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要求,围绕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命题,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座谈等形式,梳理总结了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着专业化发展基础薄弱、职业晋升发展渠道单一、薪酬体系不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引进退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提出要在“职业信仰”“顶层设计”“培训实践”“绩效考核”四个方面下功夫的解决路径,冀能为强化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管理人员治理能力,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全而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提出,必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这一目标要求来审视我们的大学治理,当然也有一个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闪题为什么要提大学治理现代化,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这都需要我们深八思考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学者对大学治理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密切。对于大学治理这一热门话题,国外学者侧重于研究大学治理中关于大学内部的权力关系,而我国学者对大学治理的研究则倾向于大学外部的权力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大学治理,如何有效进行大学治理,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的治理能力基本上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是却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制度体系不完善,其次是现有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务之急是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提升制度执行力,适应领导范式变革大趋势,逐步实现制度治理。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破旧立新、持续推进的过程,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时代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治理现代化既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又遵循了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逻辑特性。其取得的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价值,主要包括:坚持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政治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和持续推进的执政风格。  相似文献   

6.
7.

集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于一身的教育共同体构建是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重要路径,是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主体共在和实践逻辑。但当前中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共同体面临如价值理念偏差、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多元协作机制欠缺等问题,致使教育共同体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价值和作用。为此,在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应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大学治理价值,重塑以共同体为纽带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以多元协作和共治共享为核心的实践机制,以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有厚重底蕴的话语体系,可从政党、治理和时空三个维度加以阐释,即作为话语的权属、指涉和语境。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情怀与整合能力塑造了自身作为权属的政党之维;基层性的调研传统、回应性的问题导向和动态性的风险意识塑造了作为指涉的治理之维;朝向民族复兴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与基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在历史时空动态演进中的相互结合,印证了中国社会依靠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从被迫应对到主动建构的伟大历史转变,塑造了作为语境的时空之维。三重维度辩证统一,形塑了秉承优良传统而继往开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熟逻辑。  相似文献   

9.
10.
国家治理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上运用权威配置资源、维持秩序的一个过程,它具有过程性、协调性和持续互动等特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此次民法典编纂,需要回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奉行的立法准则就是对既有的民事法律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予以坚持、不合时宜的予以删除、需要调整的予以修改、存在缺漏的予以补充。编纂民法典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属于治理理论中的治理术范畴。治理术包括政府理性、“如何”执政和政府的“艺术”三个方面,其核心是法治理性和善治理性。因此,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治理主体以法治思维和善治思维运用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实现治理目标的能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在于政府行使国家权力时,慎用专断性权力并善用建制性权力。这是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决当前中国各方面难题和问题的长效之策,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工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托,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把握治理视域的全面性、治理品质的时代性、治理制度的成熟性、治理结构的协调稳定性、治理方式的规范性、治理体系的开放性等特征,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新治理理念,丰富治理目标,明确战略要点,创新治理方法,协调多元共治,妥善处理国家治理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向外学习与扎根自身、扬弃传统与面向未来中不断推进。中国环境治理从前期的孕育到后期的建立健全,经历了一个与国家治理体系从松散联系走向紧密关联的过程。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遵循5个逻辑: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环境的需要;从经济增长优先到环境经济协调推进并不断趋向绿色发展;在约束激励并用中不断迈向激励相容的改革路径;从行政区到跨区域、从一元到多元演变中趋向协同治理;从学习到创新并积极承担全球环境治理责任。中国环境治理演进呈现的是一种实践逻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导向,而非理想化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变化的不仅仅是个别词句,还有更加深刻、更加彻底、更加新颖的思想表达和语法。表明中国政府、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界试图依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立足全人类公共利益和共同福祉至上的立场,决意摆脱现代化之理念、话语、逻辑以及实践范式等方面的被动、依附之非自主状态,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制和实践的高度,从根本上变革启蒙现代性主导的不合理的生存理念与发展逻辑,合乎人类历史正道,探寻、确立新全球化时代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民族特质、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创举相伴而生的新的现代性创制实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逻辑以及中国表达,旨在表明,这一现代化无论从理念、逻辑,还是从具体的实践路径和方略上,都不能归结为某个先发现代化的范本。作为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之独特的中国创制,是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变革,是人类现代化最新形态的中国式表征。  相似文献   

16.
17.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相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者的提出有着其内在逻辑和时代意义。现代国家治理中,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最根本的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辅相成、互为推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法制化,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正确认识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个重要概念的提出,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政府管理改革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探讨了其对于政府绩效管理概念的影响,厘清了其理论内涵与外延,并从公共价值生成与表达的角度探索政府绩效管理概念的重构及其实现路径,从而对政府绩效管理的定位与功能进行适应性界定,在此基础上对该背景下新型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要素与核心功能进行了比较,提出未来的理论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内在体现。在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契合,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作事务法治化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法治为民族工作事务治理构建了价值取向、制度供给、执行依据、能力保证及评价机制等,是将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现代化机制转化为卓越治理效能的根本保障。在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法治化是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的思想、方略和路径,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契合且相得益彰的互构逻辑。民族工作事务法治化将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国家制度体系层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保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源源不断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中,存在着把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等同于地方治理现代化、把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同于地方治理现代化、把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同于治理现代化问题的误区,正是由于对于上述问题的错误认识导致对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障碍的研究产生了偏差。本文从制度、主体、资源、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障碍并从制度供给、主体联动、资源均衡、方法优化等角度设计了克服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