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优先登机规则在航班超售时,可能直接用于拒载旅客,关乎旅客权益.由于航空相关法律未有优先登机规则,由航空公司自行制定的优先登机规则,存在通知不当及部分内容有失公平的问题.实践中,优先登机规则大致分为"先到先得"和"综合衡量"两类规则.优先登机规则在航班超售拒载中的适用需借鉴域外经验,填补法律层面的基础理论空白,在规章中细化规定其具体内容及通知义务.  相似文献   

2.
航空旅客安检黑名单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旅客运输量急剧增长,航空旅客安检对公共安全检查的严格要求与安检效率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旅客登机效率,也会给航空安全造成隐患.设立旅客安检黑名单制度具有法理基础和现实基础,也是民航安全运营的需求.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国内实践,构建并且完善航空旅客安检黑名单制度,切实为国家空防安全和航空运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呢 ?这可以从我所经历的一件事说起。有一年 ,我从美国底特律转机回北京。当时在候机厅的一角有三拨人数差不多的旅客 ,分别乘机赴美国的棕榈滩、日本的东京和中国的北京 ,但检票和登机的速度却差别很大 :赴棕榈滩的旅客按后、中、前舱的顺序先后走向检票口 ,通行速度很快 ;赴东京的旅客则同时走向检票口 ,但他们按照舱位顺序自觉排队 ,通行速度稍慢 ;当赴北京的旅客登机时 ,几乎所有旅客都拎着大包小包涌到检票口 ,互不相让 ,通行速度非常缓慢。机场方面不得不派出服务人员维持秩序 ,结果不仅多花了…  相似文献   

4.
1958年,美国《联邦航空法》确立航空承运人在航空运输活动中不得违背非歧视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区分"航班超售本体"和"实施航班超售行为"分别认定是否违背非歧视原则。规制国际航空运输领域的航班超售,美国适用内外一致的监管标准,对本国和外国的航空承运人适用相同法规。征询自愿被拒载的志愿者应当同时面向全部旅客,切忌特别或者先后征询。适用优先登机规则的前提是征询志愿者人数不足。优先登机规则含括"先订先得""先到先得"和"复合参考权衡"3个规则。航班超售非歧视原则促进航空运输发展并可作为旅客维权的替代路径。中国修订《民用航空法》可借鉴美国作法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中恶意抗辩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真实的证据加以否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不但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而且影响了法律追求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应从行为的主体上、主观上和发生的时间上对此加以界定;然后通过合理分担证明责任,根据现有法律加以制裁等方式来规制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6.
对石家庄站的西广场售票厅在春运时期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售票窗口的服务效率不高,影响旅客的满意度.运用排队理论和工业工程的思想对铁路售票和车站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结合成本、效率和旅客需求,并借助Win QSB软件,计算得到春运期间不同客流量下的合适的服务窗口需求量,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工业工程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售票服务效率、旅客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有助于合理规划现有资源,降低车站的运营成本,增强铁路部门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7.
黑名单范围是民航旅客黑名单制度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东京公约》《保安手册》等国际立法,还是美、加等域外国家立法,抑或是国外航空公司内部规范,都没有直接明确规定民航旅客黑名单制度,而是从“拒绝运输”(拒载)的角度对“潜在威胁的人”的强制措施作了相关规定。我国《刑法》《治安处罚法》《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以及《飞行安全保卫规则》都从维护公共安全角度对旅客不轨行为进行了规制,但法律效力层次和内容侧重点不同。《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和“385号文”是我国目前关于民航旅客黑名单最直接的法律规范,但二者在适用范围方面并不完全一致。应当从法治建设高度创新民航旅客黑名单制度,统一规范民航旅客黑名单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不文明行为不宜作为民航旅客黑名单范围的标准,应以危害民航安全作为民航旅客黑名单范围的标准,并以类型化方式对民航旅客黑名单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改变着旅客的时空观念,影响旅客的出行理念和置业选择。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构建高速铁路旅游的影响要素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旅客出行方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主体和客体、多种交通方式选择的层次结构体系,以判断旅客出行决策特征和影响过程。研究认为已开通高速的出行线路中,高铁是大多数旅客首选的出行方式。运行速度快、在途时间短、安全快捷准时、环境设施先进、乘坐环境舒适等是旅客选择高速铁路出行的主要目的。未来高速铁路的发展还需要从规划建设层面和运营管理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以满足旅客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农户可持续生计和低碳行为的研究文献。整理分析文献,可以发现当前的研究热点:(1)探究农户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2)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关系研究;(3)生计资本和农户低碳行为的研究;(4)生计策略和农户低碳行为的研究。还可以发现存在的不足:(1)农户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是单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综合的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2)缺乏关于农户低碳行为对生计资本或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需关注农户低碳行为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生计资本等与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不同地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等主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标准和退出机制的缺失是我国民航旅客黑名单广遭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当以不轨行为的危害程度和再现概率以及旅客的主观恶性作为民航旅客是否被列入黑名单的主要标准。对于不轨行为危害程度的衡量,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不轨行为本身的严重程度,二是不轨行为是否已经造成严重后果,三是不轨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对于不轨行为再现概率的判断,主要考虑行为客观上是否“可反复性”,以及再现性概率之高低。对于不轨行为旅客主观恶性的确定,要结合行为是由于旅客缺乏航空知识所引起,还是由于旅客尚未养成良好旅行习惯所导致,抑或是旅客故意而为之等具体情况来判断。在立法上,应对民航旅客黑名单进入标准作出细致规定,统一规定旅客不轨行为并将其类型化,明确民航旅客黑名单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幼儿园寄宿生和非寄宿生的家长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寄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总体得分上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在社会化和自我管理两因子上也显著高于非寄宿幼儿;寄宿幼儿的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寄宿幼儿,但不显著。寄宿虽然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易引起幼儿社交焦虑,呼吁家长理性看待寄宿教育,并建议寄宿学校及家长关注寄宿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办学条件、教育观念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难以适应学生对寄宿生活的多样化要求。为了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积极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国家必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师编制;寄宿制学校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自身功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激发学生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氛围融洽,基本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对学校的教师水平、人际关系、安全保障的满意度较高,对宿舍条件、饮食情况、学习环境的满意度较低,但均处于“满意”的状态。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情感态度因子关联性最强,行为倾向态度因子和意愿态度因子次之;学生的年级对学习满意度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学生的民族、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父母的职业与学习满意度有非常微弱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义务教育校车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学生接受教育与因上学远而引发的学生安全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是一概采取寄宿制,还是另辟蹊径,现实地摆在了政府和理论界面前。寄宿制对未成年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难以避免,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校车系统是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的调查问卷,数据表明学生在学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规范适应三个方面存在问题。其原因为学校教育的偏颇、家庭教育的缺位等。学校通过设置适应主题的课程、建设开放的校园环境、开展家校合作,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等,两者的结合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并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地区寄宿制工程是提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甘肃省某县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展开了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寄宿制在推进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教育均衡推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由于该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特殊情况,导致了诸如学生安全、营养、心理等问题的产生,违背了寄宿制建设的良好初衷,制约了农村教育水平的发展。研究通过阐述这些问题以寻找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探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进程中,如何更新观念,高效服务与优化管理并重,实现管理育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由我国当前的农村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寄宿制学校必须解决好学生尤其低龄儿童对学校生活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我国应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学校建设与管理、推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校少年运动员是我国举国体育制度下的特殊儿童群体,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采用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G-TAT)等测量工具对上海市某体校三个年级145名少年运动员(其中寄宿37名)和145名普通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少年运动员已经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在年龄和寄宿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