的市场均衡价格更好地反映其资产的真实价值。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为满足不同特征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Friedman等人认为通过市场机制,证券市场能够在长期消除非理性交易者。为了对这个观点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应用生灭过程研究非理性交易者和理性交易者共存的证券市场演化模型,用生灭过程刻画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在证券市场中增减变化的动态规律。结论表明非理性交易者即使平均而言是亏损的,他们也未必在证券市场中消失,非理性交易者在市场中的生存与消亡取决于其初始财富、其进入市场的速率以及其交易的盈亏情况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取样观察值的离散程度对动态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贯观察和选择问题是一种动态的信息搜索和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假设和行为决策理论对搜索过程中选项值的特征信息效应进行研究.运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序贯随机出现的选项值离散程度时人们的判断心理和决策行为具有影响作用选项值的整体离散程度与搜索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其局部急剧升高的离散程度则与发生选择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人们往往高估自己解决序贯观察和选择问题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过度自信偏差.  相似文献   

7.
噪声交易者与IPO溢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数学模型分析IPO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对新股首日交易价格的影响.模型表明,持过度乐观预期的狂热投资者愿意为IPO支付较高的价格,来自狂热投资者的需求使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格;正向反馈交易者观察到上市首日交易价格的上涨,会在随后积极加入市场,理性投机者预期到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存在,会在上市首日加大对新股的需求,使首日交易价格进一步上涨.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同时存在使IPO上市首日价格偏离了内在价值,产生了IPO溢价.IPO溢价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正比,而IPO长期表现则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反比.噪声交易者的存在能较好地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和长期表现欠佳现象的并存,也能较好地解释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在不同时期内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票市场IPO 首日回报高、长期回报低的现象十分突出,传统理性金融理论难以对这两者同时加以解释.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情绪与意见分歧相结合的角度,利用账户交易数据中的投资者IPO 首日净买入构建情绪指标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PO 首日投资者情绪和意见分歧均对IPO 首日回报有显著为正的解释力,尤其是当意见分歧严重时,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更大,同时首日投资者情绪对IPO 长期超额回报有显著为负的影响,但意见分歧却对长期回报没有影响.文章的研究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偏好角度揭示了中国股市“IPO 之谜”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引入以记忆系数和无差异系数表征的随机变量测度均值-方差模型的一般不确定性特征,反映投资者的模型信任程度,研究均值-方差模型具有一般不确定性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基于资本市场线理论,构建最优资产组合选择是模型信任程度和基于均值-方差模型的传统资产组合选择的线性函数;基于记忆系数和无差异系数的不同组合,运用基于事例推理的方法求解二次效用投资者的最优模型信任程度,获得均值-方差模型具有一般不确定性下的最优资产组合,并以上证综指1997年1月-2014年8月的月度收益数据形成两个研究样本予以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较大风险规避投资者,在较大记忆系数和较小无差异系数下,其模型信任程度调整较快、资产组合调整幅度大,表现出可获得性和代表性行为偏差,通常采取积极资产组合策略;反之,其模型信任程度调整渐进、资产组合调整幅度小,表现出锚定性和保守性行为偏差,通常采取消极资产组合策略;模型一般不确定性对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影响强于股票市场记忆性的影响。研究体现了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将传统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延伸至行为金融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与欧美市场普遍存在的中期动量效应所不同,我国股市表现出显著的中期反转特征。基于我国市场投资者结构与行为特征,本文构建了信息质量模型,系统研究了投资者在非持续性过度自信行为模式下股票市场的反转效应,利用分析师关注度与资金流向分别表征市场的信息质量与投资者行为,实证检验了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1)投资者的非持续性过度自信行为是我国股市整体表现中期反转特征的主要原因;(2)信息质量越低,投资者对新消息的过度自信越强,其非持续性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股票的反转效应越明显。这一结果为我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市场结构、加强分析师队伍和机构投资者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此外,结合分析师关注与资金流向,反转策略能够有效获得市场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1.
处置效应阐述了投资者较早卖出盈利而长时间保留亏损的倾向。2010年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同时也带来了信用交易的投机特性,加强了市场阶段性波动并放大风险,这为我们研究处置效应提供了独特的样本。本文以某大型券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30512个账户共3239305条交易记录为样本,采用衡量处置效应的经典指标PGR-PLR以及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了两融市场上处置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影响个体处置效应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市场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就个体层面而言,性别、年龄、投资水平均能影响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强度。本文发现,与男性投资者相比,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为强烈。并且,若依据年龄将样本分为青年、中年、老年投资者三组,青年投资者处置效应显著低于中年投资者,而老年投资者处置效应最低。此外,无论以观察期内购买的不同标的物的合约数目还是合约总成交量作为投资者投资水平的代理变量,结果均显示,投资水平越高的投资者处置效应更低。最后,应用weibull风险模型替代cox比例风险模型重新计算,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茅宁  王宁 《管理科学》2008,21(1):91-99
基于投资者认知模式和决策选择的理论分析,探讨有限理性投资者的行为机理.构建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并用来自中国中小投资者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有限理性投资者对信息进行认知时会产生信息识别、信息编辑和信息评价3个阶段的认知偏差,基于这些有偏认知的投资决策也将是有偏的,并最终导致个体投资者的收益水平与市场之间存在差异;决策偏差时绩效差异有显著的直接影响,3个阶段的认知偏差通过决策偏差间接影响投资绩效,认知偏差、决策偏差和绩效差异之间存在着依次递进的因果关系,绩效差异对识别偏差的反馈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方法,首次构造出过滤市场噪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标与股票收益、股本规模等因素的经验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可以获得一个更加清晰反映投资者情绪的状态变量;(2)情绪的变化量比情绪指标本身具有更强的市场收益预测能力;(3)大规模公司股票的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高于小规模公司股票,而投资者情绪对小规模公司股票的影响显著高于大规模公司的股票,并且情绪波动能够预测小规模股票的短期收益惯性和跨期收益反转的特征,证明情绪波动是影响资产定价的重要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假定投资者存在私人信息的情况下,以投资者行为为研究视角,构建了老股转让前后IPO定、抑价模型,研究了老股转让前后投资者行为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表明: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下,散户投资者越乐观,IPO定价效率越低,且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分歧越大,IPO定价效率也越低;在投资者情绪相同的情况下,老股转让制度降低了IPO抑价,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然而,当老股转让后投资者之间的分歧大于老股转让前分歧时,则可能导致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高于老股转让前的IPO抑价,即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更高,IPO定价效率更低。论文以我国2009-2012以及2014年IPO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初步统计发现,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明显高于老股转让前IPO抑价,得到与理论模型恰好相反的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股转让后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影响明显大于老股转让前的,也就是说,由于老股转让制度反而提高了我国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从而导致了与理论模型预期恰好相反的结果。因此,加强投资者理性培养对于我国IPO市场化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张同辉  苑莹  曾文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192-205
本文选取百度网络搜索数据,构建了新的投资者关注指标;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不同的投资者关注水平与市场波动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之后,本文将投资者关注因子纳入到ARMA类和HAR类模型,建立了新的投资者关注波动率预测模型;通过与传统模型的样本外预测比较,重点研究了投资者关注能否提高市场波动率预测精度这一问题。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不仅可以提高现有波动率预测模型的样本内拟合能力,而且在投资者高关注时期,投资者关注可以显著且稳健的提高波动模型的样本外预测能力。这说明,投资者关注具有对股票市场的解释能力及更强的预测能力。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可以"先人一步"的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增加获利机会;对监管部门而言,可以强化市场监管绩效,加快形成完备有效的股票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股市2000年1月至2017年9月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盈亏状态和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博彩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构造股票博彩指数和资本利得量以及二者的交互项,然后使用Fama-MacBeth回归并分析该交互项系数估计量的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结果发现,尽管我国股市投资者总体上表现出博彩偏好,但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会厌恶风险,不愿意冒险买入或继续持有"博彩型"股。本文还构造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中位数为界将全样本分为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和低落期,然后通过分组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博彩行为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较之于情绪低落期,投资者在情绪高涨期会更加偏好投资"博彩型"股票;此外,情绪还会通过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进而间接影响投资者对"博彩型"股票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8.
从投资者先验信念的角度,运用贝叶斯推断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绩效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直观的问题引出投资者对基金管理者技巧的先验信念集合,并与具有4个风险指标的线性模型相结合,有效联系了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个人直观理念与实际市场数据,给出投资者在不同先验信念下的后验绩效。研究表明,随着投资者对管理者先验信念的增加,基金后验绩效增加,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只有当投资者对管理者有极强的先验信念时,才会投资于表现一般的基金;同理,不投资于绩优基金也需极强的先验信念。同时发现,基金费用对基金后验绩效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基准线的平移。进一步,通过分时间段的投资组合权重分析,给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异质信念不但是股票市场的现实,也会引起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本文建立从两期到多期的交易模型,利用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拟投资者的预期演化,旨在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导致的多种异质信念共存的情况下,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波动程度、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均与股票市场流动性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投资者规模与股票市场流动性正相关。利用MATLAB软件数值模拟多期交易过程,验证了在投资者预期演化的情况下,上述规律仍然成立。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行为金融和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范畴,也对投资者优化决策行为及监管部门加强流动性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人工股票市场效率不高,对投资者的异质性假设缺乏经济学含义,更没有考虑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国外期权市场异质信息交易者模型为基础,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在传统人工股票市场中引入异质信息策略与动态无标度人际关系网络刻画的羊群行为构建出新的人工股市模型,进行投资者的信息策略与羊群行为演化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机制的引入所带来的影响,揭示动态关系网络环境下信息策略演化结果。研究发现:一方面,信息策略演化机制的引入加快了市场均衡速率并提高了市场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投资者财富水平并拉大了财富差距;信息策略与羊群行为的演化并不会导致投资者完全向内幕信息交易者聚集,高、低信息档次投资者明显居多且其他信息档次投资者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动态关系网络下羊群行为的引入增强了投资者的被传染程度,并进一步缩小了财富差距且显著提高了内幕信息的扩散质量与效率。所以,互联网关系网络环境下高、低信息档次投资者占据相对优势,但其他信息档次投资者并不会被挤出市场;监管部门在努力寻求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应在投资者财富与社会总财富等方面进行适当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