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技术扩散是提高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企业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技术扩散的效应日益减弱。此时,一国如何制定应对策略以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并获得经济和社会的长久发展,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文章利用纳什均衡、变分不等式和Lagrange对偶理论建立多期国际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分析提高关税和限制技术扩散对技术进步、供应链成员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国企业成本对称且两国采取限制技术扩散对等措施之下,加大关税增长的幅度将扩大本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消费者剩余增加,但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减少,产品技术水平降低。适当的技术补贴对消费者、企业和整个社会都有益,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限制技术扩散对消费者、企业和社会整体都不利,也不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由此得出,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相当的国家或地区应加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实现自由贸易和技术合作带来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郭捷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6):137-145
基于包括供应商、平台和消费市场的三层供应链网络结构,利用变分不等式刻画均衡态时在线旅游供应链网络各成员的最优经济行为,以及平台交易安全风险控制投入对供应链平台企业、供应链整体的风险水平和期望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平台企业风险控制投入相同情况下,平台和消费市场的产品交易数量和价格大致相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随着交易安全风险控制投入的增加,平台自身交易安全风险下降,供应链网络整体的交易安全水平和交易数量上升,但平台自身的期望收益下降。最后,随着更多的平台加入,平台的期望收益下降,市场需求价格下降,消费者获利。但部分平台企业的搭便车行为,会导致供应链整体的交易安全风险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产品存在现货市场时,由供应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网络在两阶段交易情况下的均衡问题.假定制造商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制造商和供应商有两次行动的机会,在初始时刻决定合同交易量,在需求到来时决定现货市场交易量.利用变分不等式方法建立了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决策模型,考虑了同质的供应商/制造商之间存在竞争并且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讨论了模型解的性质,给出了模型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4.
产品服务供应链在向客户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也提供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服务的嵌入增加了供应链协调的复杂性。考虑产品服务的双重需求,在分析各主体的运作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多个制造商和多个销售商的多主体供应链网络;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了制造商层、销售服务集成商层和需求市场的最优运作行为及其达成均衡的条件;最后,通过修正投影算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中的产品与服务均衡流相互影响,其中,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了产品需求;降低产品的售价将有利于服务价格和效益的提升。研究结论进一步印证了在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中承载于产品的服务将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考虑排放许可与交易的生产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旨在研究排放许可与交易机制对排放依赖性企业生产策略的影响。生产商可通过三种渠道获得排放许可:政府配额、市场交易和净化处理,并在不同渠道间取得平衡。本文分析了净化处理成本的特点,分别对确定净化水平与可控净化水平情况展开讨论,建立企业生产优化模型,得到了有排放限额下的最优生产策略。通过分析模型,得到了优先选择净化处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存在净化空间";此外还证实了最优策略的唯一存在性。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说明了本文模型的应用,并采用灵敏度分析对参数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EPR 下供应链网络报废产品排放内生污染税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玉香  周根贵 《管理科学》2011,14(10):67-76
利用均衡理论及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 EPR) 制度下的正向和逆向相结合的包含制造商、销售商 /回收中心及需求市场的闭环供应链网络. 考虑网络中各层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报废产品排放环境污染税相结合,建立了竞争环境中的多层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描述了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了供应链网络各层均衡及整体均衡的条件、经济解释及有限维变分不等式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均衡理论及变分不等式研究工具,研究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下的正向和逆向相结合的包含制造商、销售商/回收中心及需求市场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考虑网络中各层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与报废产品排放环境污染税相结合,建立了竞争环境中的多层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描述了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竞争行为,给出了供应链网络各层均衡及整...  相似文献   

8.
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下快速崛起的新型组织形态,在链接整合上游供应资源的同时,对接下游小微零售企业需求,在集采集存集配的平台供应链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个制造商、分销商(平台运营商和传统分销商)、小微零售商及需求市场在内的供应链网络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刻画供应链成员的最优运作策略及其均衡条件,揭示小微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及平台服务水平对供应链各层级均衡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台运营模式下,考虑小微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其关切程度越高,供应链网络整体获利越多,平台供应链为小微零售商实现公平提供可能;平台通过增加成本投入提高服务水平,但必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比,当服务水平在[0.3,0.5]区间时,有助于平台及供应链整体协调;与单方面考虑小微零售商公平关切或平台服务水平相比,同时兼顾二者,供应链整体利润更优。  相似文献   

9.
为刻画闭环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本文在综合考虑环保约束和政府补贴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商回收模式下的多期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其中假设市场需求在不同规划期内动态变化,渠道成员通过库存和旧产品的回收连接相邻规划期。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分别刻画了制造商层、零售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的最优行为和均衡条件,进而推导整个多期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通过投影收缩算法对数值算例进行求解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再制造转化率的提高有利于各渠道成员和消费者利益的改善;尽管资源再生厂向制造商收取未再利用旧产品的处理费能够迫使其提高回收力度,但却导致零售商和闭环供应链收益的损失;政府应实施补贴机制并促进渠道成员之间的协作来改善闭环供应链网络的绩效。这些结论将为现实中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动态决策以及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排放交易(配额与交易,cap-and-trade)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深圳已经开始正式运行了国内第一个强制碳交易市场。但是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排放交易与生产优化方向结合的研究不多;文献[1]是国内在考虑排放许可交易的生产优化方向上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文献是其研究的拓展,其模型和分析比较独特,但其中有些研究似乎还可以深入。本文在其基础上做了些补充、改进,如:将最优收益的结果简化、得到了新的优化结果、进行了相关结果分析和比较、以及灵敏度定性分析等;新结果似乎更能体现原研究中最优净化水平、产量、收益间的关系,还能直观的体现给定配额在最优收益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分析,本文的结果和分析也从侧面揭示了“政府配额”管理思路的隐患。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以较方便的推广到其多期生产优化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供应链成员间减少对抗,增强合作的发展趋势,利用生产函数和需求对价格敏感原理,构造了4类非博弈型基于合作治污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并采用多种数学方法证明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与求解方法.模型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创新以治污为目的,既降低了供应链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二是各成员承担风险投资的同时,都放弃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以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为依据.为了巩固供应链的稳定性,提出了供应链内部利润分配原则.最后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应用实例说明了这类创新给供应链带来的利润通常是巨大的,可能有投资的数十倍.但在风险型市场条件下,风险可能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供应商向制造商供应原材料,制造商制造的产品(其中部分含有缺陷),通过零售商渠道和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同时考虑消费者消费后产生的废旧品经由回收中心处理再到制造商处进行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和互补理论,分别刻画了供应市场、制造市场、零售市场、消费市场以及回收中心的最优行为,进而建立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利用变分不等式的对数二次型预测与校正 (LQP-PC)算法,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结合算例分析了双渠道、再制造率和产品缺陷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当制造商采用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时,对传统渠道会造成一定影响;制造商的再制造率增加时,制造商的利润显著增加,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也有所增加;制造商的产品缺陷率降低时,其自身利润有所增加,而供应链整体利润增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港航联合可持续投资问题,构建了静态Stackelberg均衡与动态演化博弈双均衡联动模型,在政府碳排放规制和碳交易市场双重因素下,研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港航供应链减排技术投资策略。研究表明:随着投资成本分担比例的增大,在静态Stackelberg均衡下,航运公司投资意愿逐渐降低,而港口却始终偏好自身投资,此时系统均衡策略由航运企业投资的囚徒困境转变为港口投资的帕累托最优;在动态演化博弈下,稳定结果是航运企业投资转变为港口投资。并从政府-市场-企业三方视角发现:(1)企业长期低碳投资策略与政府碳排放限额无关;(2)企业需要关注碳交易市场价格、托运人对可持续水平敏感度以及价格敏感度,这些参数值增高会降低碳排放量;(3)随着航运企业分担比例的增大,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最后结合静态与动态投资策略,为政府、港口和航运企业可持续投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虑损失规避零售商的多期多产品供应链网络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是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复杂网络,一般包括制造商层、零售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等渠道成员。为描述供应链网络的动态特征,本文将决策时间离散划分为多个规划期,同一规划期内各类成员的决策环境相对稳定;相反在不同规划期之间可能发生改变。制造商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零售商面临随机需求环境且为损失规避者。运用前景理论描述了零售商的损失规避行为,利用制造商的库存转移来描述相邻规划期间的关系。利用变分不等式、对偶理论和互补理论刻画了制造商层、零售商层和需求市场层的最优决策行为,并推导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均衡条件。设计了求解模型的修正投影算法。通过算例阐明了零售商盈亏平衡点的特征,分析了损失规避系数对供应链网络企业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损失规避系数的增大,零售商的第1盈亏平衡点减小,第2盈亏平衡点增大;零售商的订货量减小,其期望利润和期望效用增加,相反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均受损;随着缺货成本的增加,零售商需向制造商订购更多的产品来规避缺货损失,但这也同时增加了其过量订货和滞销的风险;当零售商在某一期的损失规避系数发生改变时,零售商和制造商需在整个规划期范围内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由多个制造/再制造工厂和多个需求市场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考虑两种碳税政策:单一比例碳税政策和超额累进碳税政策,分别量化两种碳税政策下工厂需支付的碳税,分析两种碳税政策下闭环供应链网络各成员企业的均衡条件,建立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提出修正投影算法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两种碳税政策对闭环供应链网络成员企业新产品产量、网络间正向/逆向产品交易量、需求、价格、减排投资、碳排放量、碳税及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再制造设计已应用于企业实践,利于产品的再制造过程,但需要额外的投资。本文以多个规划期为决策环境,以包含需求市场层、零售商层和制造商层的闭环供应链网络为研究对象,其中每层包含多个成员,研究了制造商产品可再制造性设计水平决策问题。政府规定最低可再制造设计水平,各制造商对新产品的可再制造设计水平、生产和交易等变量进行决策;正向渠道中零售商同时销售新产品和再制造品,逆向渠道中零售商受制造商委托,在每个规划期末,回收各需求市场产生的废旧品;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评价不同,通常对新产品评价较高,而对再制造品评价较低,其对两种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不同。利用变分不等式等理论获得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条件,并获得整个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采用修正投影收缩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对再制造投资影响因子、政府最低可再制造水平、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评价系数等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在多规划期供应链网络环境下,制造商的产品可再制造设计水平和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需关注的问题等管理学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IMO环境政策约束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绿色投资成为港航企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港口主导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投资场景与不同成员投资的利益关系,即从绿色技术投资效率对港航供应链的成本效应、绿色技术投入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分析不同投资策略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港口绿色技术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整体供应链的成本投入;当绿色技术投资效率逐步提高时,绿色投入水平不断下降,降低了绿色投入的成本,从而达到“投入高效率,投入水平低增长,整体收益高增长”的投资效果;无论是承运人或是港口进行绿色技术投入,均会增加市场的服务价格,相较于非绿色技术投入,绿色技术投入时会增加整体市场的需求数量;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考虑,承运人绿色技术投入相较于港口绿色技术投入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价格“传递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考虑,虽然绿色投资可能会降低社会福利,但承运人投资产生的社会福利优于港口绿色投资时产生的社会福利;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政府的政策制定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有助于提升环境收益。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港航企业绿色投资的研究成果,可为合理权衡绿色技术投资效率,为港口供应链成员的绿色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绿色港口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