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大学的办学特色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特色化的"趋同"、"特色迷失"、和"为特色而特色"的困境.通过对我国大学办学特色现状及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理念、内容、市场、评价和制度等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2.
品牌营销策略在大学品牌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我国大学既面临着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自我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大学实施品牌化经营就成为可能和必然.在尊重教育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将品牌营销策略应用于大学品牌经营中,就要强化大学品牌经营理念,明确大学品牌定位,打遣强势大学品牌,推广优势大学品牌,建立大学品牌危机管理体系,以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大的收益.但是,高等教育毕竟属于准公共产品,将品牌营销策略应用于大学品牌经营中也应有一定的限定.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的经营理念有其客观的确立根由,民办高校较公办高校的先天弱势决定了民办高校更需要有效经营。区域经济发展与民办高校经营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民办高校的科学经营,主要包括办学定位经营、办学特色经营和合作办学经营等三个层面的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45-249
现代大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机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现代大学将从"单一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我国行政主导型大学治理结构导致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方面形成并留下了许多颇具"中国特色"的问题:大学与政府关系不顺,大学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处于被支配、被控制地位;大学行政管理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学生权力缺失,教师游离于大学治理决策之外;作为社会大众参与大学治理代表的董事会组织不完善,高等教育中介机构主体缺失。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合理配置大学权力、努力推动大学管理决策民主化、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管理、赋予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权力,将是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学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孙健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171-174
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应立足于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这种办学理念由于忽略了对大学本体价值的关注而走向了急功近利的误区.本文试从培育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的角度入手,引导地方高校"祛蔽"而"返魅".以期凸显其应有之大学光辉.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但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可以实行商业化经营,通过尽可能的途径筹集办学资金,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个院校在选择商业化经营的途径时应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符合各院校实际的商业化经营途径;各个院校在实行商业化经营过程中应按客观实际、互惠互利、市场导向和使命不变原则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7.
李名梁 《江淮论坛》2011,(1):154-161
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在国内已引起普遍关注,特别是关于大学特色的形成研究,但其研究视角与方法尚存在局限性,因而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办学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文章从和谐管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指出大学办学特色是“人造的大学特色”与“增长的大学特色”的有机统一,大学特色的形成是“谐则”机制与“和则”机制两者的有机耦合,这两种机制有效组成完整的大学特色形成的和谐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周艳梅  井百祥 《兰州学刊》2005,(1):144-145,170
有效的经营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它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但是,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农户和企业的收入就难以增长,"利益共享"的机制发挥不了作用,现存的经营模式最终会消失.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无处可依托,农业生产将恢复到以前农户独立生产的状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可以稳定和发展壮大现有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营销学理论发展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的范围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把营销作为经营的哲学,或者思维的态势;另一类则把营销与生产、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相提并论,主要针对特定活动的一类管理职能.营销的经营哲学与经营职能双重维度共同作用,是营销学理论演进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是中国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应泛化管理概念,承认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存在,认识其作为资源对管理创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要改变"以中国为情境、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作资源"的移植应用研究理路,进行以两类管理知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为视野的管理创新研究,根据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激荡特性,提出管理创新的合理性准则,进而形成中国企业"科学管理"创新之架构:科学管理是具有"手段-目的"结构的理性行为模式,目的是实现企业发展而迈向永续经营,手段是科学控制与人文关怀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熊月之  周武 《社会科学》2007,(5):147-163
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一所大学,曾经寄托着万千学子的憧憬和梦想,享有"东方的哈佛"之美誉,无论在上海城市史上还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都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简要论述了圣约翰73年曲折的办学历程,归纳分析了圣约翰大学的特色和传统,最后将圣约翰大学成功的奥秘归结为四个一,即一个睿智的校长,一群出色的教师,一套严密的管理体制和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不同,表现为政治、行政、学术三元权力结构,此结构中因学术权力弱化,凸显政治与行政的"双子权力系统".通过分析我国公立大学"双子权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可说明该结构摩擦系数较大,而降低摩擦系数面对的制度约束并非简单地取其一而舍其一.当前制度可提供的当期选择是合理而有效地整合,并以此实现公立大学的低成本运作.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统战工作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统战工作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功能和优势,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长乐 《云梦学刊》2006,27(6):10-13
大学行政化制度使大学中应然的精神和品格缺乏,难以产生引领社会文明、提升社会文化和道德品位、促进社会品质提高的价值和意义.其形成原因一则在于对大学性质的模糊认识,一则在于过强的直接功利诉求.大学行政化涉及的社会基本观念及基本制度特征表明,大学拯救只能在"卡里斯玛"的主导下才可能完成,而"卡里斯玛"拯救大学的基本内容则是对大学观念及基本制度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7,28(4):123-125
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自我封闭、焦虑忧郁、忌妒心理、自暴自弃等几种表现。高校可通过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贫困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积极寻求社会对贫困生的支持和帮助等“爱心措施”激励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16.
科研统计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一部分。充分运用科研统计结果将有效地促进科研管理的良性循环,为科研政策的决策与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科研统计,对于提高科研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实效性,增强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降低整个科研管理工作成本,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将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王立娟  梁华 《理论界》2014,(7):182-184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研究视角,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工具,在梳理建国后大学制度变迁基本历程的基础上,从国家理论下的强制性变迁,产权理念下的法人制度变迁,现代教育经济意识形态推进制度变迁三个层面,研讨我国地方大学制度变迁成因,分析地方大学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行政化模式特点与阻碍效应;着重从大学学术价值与大学精神回归,确立学术权威与学术标准地位;形成外部公共管理的行政关系,构建内部服务型行政体系,实现去行政化;与建立开放的公共选择机制,形成大学公共治理的格局层面探讨路径依赖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8.
二级学院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层单位是高校教育教学独立运行的主体。创新院(部)教务管理运行机制是高校优化校院两级教务管理体系的战略要务,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明晰二级学院教务管理要务,提出"优构机制、理顺关系、强化意识、明确目标"的高效有序的善治理念与运行机制,培育孵化教育质量提升的正能量,切实化解教学管理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大学制度历经政治化、行政化和法治化三种形态,现代大学制度呈现法治化形态。与法治建设一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两者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路径上的相通性。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这个法治图景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指引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因而也将从三个层面实现法治构造,即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以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学术自由、主体平等为重点的现代大学理念建设,以理性文化和权利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点大学建设、1990年代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逐渐走出一条基于中国国情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有力地促进了重点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并带动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当前,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应该实现重点大学建设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建立行政推动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重点大学遴选机制,加强重大学建设中的社会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