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学者对《管子》都有一定的研究。其中,清代之前的学者们主要就文献的作者、义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到了清代,学者们则偏重于《管子》的文献考证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近代之后的学者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管子》全书体系的研究中。在此期间,有部分学者将《管子》归人稷下学宫的论文集或零散的档案编纂,也有学者指出《管子》全书存在一个鲜明的中心主体,所有的篇章围绕“道”而展开。文章对前代学者在《管子》流传和体系研究方面的成果作了简要总结,着重探讨“道”对《管子》全书的纲领意义,以期对《管子》体系研究有所积累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管子》的人生价值观邱文山在中国人生哲学史上,《管子》第一个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霸言》,以下所引,只注篇名)这一思想的提出,使《管子》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思想先驱。《管子》的人本主义思想,集中体...  相似文献   

3.
《管子》研究中,唐尹知章、明刘绩等人的相关成果已得到应有的关注,但从《管子》学史的角度看,还有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亟待挖掘。以朱熹而论,他对《管子·弟子职》的注解和对《管子》的辨伪便显示了其在《管子》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管子注》是《管子》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文章首先对与《管子注》有关的作者、卷数及“轻重”篇注解问题进行讨论,其次简述了《管子注》的内容及特点,最后对其在《管子》研究史上的地位作出尝试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告子被不同的学者们解读为道家、儒家或墨家.本文支持葛瑞汉的观点,认为告子思想与《管子》诸篇所记载的稷下道家思想有明显的相似处.借助《管子》诸篇,特别是“内静外敬”一语,可知告子的“不得……勿求……”句不是条件句,而是并列句,表示“即使不得,亦勿求”.这与《管子》诸篇反对“求”而主张“不求而自得”相同.《墨子》的相关材料说明,《孟子》知言养气章的“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整句都在批评告子.求与得、内与外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伦理学问题,孟子的“求则得之”可以看作是他的思想起点,而这一起点恰恰是在与告子的“不得勿求”思想相对立的情境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管子》“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的军事谋略战化军《管子》一书极为重视战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君之所以卑尊,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故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参患》)另一方面又强调战争的危害性,认为“夫...  相似文献   

7.
《管子》的精气说与气功学乐爱国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基本框架,最早是由《管子》中的《内业》篇提出的“精气说”构筑起来的。《内业》篇在精气说的基础上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气功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最早的气功学体系。因此,《管子·内业》不仅是中国古代哲...  相似文献   

8.
“《管子》四篇”存在着明显的“实化”精神、“虚化”政治的问题,这一问题与中国“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政治思想传统完全契合。本文着重辨析了“《管子》四篇”将老子之“道”往实际政治的方向引领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管子》四篇”中所表现出的君主专制思想因素,也将“《管子》四篇”对政治活动中精神作用的夸大与其他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自汉武帝实行儒术独尊政策至东汉末年三百年的时间里,《管子》的研究成果不多。其间,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探讨,如《管子》与管仲的关系,《管子》的早期流传,《管子》的思想指向、文辞特征等,在整个《管子》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刘向对《管子》的编校更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管子》散篇传播时代的结束和其定本传播时代的开始。由于司马迁是在为管仲作的列传中提及《管子》而非专论,刘向写的《管子叙录》又有交待未清之处,因而留给后世学者许多难解的疑团。  相似文献   

10.
日前查阅《汉语大字典》车部字,发现在释义上有不少错误。我作为《汉语大字典》的编纂者之一,觉得有责任提出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辂:音(一)义项②释为“挽车”,引例是《管子·小匡》:“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 按《管子》之例,释为“挽车”不当。“辂马”,《国语》作“轺马”。“辂”当为“轺”字之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之决定。《决定》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笔者曾有幸多次聆听资深学者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之讲座,总的感觉学者们学识广博,逻辑严密,旁征博引,于我而言受益匪浅。然就“和谐”一词我对学者们的解释却不敢苟同。为防以讹传讹,不妨略作正义。  相似文献   

12.
《管子》一书,托名齐相管仲,实际上反映了战国时齐国稷下学派思想家们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哲学问题的思想见解。此书虽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且前后内容不无驳杂牴牾之处,但其思想倾向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本文仅就《管子》的认识论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法象无地、天人合一的认识论框架 天人关系问题是先秦政治思想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对于“天”的认识和理解,是这一历史时期思想家、哲学家们进行政治、  相似文献   

13.
在《管子》书中有一组引人研究兴趣的古文献,这就是《管子解》。《管子解》今存五个篇目、四篇解文:《牧民解》只有篇目,解文佚失;四篇解文是《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和《明法解》。《管子解》是一组什么性质的文献呢?郭沫若同志曾指出:“《明法篇》别有《明法解》,逐句解释,如一经一传,分明是师弟之间所传授的讲义录。”是的,《管子解》正如郭氏所说,是战国时《管子》原本编成书后,稷下学官传授《管子》诸篇的讲义录。为了探讨这部讲义录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其著作者,特写成此文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名的思想,在中国逻辑史上发生得最早。《尚书》所谓“取类正名”,《吕刑》所谓“正名百物”,还只是一般地讲到了名实关系。管子生活的年代虽早于孔子,《管子》的《枢言》等篇中,虽也有着“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故先王贵名”等有关“正名治国”的思想,但今存《管子》一书实为后人所假讬,未足尽信;而且它也只是一般地讲到了正名的意义,也还只是一般的“正名实”之说。比较可靠而又比较系统地对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号称难读而又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管子》作了较细的校补工作,约70条。此为“再补”篇,《〈管子〉校释补》一作发表于《文史》第32辑。  相似文献   

16.
历代学者对<管子>都有一定的研究.其中,清代之前的学者们主要就文献的作者、义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到了清代,学者们则偏重于<管子>的文献考证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近代之后的学者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管子>全书体系的研究中.在此期间,有部分学者将<管子>归入稷下学宫的论文集或零散的档案编纂,也有学者指出<管子>全书存在一个鲜明的中心主体,所有的篇章围绕"道"而展开.文章对前代学者在<管子>流传和体系研究方面的成果作了简要总结,着重探讨"道"对<管子>全书的纲领意义,以期对<管子>体系研究有所积累和推进.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心的管理”是其管理思想的核心。从《管子》“人心管理”的思想出发,探讨了其蕴涵的关于人和人才的深刻认识,这对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存《管子·轻重》十六篇是一组经济论文。多数的学者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期。轻重诸篇很可能是稷下先生的集体创作,它以齐国为背景,着重记述齐桓公同管仲讨论国家的决策,中心议题是谈如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为封建政权服务。我国古籍专论经济的文章不多,而讨论商品货币关系的更少。因此,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思想,轻重诸篇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可是,长期以来它却受到一些抱有儒家偏见者的非议,视为“鄙俗”“琐屑”,甚至竟说:“《管子》之尤谬妄者无甚于轻重诸篇”。黄钟委弃,瓦釜雷  相似文献   

19.
银雀山汉简出土之后,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纳入研究者的视野,研究者多从中考查汉简反映的战国时齐国土地制度、粮食产量、法律制度,亦有从词语角度进行研究者。《十三篇》中《王兵》篇的内容分别见于《管子》中《参患》、《七法》、《兵法》、《地图》等篇。以《王兵》与《管子》相关篇章作比对,考察《管子》版本的流变和乾嘉以来学者研究《管子》的成就,可以发现汉简《王兵》可以校正《管子》版本流传中的讹误,《管子》传世本亦可以帮助银雀山汉简的释读。  相似文献   

20.
《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两个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处理上,《管子》一方面提出人与自然相分,自然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它,依顺它,而不能违背它;另一方面,它又强调人与自然相合,人要善于用好自然规律,让自然为人类提供财富。二是人与人的和谐,它提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居处相乐”的重要思想。《管子》关于环境的认识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谈环境。《管子》同时也很重视环境与富民强国的关系,将善待环境看作是富民强国之道。《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农业文明色彩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