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网络媒介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网络的技术特性和传播特点赋予了文化霸权新的面貌。相较于传统媒介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网络传播时代推行的文化霸权能够产生更深、更远的后果和影响。文章主要研究在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传播中的美国文化霸权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影响,以此来提醒我们作为文化传播弱势国家应该注意到网络传播中的这种现象,主动抵御文化霸权,增强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健康传播中,由于健康信息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和传统媒介的健康传播相比,网络健康传播表现出了多元互动性、渠道容量丰富性、实时性、隐匿性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中互动性成为新一代网络健康传播的主要特点。但是由于我国网络健康传播的起步较晚,其中的互动性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文章归纳了网络健康传播互动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健康互动传播。  相似文献   

3.
科学传播理论主张用“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传播理念来理解科学,以更好地实现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有效传播。科学传播借重网络媒介,拓展自身研究视界,既可行又有着现实的必要性。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优势和科学传播理论倡导的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4.
国际传播的信息流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偏向于文化、宣传、媒体或政治的不同模式。面对今天日益开放活跃的国际传播环境,我们需要从更多元的视角来分析信息流动偏向问题,特别是由于媒介形塑功能、受众心理作用、信息渠道局限、市场竞争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失衡螺旋"问题,它持续循环放大着国际传播格局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但随着全球多极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传播失衡螺旋中的一股制衡力量,正力图改变其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中的边缘地位。同时,新兴媒体也在不断分割传统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西方媒体的信息渠道优势,使国际传播的信息流向失衡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媒介在一定程度上为女性拓展了话语空间,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具魅力的传播平台.女性,尤其是近年来迅速蹿红的女性红人,利用网络媒介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获得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女性意识,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但同时,网络媒介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性别秩序,网络媒介本质上仍是一个男权媒介,网络中的女性仍然是作为"他者"成为男权社会的观赏品、消费品,网络女性尚未获得真正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博客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主要的网络行为之一。然而,大学生在博客传播过程中与博客固有的传播属性发生种种行为偏差,表明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媒介技术落后、知识结构不完善、信息处理能力弱和主体意识淡薄等欠缺。基于此,我们试图寻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博客之间的契合点,从而确定基于博客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媒介环境学派自开创以来,历经三代传播学者的开拓和创新,诞生了许多经典的观点。而“媒介即环境”的隐喻经过度解读后,却被扣上了“媒介决定论”的帽子。爬梳媒介环境学派发展的脉络,建构以伊尼斯的“时空偏倚观”、麦克卢汉的“感官偏向”思想以及马克·波斯特、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偏向”思想为坐标,以“偏向性”为轴的“媒介偏向论”体系,则相较于“媒介决定论”更为符合该学派的逻辑阐释。在当前新媒介环境下,探讨传播的偏向性仍具有现实意义。媒介的偏向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变迁,也对两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且媒介偏向性可在社会文明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中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8.
英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因未从哲学层面探讨媒介本质为何,使其很难解释当下微观、高速的媒介环境下互联网的传播偏向性以及媒介与文化之间的种种关系.探讨互联网传播的时空偏向性,需要对媒介的物质域、意识域、时间、空间进行"总体场论"的分析.互联网的物质域在技术层面对互联网的传播时空属性的影响达致极限;意识域则基于物质域的赋能,建构出一个一维时间主导下的"去物理空间化"的多重文化空间.单向不可逆的一维客观时间是影响互联网传播偏向性的主要矛盾,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互联网所呈现的传播偏向性是一种"空间极限下的时间偏向".  相似文献   

9.
何宗强  李婷 《国际论坛》2012,(2):32-38,80
奥巴马上台之后推出了"公共外交2.0"政策,试图用网络科技来提升公共外交的效用。本文以传播学和国际政治学相关理论为视角分析美国网络外交的战略意图,并结合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网络外交评价其实际效用。本文认为,美国实施网络外交的目的在于促进心灵沟通,减少传播噪音,丰富外交手段。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网络外交实践表明,美国借助网络媒介可以更加迅速、便捷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政策主张,但仅凭网络沟通和政治作秀,难以达到赢得他国民心的目的。美国利用网络媒介占据信息传播的高地,达到了塑造舆论环境、扰乱他国秩序的目的。美国网络外交与传统外交相互配合,软硬兼施,实践了"巧实力"外交战略。美国网络外交是一种廉价但可能高回报的外交方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川菜文化国际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宣战略的重要组成。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策略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地方传播多元主体所认同,但存在着媒介策略整体规划偏弱,川菜企业国际传播媒介对策研究缺失,传播主体对传播媒介选择与传播受众对传播媒介需求错位,川菜外宣传播媒介产品翻译规范滞后等问题。因此,应实施中华文化传播语境下川菜文化美食观的国际传播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整合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需求调查与反馈策略、互联网络媒介主打策略、川菜文化品牌中外媒体联合传播策略、国际传播媒介产品对外翻译的规范化策略等六大策略,以促进川菜文化从容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舆论是在网络普及、上网者有充分自主话语权以及拥有共同关注话题事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公众的意见和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其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通过图表我们可以具体分析网络舆论形成并发生作用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传统媒体适当的介入,舆论立体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形成的。其原因是网络舆论对传统舆论传播“瀑布模式”的打破和补充,形成“蒸腾模式”。当前存在某些过分夸大网络舆论作用的观点,我们必须科学看待网络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新闻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新闻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播特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从网络媒介自身来看,网络媒介应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关注传播的个人化,完善网络新闻人才的培养计划;从外部环境来讲,则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适当放开网络媒介的采访权,完善网络新闻的法律规范。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使网易新闻健康成长,而且可以使网络新闻行业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 ,新闻传播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竞争的局面正在形成。网络传播的优势何在 ,如何实现网络新闻传播 ,以及传播环节技术如何运用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湖南隆回金银花事件可以看出网络商业谣言的传播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若干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要素间的制约/影响关系又是与特定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网络商业谣言从生成到传播扩散至一定规模,与社会环境、媒介环境、受众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市场竞争激烈而商业道德缺失的社会环境是网络商业谣言产生的温床。金银花产品自身的鉴定问题增加了事件的模糊性,导致自身易发谣言。受众恐惧心理和科学常识缺乏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传播。而媒介既是网络商业谣言的传播渠道,也是治理网络商业谣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具有迅捷、自由、互动的特征。在此传播模式中形成的公共事件是网络舆论膨胀的产物,是群体意愿和力量的体现,具有强烈的现实干预功能。公共事件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其中新旧媒体的联合报道是主要推动力,决定着公共事件的社会影响力;网民的娱乐心态亦是贯穿始终的心理机制,对公共事件的性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系列网络红人,经过网络群体传播,引起大众传媒的关注,继而成为公众舆论的热点议题。“美国军方网络水军”尤为引人关注。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探讨“网络水军”的出现及其活动规律,进而探析网络水军、网络炒作的内在联系,认识“网络水军”的优势、价值与负面影响。在关注网络舆论、媒体舆论与公众舆论的特殊性、差异性的同时,明确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监督”功能与职责,对网络事件进行适当的舆论导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形塑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它具有传播全球化、去中心化、开放性和信息多元化、舆论复杂化等鲜明特征,给政府公共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必须根据新媒介环境的特征和规律,采取相应的公共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是规范传播秩序、形成正确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在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网络媒介道德伦理底线缺失、道德责任主体严重缺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出现舆论导向错位、舆论内容不健康、传播秩序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从自律和他律、道德与法律等多重路径去规制网络媒介的传播行为,使网络媒介真正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道义良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社交网络作为一种自媒体,一时间成为草根大众发声的渠道和讨论的公共平台。由政府主导传播的价值观,也在社交网络中被传播和解读。本文拟从不同舆论场的角度出发,用词频分析、语义网分析的方法,剖析“中国梦”这一概念在网络语境下被媒体和大众解读的情况,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首台计算机研制成功至今,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全球已经被网络化,而网络媒体更是以其独有的优势迅速占据传播渠道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媒体。在此种趋势之下,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不可小觑,为了使之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便需要明确其特点,将其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