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线商品评论的效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为消费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来发表其针对某件商品的评论.但是,随着在线商品评论的数量不断增加,潜在消费者越来越难从中发现有助于制定购买决策的信息.因此,如何从众多的评论中识别有用的评论,分析在线评论的效用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在线商品评论效用分析的最新研究进行评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充分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而设计新的数据挖掘方法更好地辅助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为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商调整营销沟通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冯娇  姚忠 《中国管理科学》2016,24(9):106-114
消费者在线商品评论对电商企业提高销售业绩,消费者制定购买决策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运用贝叶斯和高斯更新公式构建社会学习模型,分析消费者通过社会学习评论数量和等级对其购买决策的差异性影响,并深入探析评论数量和等级的内在关系,运用数值试验和电子商务网站获取的真实数据,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评论等级与评论数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评论等级随销售量和评论数量增加而下降; 但当评论数量达到某值后,评论等级受评论数量影响不大,评论等级对销售量有积极作用,评论数量对高质量产品销售量有积极作用,对低质量产品销售量没有积极影响。本文结果说明评论数量和等级在不同销售期对不同产品的购买决策有差异性影响,从而有利于电商企业在不同销售期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的评论为店铺带来良好的网络口碑。网络卖家如何通过回复评论来提高消费者发布评论的积极性,并提高评论内容的质量水平?本文利用评论长度和评论图片数量来衡量在线评论质量,构建卖家在线回复、店铺特征以及在线评论质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收集淘宝网交易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发现卖家回复正向影响评论长度与图片评论数,店铺星级水平和店铺服务能力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高质量的在线评论会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文结论将为电子商务平台和卖家提升经营绩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实证角度出发,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在线客户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网站关系、评论者资信度、评论的效价、评论的数量以及评论的质量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著正相关:接收者的专业能力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著负相关。根据研究结论为企业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袁丽  綦方中 《经营与管理》2012,(11):117-120
本文通过构建涉及两家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零售商的价格博弈及其销售服务。结果表明:四类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渠道,其"搭便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  相似文献   

6.
刘海娟  任力 《经营与管理》2014,(10):128-129
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口碑营销,逐渐成为营销人员和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消费者购买决策研究的基础上,以有过网上服装购买经历的高校大学生和参加工作的年轻一代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在线客户评论对网络服装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问卷》,探讨在线客户评论如何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7.
O2O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颠覆和创新,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缺乏理论支持。为此,以消费者购买评价为视角,通过对O2O模式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提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构面要素体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O2O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社群关系模型。通过对社群关系模型的挖掘与提炼,提取了构面要素社群关系的子图与O2O模式下消费者决策行为模式。研究表明,与其他变量相比,电商知名度、感知商品质量、商品品牌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构面要素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既协同考虑电商知名度与感知商品质量、商品品牌与感知商品质量、商品线上价格与感知商品质量,又统筹权衡电商知名度与商品品牌、商品品牌与商品线上价格。最后,依据研究结果,论文为电商O2O模式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线商品虚假评论不仅给消费者做出合理购买决策制造了巨大障碍,也降低了电商平台的商誉并损害了平台上大部分商家的利益。本文基于动机理论研究在线虚假评论的发布动机和形成机理,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调研考察消费者和商家发布虚假评论的潜在动机,另一方面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分析探究虚假评论的形成机理。本文从消费者相关型动机和商家相关型动机两个维度提炼出五种在线商品虚假评论的发布动机,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虚假评论的形成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宣泄、奖励机制、雇佣“水军”是发布虚假评论的直接动机;雇佣“水军”通过商品推销/诋毁和支持/诋毁商家这两个中介变量,对发布虚假评论行为具有间接影响;“水军”是通过推销或诋毁商家商品,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吹嘘自己并诋毁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发布虚假评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提升在线商品虚假评论的治理与防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实践洞察。  相似文献   

9.
基于质量信息不对称度的消费者效用与企业利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质量信息不对称以及质量信息不对称度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比较产品质量真实信息与消费者预期质量信息对质量信息不对称度进行了定义.创造性地将质量信息不对称度引入消费者效用和企业利润的研究之中,基于质量信息不对称度、产品质量与产品价格构建了消费者效用模型与企业利润模型,讨论了质量信息不对称度变化对消费者效用与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了质量信息不对称度和消费者偏好变化的经济意义,实例研究验证了本文定义及推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发布的信息量来改变质量信息不对称度追求较大的利润,将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度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才能获得较高的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  相似文献   

10.
确定评价者的权重是评价理论与方法重要的一步.提出了基于网络博弈框架的新的评价者权重分配方法,并就解和参数的性质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与验证.将评价者视为网络节点,评价者的评价行为形成评价者之间的联系,构成网络的边,根据评价者的评分信息定义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冲突”矩阵构成网络的权重矩阵,建立了网络博弈的模型,其最优解即为权重值.给出了模型最优解的求解方法,并证明了该最优解是Nash均衡的内点解,并且是这一问题唯一的Nash均衡解.分析了最优解与网络中心性测度之间的联系,较为本质地分析了最优解在网络科学中的含义,将决策理论与网络科学的知识关联起来.通过数学证明和仿真分析,揭示了模型中参数的含义,其对于解的“保序性”和“稳定性”两个优良性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提出了根据数据集特征选择参数值的相机抉择的管理思想;并在真实的数据集上进一步做模型的应用分析.本文提出的考虑网络交互影响效应的权重分配方法具有实用性,能够平衡解“保序性”和“稳定性”两个良好属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网上购物经验不同的顾客,运用实证研究探讨了C2C环境下顾客初始信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感知产品、感知信用评分和感知客户评论均显著影响顾客初始信任;网上购物经验显著调节感知产品和感知信用评分对顾客初始信任的影响,而对感知客户评论与初始信任的关系未起到显著调节作用。本文深化了顾客初始信任的理论研究,对网上店铺赢得顾客初始信任及顾客购买意愿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评论的声誉机制或虚假评论的识别策略,好评返现可以看作是声誉的交易(消费者给予好评,商家报以返现),而对此类带有一定贿赂性质的、诱导性的评论的声誉机制研究不多。本文以某网络购物平台2016和2017年两次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好评返现是如何作用于最终声誉评价的。实证结果发现,好评返现对店铺声誉累积的实际影响并不是完全正向的,而是以店铺初始声誉等级为阈值,对于信誉等级较高的店铺(品牌商家)不敏感,对于信誉等级较低的店铺(新进卖家)比较敏感;商家是否参与好评返现并非内生于店铺的初始信誉评价,而更多的是提升信誉评分或对冲部分负面评论;消费者是否参与好评返现与其行为意愿和态度不存在显著关联,匿名环境往往使消费者更易做出内心并不认同却能获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推荐系统能在电子商务中利用信息过滤技术为消费者推荐感兴趣的商品和服务。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消费者网购调查问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首先分析了消费者的产品偏好、忠诚度等网购行为与其年龄、性别、地域等个人属性的相互关系,之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研究推荐系统对消费者网购支出的影响,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al Variable,IV)对PSM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使用推荐系统的消费者网购支出比未使用的消费者高出14.7%,网购支出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城市消费者和女性更愿意使用推荐系统;同时统计分析表明推荐效果受电子商务平台中社交关系、互补产品、店铺声誉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对评估推荐系统的经济效益、增强消费者忠诚度和提高商家营销的精准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wo models of self-other rating agreement and leader effectiveness. Using differences between self- and subordinate ratings, managers (N = 2,056) were first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 over-estimators (who rated themselves higher than others rated them); under-estimators (who rated themselves lower than others rated them); in-agreement/good raters (whose self-ratings were favorable and similar to the ratings of others); and, in-agreement/poor raters (whose self-ratings were unfavorable and similar to the ratings of others) (Atwater & Yammarino, in press). Then, managers were classified using a six group model (Brutus, Fleenor,& Taylor, 1996), which introduced a further distinction—over-estimators/good, and under-estimators/poor. With the four group model, superiors appeared to rate in-agreement/good raters and under-estimators as more effective than over-estimators. However, with the six group model, in-agreement/good raters and under-estimator/good raters were not seen as more effective than over-estimator/good rater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ix groups are necessary to fairly compare agreement groups.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快。能否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企业产品成功的关键。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消费者为了分享购物体验发表了许多在线评论信息,其中蕴含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本文在产品特征提取和属性情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垃圾评论识别模型。然后,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下阶段的产品属性关注度和情感计算。最后结合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产品属性的重要性和市场满意情况。利用汽车论坛上的汽车评论数据对本文提出的研究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以及产品改进与创新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虑了包括两个相互竞争的在线卖方和一个网购平台构成的网购供应链,假定在线买方对商品的需求受价格水平、质量诚信和广告宣传的影响,网购平台为两个在线卖方提供商品宣传的总广告位资源固定。基于上述假设,首先建立了三方博弈模型:网购平台为先行动者,两个在线卖方为后行动者,网购平台与在线卖方进行动态博弈,两个在线卖方进行静态博弈。然后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对于网购平台来说,最优的广告资源配置机制应使得广告位分配之比与在线卖方的需求增加效应之比正相关;在此前提下,该广告位分配机制有利于激励两个在线卖方增加各自的质量诚信投入;在广告位资源的总数固定的假设下,无论在线卖方是否预测到两者的竞争并不能提高各自广告位的分配比例,也无论网络广告的宣传效果有多大,该广告位分配机制均能激励两个在线卖方增加质量诚信投入。最后在数值仿真的基础上,以淘宝网购平台上的3C商品与化妆品的相关交易信息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支持了博弈模型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 three assumptions commonly held in the corporate reputation literature: (1) reputation ratings of owners and investors are generally representative of all stakeholders; (2) stakeholders will generally provide a higher reputation rating to firms that emphasiz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versus firms that do not; and (3) profitability is the primary criterion of importance to all stakeholders when rating a firm's reputation. Using an exploratory in‐class exercis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akeholder groups in their reputation ratings; (2) firms that emphasiz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not rated more highly across all stakeholder groups; and (3) for all stakeholder groups, the ethicality criterion explained more of the variance in firms' reputation ratings than the profitability criterion.  相似文献   

18.
了解购物车放弃等"非购买"行为能丰富消费者决策行为理论,帮助电商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消费者介入理论认为,产品介入取决于所耗的信息成本,目前研究对介入度过于定性与模糊。本文基于单品层级细分三种产品介入度:时间介入度,注意力介入度,关注介入度;考虑产品介入的时序依赖效应,在线评论对于购物车放弃的影响。本文以离散选择模型对购物车决策进行建模,结合京东商城点击流数据分析表明(1)时间介入度正向显著地影响购物车放弃和购买行为,但对后者效应更强。(2)对产品的注意力介入度越高,在购物车中放弃的可能性越低;但也会降低购买意愿。(3)产品的关注介入度与消费者放弃购物车行为的存在负向关系。此外,本文结合差评率的交叉弹性仿真,发现(4)高关注介入度的产品更易受差评率影响而放弃购物车;时间介入度和差评率两者正向平稳地影响放弃购物车可能性。本研究为个性化推荐系统和社交电商的在线评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谢恩  黄缘缘  赵锐 《管理科学》2012,25(2):69-77
信任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特定网站的购买意愿,许多学者分析信任对于购买意愿的影响,但大多都将信任作为单一维度的变量进行分析。将信任分解为能力信任、正直信任和友善信任3个基本维度,分析不同维度信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在线购物意愿的影响。通过在线收集191份消费者数据,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力信任直接影响在线购物意愿,友善信任和正直信任并不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在线购买意愿,正直信任通过与能力信任的相互作用间接影响在线购物意愿,友善信任通过作用于正直信任最终影响在线购物意愿。最后给出网站应如何分配资源和向消费者传达网站值得信赖的属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