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霍彦儒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6
针对黄帝陵祭祀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自觉的关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黄帝陵祭祀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陕西黄陵县桥山自汉武帝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黄帝的“国祭”之地,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体现在祭祀礼仪、礼器、服饰、音乐和祭文等方面的深厚祭祀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场地、陵地古柏是构成“精神标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持续的黄帝陵祭祀典礼带给祭拜者的体验感、神圣性,促使民众对黄帝、黄帝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并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黄帝陵祭祀已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平台;当前亟需制定《黄帝陵公祭法》来确立黄帝陵的国家公祭地位,确保黄帝的崇高地位和黄帝陵祭祀活动的至上性、庄严性,发挥黄帝陵祭祀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世超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5,23
黄帝是被神话了的传说人物或历史人物,各地的陵庙、故里都是纪念性建筑,没有必要争论真假。但历代王朝用规范礼制的办法确定下来的祭祀地点却有约定成俗的意义,有助于加强统一,应当沿袭和遵守。 相似文献
3.
韩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
儒家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三祭之礼渊源甚早,有着鲜明的人文指向,体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敬鬼神、承大祭的“神道设教”;质性情、形文饰的中和精神;慎始终、厚民德的道德教化;祖有功、宗有德的人文意蕴;别远近、序尊卑的伦理秩序.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具有宗教性和人文理性的双重品格,这对于今天世界的宗教、种族冲突有重要的化解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
潘俊强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0
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香港顺利回归并保持持续繁荣稳定,但也产生了种种困扰一国两制的问题,反映出把一个文明中国的政治内容装在一个民族国家的法律容器中所面临的难题,也说明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探究一国两制中一国的历史源流,揭示当年制度设计中关于一国的深层次考量,对有关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7.
卢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49-51
本文在细致考察史料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渤海国是以粟末琳辐族为主体建立的从属于唐王朝的地方封建政权,而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8.
周作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88
从阶级消亡国家消亡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出发,季诺维也夫认为一国可以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但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他指出,马克思和列宁从来没有什么“一国社会主义”理论。苏维埃俄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个方面的资本主义复辟势力的现实威胁,只有世界革命的胜利才能最终免除这一威胁建成社会主义。他警示人们不要把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当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对现实社会主义实践有重大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新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3-125
湖北师范学院实施了多项"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建立了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以保障"国培计划"课程方案的设计质量,同时保证了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实践证明领导重视是前提,制定好课程培训方案是基础,组建好培训团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相似文献
11.
12.
萨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4
祭祀是人们供奉神灵的仪式,人们试图以祭祀的方式引起神灵的感应,唤起它对于人间灾难、疾病的同情,并对人们给予救助,帮助人间摆脱疾病、灾难,祈求庄稼大丰收,保佑家人出入平安。 相似文献
13.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心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列宁在“一战”期间或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以及列宁始终坚持“同时胜利”论 ,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 ,都没有准确反映列宁的思想。实际上 ,列宁最终也未提出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列宁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 ,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思想 ,对“社会主义”和“社会革命”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靳志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2-65
老刘寨苗族“祭龙”仪式在构筑起村寨生活秩序制度性网络的同时,又将其内化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将其视为自身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常态化机制。与其说祭龙仪式是一种宗教行为的展演,毋宁说是人们正常生活得以进行的秩序所在、一个日常生活的制度性要素。 相似文献
15.
田成浩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33(6):44-48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田成浩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4-48,120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2-30
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肆虐是中东变局后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上升的标志之一。全球多个地区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奉伊斯兰国为偶像并宣誓效忠,伊斯兰国也趁机传播其意识形态以增强影响力。中亚地区亦在其扩张范围之内。这表明国际社会过去十年所付出的治理努力收效甚微。国际机制理念存在缺陷、机制运作模式滞后,导致各方力量难以妥善应对伊斯兰国的威胁,遑论彻底将其消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机制彻底失灵。通过构建新的价值共识和二元运作模式,抵制伊斯兰国在中亚扩张的前景依然乐观。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机制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李静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5):498-501
理论界对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发展还是强加存在认识分歧。论题从斯大林提出这一理论的历史背景着手,探讨这一理论的真正内涵,对有关是非进行评析,从而弄清其与列宁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井喷”背景下的“名人故里之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23-42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并发展旅游业,致使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名人资源是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关注点,名人故里之争在旅游井喷背景下表现尤为混乱无序,当地民众、地方政府、媒体及部分专家学者也参与其中;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文化资源稀缺及地方情感依恋是推动名人故里之争的重要方面,其中经济利益之争是其核心。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7-31
儒家的家国同构思想没有注意到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差别,把国家理解为家的扩大化,把国家治理理解为家庭治理,由于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主导地位,家国同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样的思想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对法律作用的漠视,进而与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分野。即使这样,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也提出了一些颇有教益的公共议题,其中不乏浸透着沉甸甸的道德关切的议题,其中的智慧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