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坤同志的《日本平城京模仿中国都城原型探究》,是他的中日古代都城研究系列论文之二。前一篇文章是将日本平城京与中国隋唐长安城作具体比较;本篇是将日本平城京与中国古代的曹魏邺北城、东魏北齐邺南城、北魏隋唐洛阳城等,一一作了详细比较,再一次证实了日本平城京的模仿原型只能是隋唐长安城而不会是别的古代都城。对此有兴趣的同志,请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并结合隋唐长安城的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以京师长安为摹本;加强军事防御性;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仓城的设立;规整里坊以繁荣经济;水陆畅通,交通便利。隋唐洛阳城是一座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都城,对唐以后的都城及邻近国家,尤其对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的设计也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西安地区各朝代古都文化之主要内涵与基本特点,结合大量史料,对西周、秦、西汉、隋与唐王朝都城之规制、建设、平面布局、主要建筑之思想理念进行剖析。分析认为:西周都城文化充分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秦都城文化体现了大一统的精神;汉长安城文化以尊儒思想为主体,整合了前朝相关理论,并有所创新;隋唐长安城文化表征了多元文化的开放气象。  相似文献   

4.
桉树种类繁多,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异。根据树木的生长表现是树种特性、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的综合反映的原理,对川西平原及盆地西北部平坝、丘陵地区生产性栽培的六种桉树进行适应性观察、设置样地进行生长测定。在分析比较各树种的适应性及抗性,生长进程及生长速率、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量的基础上,选择二叶桉为该地区城乡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赤桉、蓝桉等作为营造速生用材林、薪炭林等的一般绿化树种;柠檬桉则为适宜小气候条件下的环保及风景林树种。按照树种的生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胸径与冠幅的相关关系、为确定推广发展的桉树树种选择相应的立地条件,在四旁绿化中实行科学合理的树种配置、栽植和养护管理,以发挥其快速生长的优势及其生产、防护和美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每当中日学者进行研讨古代两国文化交流这一题目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有关古代中日都城的建制问题。即中国隋唐长安城、洛阳城与日本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之间的模仿承袭关系等。然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虽然经过长达八十年之久的学术论争,目前还尚未定论。不过中日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日本的都城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中国的都城制度。也就是说,日本的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这几座都城都是模仿中国隋唐长安城和  相似文献   

6.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冥报记》所述相关史事关系到隋唐西京即大兴城和长安城的地理建置问题。作者唐临的家世渊源和他本人的生长环境与受学做官的履历,使其具备充分的条件,熟悉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宫宇寺观、街巷坊曲,书中所记诸如故事发生的场所等与因果报应并无直接关联的具体事项,大体可以视同信史,藉以复原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的面貌。隋大兴城建成之初,达官贵人在选择宅第位置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重西轻东倾向,即更多的人是偏好居住在城区的西部,这与唐代中期以后长安城内居民更多偏好选择东部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城市内部结构的一项重大改变,隋人应是承自先秦时期沿袭下来的“尊长在西”的观念。看似无比严整的隋唐西京坊里制,在其始建之初,即已为日后的瓦解种下了必然的因缘,这就是隋大兴城中的居民,实际上是经常舍大街不行而以坊里内部的街道为正途,并利用街道两旁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坊里内部的街道,实质上与坊里制崩溃以后城市街道的性质颇为相似。过去在研究唐宋之际坊市制度的变迁时,大多只关注临街开门开店现象的出现和增长,而坊里内部街道与坊外大街之间的地位变换,实际上在这当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廊坊市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廊坊市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的调查,利用植物种类、种数等指标,对绿化树种应用频率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校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均高于廊坊市园林绿化总体水平;常用绿化树种少于廊坊市常用绿化树种;植物群落中树种组成雷同者较多,缺少丰富的组合和变化。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公共偏好法对各高等学校师生员工进行校园景观布局评价的调查,分析了校园的硬环境如何与师生员工的心理需要相吻合,作者提出大学校园的绿化应适当扩大植物群落面积,提高植物种类丰富度;以人为本,创建特色校园景观;发挥校园绿化的文化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肇庆市居住区绿化树种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肇庆市居住区的实地调研与树种鉴定,记录了134种绿化树种,其中乔木75种。灌木53种,木质藤本6种。主要隶属于桑科、棕榈科、苏木科、大戟科、夹竹桃科、挑金娘科。经过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肇庆市居住区提出了绿化建议,建议多采用耐荫植物与景观植物,合理进行树种配置,可采用复式立体栽植及景观陪衬等绿化方式。  相似文献   

9.
据专家介绍:近期各种绿化树种的销售情况看好,常绿针叶树种如雪松、白皮松、云杉、华山松、黑松等;常绿阔叶树种如大叶女贞、小叶女贞、水腊、石楠、大棘等都很俏销,所以发  相似文献   

10.
城市立交桥作为立体化的新型道路节点,除具备组织交通、顺畅交通的功能之外,作为景观节点对于城市形象有重要的意义。以重庆市宝圣立交景观绿化设计为例,较系统地阐述了立交桥绿化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构思、地形设计、种植土设计、绿化设计、植物树种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城是我国古代城市中两个重要且有代表性的都城。它们的规划布局对以后的都城有很大的影响,对这两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脉络,还可以对一些古代城市建设史的深层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汉代中央的厩设置于长安城内外。东汉中央厩的数目较之西汉有所减省。中央厩由帝室财政系统掌管,其马匹主要从传统养马区选择,罚没、从地方征调也是中央厩马的重要来源。厩马主要供皇帝及帝室成员骑乘,祭祀、补充地方传置,以及作为军马等。中央厩所设置的职官主要有令、丞、监等,其秩级虽低,但和皇帝关系密切。厩在两汉时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行政体系逐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3.
魏剑美 《社区》2009,(14):39-39
隋文帝杨坚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有为之君。他在公元589年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科举制、均田制、义仓以及修建长安城、大运河等。《剑桥中国隋唐史》甚至这样评价道:“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研究存在的问题,运用学术史阶段分析与洛阳地区汉墓研究比较等方法,认为长安城郊中小型汉墓研究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初以来,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研究题目已涉及到西汉墓葬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区域的分期编年体系也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对早期早段的中小型西汉墓葬文化面貌认识不清、缺乏其演变规律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与周边及其他地区西汉墓葬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的突破需借鉴一些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对绵阳市城区主要绿化树种的蚧壳虫危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发现绵阳市城区主要绿化树种受蚧壳虫危害最为严重的有紫薇、法国梧桐、珊瑚树、垂柳、小叶女贞等 ,本文对紫薇等几种受害树种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隋朝创立新型职官制度,唐五代承之,虽因时损益,仍以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为其行政中心。其中尚书省户部(本司、度支司)、工部(本司、虞部司)分掌营林与利用之政令,属于林业政务机关;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及其所辖有关的署、监分掌劝课农桑、竹木种植、材木采伐、薪炭供应、园林管护以及木工技巧等具体事务,属于林业事务(职能)机关。而后者并不隶属于前者,却须仰承前者之政令,显示了隋唐五代林业官制既分散布局,又集中指挥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在适应人们要求的情况下,在配植上也出现了一些布局不合理、绿地结构趋向单一、树种搭配不当、特色树种、乡土树种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隋唐时期台湾科技有了一定的发展:农业方面,掌握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酿酒技术;纺织方面,掌握了贝衣和罗纹白布的纺织技巧;建筑方面,已制造干栏式建筑.但与祖国大陆相比,此时台湾的科学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隋唐时期台湾科技的发展深受祖国大陆的影响,织贝、腰机纺织、铁器、干栏式建筑等无不深刻地打着大陆古越人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城门是城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除军事、建筑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礼仪性”。中国古代都城城门至汉代已确立采用三门道的制度。至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京城、都城、府州城及其他一般城市彼此不同的城门规制。北宋诸京城门,特别宫城正门的营建与改建也先后受到隋唐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影响,以东京宫城正门为例,北宋初期为下列三门道前出双阙,晚期则改建为下列五门道前出双阙。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宋代地方城市城门的营建与改建,反映出宋人观念中“列郡”“国都”的城门制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0.
汉长安城以其宏大的规模 ,独特的形态 ,一直倍受学术界的关注。汉长安城的规划营建思想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本文提出以“因天材 ,就地利” ,“非壮丽无以重威”为汉长安城规划营建思想。并从汉长安城的规划营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规划营建的实践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