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06,(1):102-103
秦永章博士的新著《日本涉藏史: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近代日本与我国西藏地方之间关系的学术专著。19世纪末,当日本推行其“大陆政策”对亚洲大陆进行侵略扩张时,地处南亚、中亚、东亚交合点的西藏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控制了西藏地区,对推进其“大陆政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日本当局千方百计地企图早日把西藏纳入其势力范围。然而,当时之中国西藏属于英国自定的势力范围,由于“日英同盟”的制约,日本当局不能直接染指西藏。于是便采取间接的方式,利用日本佛教团体如…  相似文献   

2.
王远大先生以"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关系"为研究主题,先后翻译英、俄政府有关西藏的多种档案280万余字,出版专著《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为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关系史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文章以他的学术发展经历为切入点,通过访谈,对他的人生经历、学术研究过程、研究路径等进行介绍,探讨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关系的研究意义以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势力在喜马拉雅地区的扩张,以及英俄竞争对这一区域产生的压力,引发喜马拉雅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变动,导致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关系呈现出"希望、挑战与挫折并存"的状态。这一时期藏尼间的政治关系因边界争端、贸易纠纷等长期存在,时常表现出冲突与矛盾,而两者间原有的宗教、文化及民间社会的联系仍绵延不断,为双方关系的保持与调整提供了多维的渠道。文章利用西藏地方和尼泊尔两方面的史料,记述1918—1921年西藏协助尼泊尔修缮斯瓦扬布大佛塔等史事,力图呈现近代西藏地方与尼泊尔关系更加全面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西藏的研究,最初是作为佛教研究的一个部门而发展起来的。只要考虑到日本对西藏研究的历史任务,以及佛教和西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么上述情况就十分容易理解了。至于对西藏的语言、历史、民间文学、文化以及人类学等非宗教领域的研究,则是近年来才开始的。1953年,日本成立了西藏学会(简称JATiS),由石浜纯太郎任第一任主席。这个学会的唯一作用就是每年开一次会,出版一本年刊,但却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而材料丰富  相似文献   

5.
以1885年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和1895年十三世达赖“亲政”为标志,西藏成为国际政治角逐中的一个“对象”,成为近代西藏的开端。西藏社会在“政教合一”政体和活佛转世制度之下运转至本世纪五十年代。我所探讨的近代借贷制度以1885年为上线—1959年西藏社会变迁。借贷关系在吐蕃早期历史就已出现,在新疆出土的木简牍和敦煌文书中都有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介绍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资料,包括档案材料、旅藏人士的藏事著述和回忆录三种,然后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情况。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的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民族存亡、边疆危机等民族主义情绪紧密相连,因此就近代西藏历史而言,国人较多关注英俄侵略西藏史及中英关于西藏问题之交涉,而对西藏内部的社会政治变迁及错综复杂的汉藏关系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另一方面,西方学者由于多不能直接利用汉文材料,其论述难免由于史料的片面而有失偏颇。随着近年台湾和大陆收藏的相关档案资料逐步对公众开放,可以期待,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邻国,阿富汗在近代中国的对外认知中一度被忽略。本文通过对近代报章杂志中关于阿富汗认知的相关信息的梳理,为我们勾勒了近代中国知识界在阿富汗认知上的三次流变过程,并揭示其认知重心与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的内部议题之间存在的历史关联,从而力图为丰富我们对于阿富汗的历时性认知提供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成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论题。围绕究竟是以阶级斗争的表现还是社会形态的演变来阐述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反复的辩论。这对建立中国近代史科学完整的体系,以期写出一部既全面又能从本质上体现中国近代社会的令人满意的通史,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对强调如何体现中国近代史应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重大问题,还没有引起近代史史学界应有的注意,也很少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探讨或论述。本文不揣翦陋,拟就西藏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问题作一粗浅论述,以期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碧波 《西藏研究》2001,(4):130-130
《西藏古代及近代交通史》系由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和西藏社会科学院共同合作完成的重大课题 ,由平措次仁任主编 ,陶长松 (常务 )、恰白·次旦平措任副主编。有关西藏古代、近代交通的历史资料十分零散 ,研究成果很不系统 ,经过上述单位的领导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同心协力 ,精心组织 ,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 ,查阅大量的历史档案 ,反复阅读藏汉文史籍及外国学者的著作 ,从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经过多年的努力 ,现在终于脱稿 ,交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有关西藏古、近代交通史的著作 ,对“存史资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  相似文献   

10.
罗贤佑 《中国藏学》2013,(1):187-189
扎洛博士所著《清代西藏与布鲁克巴》一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之一,2012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进行了较长时间准备和研究而完成的学术专著,从构思到杀青,历经寒暑,荏苒十载.作者勤思苦研,锲而不舍,以新的理论视角展示了他对清代西藏与布鲁克巴关系问题的研究探索.该著的问世,为异彩纷呈的藏学研究园地增添了一朵奇葩,一部佳构. 许久以来,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尼泊尔、拉达克等国家和地区与北部高原上的中国西藏一直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历史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不丹在清代史籍中根据满文发音译写为"布鲁克巴".布鲁克巴自17世纪初立国之后就是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角色,与中国西藏往来频繁,联系紧密.这种关系不仅对布鲁克巴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制约西藏历史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然而,自近世以来,这个偏居一隅的山地之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仅国内普通民众知之甚少,就在不少专家学者的眼中其历史往事似乎也已经漫漶不清,这就使得有关不丹(布鲁克巴)与西藏关系史的研究长期游离于学人视野之外.可喜的是,扎洛博士这部新著的出版,使得颇显沉寂的西藏与不丹关系史的研究出现了新局面.就其学术效应而言,该书是一部拓荒之作,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关于不丹历史研究的空白,也为西藏史尤其是西藏与喜马拉雅山诸国关系史的研究补充了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