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探讨隋唐长安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的系列研究论文之二,主要是根据考古学新发现的遗迹现象,结合文献记载对都城建制与天体设计思想、城内六岗与周易六爻、城东南隅与曲江池之间的内在连系进行了新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并结合隋唐长安城的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以京师长安为摹本;加强军事防御性;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仓城的设立;规整里坊以繁荣经济;水陆畅通,交通便利。隋唐洛阳城是一座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都城,对唐以后的都城及邻近国家,尤其对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的设计也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冥报记》所述相关史事关系到隋唐西京即大兴城和长安城的地理建置问题。作者唐临的家世渊源和他本人的生长环境与受学做官的履历,使其具备充分的条件,熟悉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宫宇寺观、街巷坊曲,书中所记诸如故事发生的场所等与因果报应并无直接关联的具体事项,大体可以视同信史,藉以复原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的面貌。隋大兴城建成之初,达官贵人在选择宅第位置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重西轻东倾向,即更多的人是偏好居住在城区的西部,这与唐代中期以后长安城内居民更多偏好选择东部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城市内部结构的一项重大改变,隋人应是承自先秦时期沿袭下来的“尊长在西”的观念。看似无比严整的隋唐西京坊里制,在其始建之初,即已为日后的瓦解种下了必然的因缘,这就是隋大兴城中的居民,实际上是经常舍大街不行而以坊里内部的街道为正途,并利用街道两旁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坊里内部的街道,实质上与坊里制崩溃以后城市街道的性质颇为相似。过去在研究唐宋之际坊市制度的变迁时,大多只关注临街开门开店现象的出现和增长,而坊里内部街道与坊外大街之间的地位变换,实际上在这当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长安城的营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城建规划思想不仅有对秦代宫殿的利用问题,也有取法天象的模式,北墙和南墙的曲折包含了对"北斗"及"南斗"文化思想的认识.在汉武帝大规模营建时期,由于城建思想的变化,使得汉城的布局模式发生了巨变.王莽时期受"复古"思想的影响,汉长安城南郊进入大规模修建礼制建筑的阶段.自始至终,城建规划思想一方面主要来自古礼,主要是周礼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和阴阳五行天文术数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5.
汉长安城位于今天西安市的西北,是西汉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西汉之所以能将都城放在这里是因为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特别是水环境优越。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既为长安城提供了充分的水源,又为长安城带来了生机。在对周边水环境的利用过程中,当时人发挥聪明才智,对其加以改造,使其更利于都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隋唐大运河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张力的文化传播交流路线。加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重点保护、强化管理是切实保护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运河沟通的不仅仅是南北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南北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是构成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源泉和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7.
8.
明朝统治者十分重视戏曲,宫廷演剧也较为盛行,所演剧目中有不少隋唐故事题材戏曲。这些作品主要宣扬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观念,在宫廷常演不衰,体现出明朝统治者希望通过戏曲实现教化臣民、移风易俗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隋朝创立新型职官制度,唐五代承之,虽因时损益,仍以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为其行政中心。其中尚书省户部(本司、度支司)、工部(本司、虞部司)分掌营林与利用之政令,属于林业政务机关;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及其所辖有关的署、监分掌劝课农桑、竹木种植、材木采伐、薪炭供应、园林管护以及木工技巧等具体事务,属于林业事务(职能)机关。而后者并不隶属于前者,却须仰承前者之政令,显示了隋唐五代林业官制既分散布局,又集中指挥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期的西北地区,畜牧业是绝大多数民族传统的占优势的经济类型。无论是以农业立国的隋唐中央王朝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都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并积极进行绢马互市、粮马互市、茶马互市,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不仅具有适宜畜牧业发展的气候、草场条件,而且勤劳智慧的西北各族人民还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畜种,为传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发现的经过和影响、出土遗迹和文物情况、发现地柳孜的历史沿革、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和作用等,论述了这次考古发现对学术研究和淮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隋唐三教鼎立的思想学术新局面的出现,是三教各自的发展与三教关系长期互动的结果,而从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也是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其本身又对隋唐的儒学、佛学和道学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唐宋之际形成绵延千年之久的三教合一思潮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版本学及其观念在隋唐五代有较大发展:隋朝开始重视图书的收集与整理,在古籍整理与版本复制方面卓有成效,尽管其时未出现相关的理论表述,但其时版本复制及有关处理方法,对唐代及后世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官修本上,影响更为明显。唐代图书版本形态虽仍以写本为主,却又出现了雕版印书。这一时期的书本用纸与装帧也表现出新的发展迹象:隋代在版本装帧上产生了分品装帧收藏方法;唐代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连脊装等比较先进的装帧式样;用纸方面唐代则出现了少量的皮纸写本。晚唐五代作为中国古代版本学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在版本学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监本《九经》的刻印和家本《九经》的刻印,以及诸如毋昭裔家刻诸史、贯休自刻文集等其他刻本,表明其时不但刻本范围有所扩大,且刻书机构也日臻完善。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版本学的确立准备了物质条件,亦对后来中国印刷史及版本学史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隋朝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复兴佛教。唐朝初期对佛教的法律限制比较严格。武则天时期 ,确定了佛教在宗教中的优先地位 ,使佛教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僧人干预政治及佛教滥无限制的发展 ,导致唐武宗以法废除佛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研究存在的问题,运用学术史阶段分析与洛阳地区汉墓研究比较等方法,认为长安城郊中小型汉墓研究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初以来,长安城郊中小型西汉墓葬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研究题目已涉及到西汉墓葬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区域的分期编年体系也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着对早期早段的中小型西汉墓葬文化面貌认识不清、缺乏其演变规律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与周边及其他地区西汉墓葬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的突破需借鉴一些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鲍照在一些关键性的“诗歌要素上为唐人开了先路”,对于唐诗的整体风貌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影响。隋至唐初诗人对鲍照的接受,一路沿着鲍照艳丽柔媚婉转的乐府诗的路数前行,另一路边塞军旅诗,在题材与内容上都是对鲍照边塞诗的承袭与拓展,而初唐怀古都城诗最能体现鲍照的影响;盛唐时期几乎所有的重要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鲍诗的影响,同时诗评家们也表现对鲍照的极大热情;中唐诗派中平易近人、奇诡怪异的极端两派创作中都有鲍照的因子;晚唐诗歌讲求技巧,鲍照诗的“朽构成形、淫靡”切合了时尚要求,受到此际主要作家的全面推崇。  相似文献   

17.
隋唐工部尚书的职能深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并与司空之间存在因承关系.东汉是隋唐尚书工部制度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是雏形和形成时期.隋唐尚书工部四曹在西晋时期就已全部出现,此后,除了所属部门变动剧烈外,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到了隋朝,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大兴土木以及中央制度的调整,尚书工部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摘要:传统医学用语到了隋唐时期进入了总结、发展的阶段,需要整理总结汉晋以来相当混乱的用语,而客观上用语的分化又已经达到细密的程度,本文主要说明这种演变情况、当时医学用语的特点及其与整个古代语言背景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胡如雷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隋唐史专家。他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圆融通博而又极富个性的学术风格在学界独树一帜。胡先生在诸多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仅就胡先生在隋唐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胡先生在研究中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烈的预流意识,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感,十分重视历史人物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促使士族逐渐出现了官僚化和中央化的倾向。然而士族在官僚化和中央化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个地方化的过程。对隋唐时期有关居于乡里的赵郡李氏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考察,可以发现隋唐时期士族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主导权,而这正是造成唐代河北地区与中央之间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