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短视频平台之争中的“搬运类”短视频问题大众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互联网的升级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篇章,短视频因其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更大的内容选择空间,迅速成为各年龄阶层网民的主要娱乐手段之一。较早进入短视频领域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用户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众多大型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也纷纷掷重金争先恐后地进入该领域,然而较早入局者的先发优势仍难以撼动。与此同时,在短视频领域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短视频平台也纷纷设置影视板块,进入长视频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让短视频数量增长显著、用户占比激增。短视频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合规上的问题,其中,版权侵权尤为显著。大量短视频未得到授权对影视剧作品、综艺节目随意剪切、拼凑、搬运,侵害原有著作权的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2019年至2021年5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10万原创短视频作者的作品进行监测,累计删除原创短视频盗版416.31万条,其中92.2%的独家作者和63.7%的非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老年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老年人获取高质量、深层次信息难度较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一直在增加,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7%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手机网民.由此可见,已经有很多老年人选择互联网满足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然而,由于老年人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年龄、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语音聊天、观看视频等,而这些大部分是偏娱乐的内容,获取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对老年网民而言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仝彦丽  辛景波 《理论界》2023,(9):97-101
短视频+直播平台为特色农产品优质优价拓展了新的销售渠道。短视频和直播互为补充、相互成就;通过短视频吸引粉丝对产品种草,再到直播间进行带货转化,直播间讲解的回放视频挂到商品橱窗,可以再次转化通过短视频引流的粉丝。特色农产品“短视频+直播”运营首先要打造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其次要组建专业团队运营短视频账号;日常短视频要持续更新;直播前要明确目标,制作直播引流短视频;选择专业主播,营造原生态的直播氛围;直播后要对单品制作讲解回放视频,挂到商品橱窗。这样短视频和直播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互相助力。  相似文献   

5.
<正>长视频一般是指超过半个小时的视频,通常以影视剧为主。短视频则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长视频和短视频并非我国《著作权法》上的法律概念。无论视频的长短,只要符合作品的独创性,均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上的视听作品。产业上之所以区分长短视频,则是因为长短视频的创作成本和规律、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相差甚远。但从2013年开始,基于算法推荐和数据爬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长短视频之间的权益划分超脱了既有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返乡青年拍摄了大量短视频,具有以下社会功能:首先,返乡青年呈现较真实的乡村视觉符号,实现了乡村再出场,并革新叙事内容和叙事视角以完成乡村的积极可见性塑造,通过“地方再造”恢复乡村的在场性;其次,在脱嵌与再嵌入的身份游移过程中,短视频实践成为返乡青年建构新身份、实现新认同的工具,并不断在自我确认的“自适应”和互动反馈的“他适应”中进行身份调适并实现身份重构;同时,返乡青年短视频实践生成“地方”的数字化图景,为身处都市的个体提供了追寻乡土记忆、寄托乡村情怀的共情空间,大众围绕短视频互动形成关于乡村“共同的想象”,并完成乡村公共家园的集体建构。但该群体的短视频实践具有新异化的隐性趋势:拟像符号的拼贴易让乡村成为“被展示的景观”,使被祛魅的乡村再次被赋魅;对乡村的怀旧式书写具有幻象性与暴力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理想消解现实。  相似文献   

7.
谢曦林 《天府新论》2006,(Z1):258-259
现在人们所认同的成功商业影片,几乎百分之百的使用了计算机视频技术来完成它的后期制作,视频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代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手段,并且,视频技术改写了被摄物体先于影像而存在的电影拍摄理论.视频技术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有待总结.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的广泛使用深刻影响着网络生态,重构了传统文化,催生了新型文化.把握短视频对网络空间的影响,审视短视频给网络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的价值和困境,是促进短视频健康发展的必然逻辑.为实现短视频与网络生态的相融共生,须从理念向度、主体向度、内容向度和方法向度等四个方面着力,以理念为先导引领短视频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短视频提质增效,以质量为保证优化短视频内容供给,以技术为依托重塑短视频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9.
正在短视频深入生活的今天,泛娱乐化和大数据算法正将人逐渐包裹在信息茧房中。短视频平台是否会成为"娱乐至死"的产物,走向衰亡,抑或是找到新的突破口?又有哪类内容与短视频结合,实现双赢?随着人们对短视频内容的深入反思,未来短视频发展重点已逐步转向。  相似文献   

10.
马佳 《中文信息》2022,(1):10-12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数字出版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18年至今,短视频和直播飞速成长,私域流量话题不断.2020年的突发公共事件则把短视频和直播营销、私域流量推到了风口浪尖,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图书营销模式——短视频和直播"带货"——通过短视频或直...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当智能手机普及时,老爸看着我们一个个拿着手机玩得"嗨皮",非常羡慕。姐姐就趁老爸过生日,送他一部智能手机。没想到,老爸越玩越上瘾,还影响到了家庭和睦。老爸刚拿到智能手机时开心极了,一会拉着我问这里怎么用,一会拉着姐姐问那里怎么用。虽年纪大了,老爸对智能手机却很上路,没多久就基本摸清全部用法。有事没事,看看新闻,玩玩拍摄,轻松惬意。慢慢地,老爸就偏离了正确轨道,从一开始的没事看两眼,到后来整天抱着手机不离手  相似文献   

12.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呈现的一种载体迅猛发展,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出现侵权乱象丛生等法治伦理失范问题。透过侵权乱象、探究其本质,这种行为失范源于义利失衡,而义利失衡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对义利观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从儒家义利观视角出发,梳理义利观发展脉络,能够从中探究出短视频领域侵权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效应对短视频领域法治伦理失范问题,需要取儒家义利观之精华,在不偏离集体利益的基础上重视并维护个人利益,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构建短视频领域伦理道德体系。同时,也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打造知识生产经营共同体,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短视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花卉的拍摄     
千娇百媚,色彩缤纷的花卉,把世界点缀得生机勃勃,万紫千红。人们爱花、赏花之余,舍不得鲜花凋谢,附落尘埃,千方百计留住艳丽的花容,有效的办法,是拍摄鲜花彩照。怎样才能把花卉照片拍摄好?下面谈我的几点体会: 摄影作品,要具备主题、选材、构图、用光、拍摄技巧和制作水平等要素。 1.主题要突出  相似文献   

14.
柳溪 《云梦学刊》2008,29(5):150-151
一网络视频短片的流行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从网络上获知各种信息更趋于便利.各网站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登载了大量另类的视频和短片,目前各大网站的视频内容,基本分为原创和转载二大类:第一类为原创,内容包括摄像头自拍、DV拍摄、恶搞等.  相似文献   

15.
丁志宏  王妍 《兰州学刊》2023,(2):148-160
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抑郁是反映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2018),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社会网络支持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经常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朋友网络支持的促进作用高于对其家庭网络的促进作用,但在使用互联网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中介作用的仍是家庭网络,朋友网络支持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优雅》2022,(4):51-55
大多数艺术家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有一点"可望而不可及",想要近距离欣赏他们的作品,除了在拍卖行,就是在他们个展、群展或是画廊上.传播作品的途径有限,难免与少有接触艺术的普通人产生距离感.但作为川妹子的艺术家莲羊却与众不同,她动用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展现着自己的作品.她做直播、拍摄短视频,或是将一幅画的创作过程完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视听作品的创作方式和传播途径较之前发生了巨大转变,网络短视频应运而生,成为继文字、图片、音乐之后风靡全国的娱乐新形式.二次创作短视频在短视频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现行著作权法规定之下,二次创作短视频却引发了一系列权利冲突问题.高举“合理使用”的“免死金牌”,二次创作短视频从未停下脚步.纵观合理使用的内涵与外延,将二次创作短视频完全纳入合理使用辐射范围不切实际,纠纷解决过程困难重重.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兼顾在先作品著作权利与二次创作行为的积极性,建议在司法实务中,运用“四要素检验法”帮助判断是否构成合理使用,构建新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区块链智能合约,力求在源头解决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刘艺青 《中州学刊》2023,(12):173-17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创造了全新的媒介环境。传统媒体的限制逐渐被打破,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崭露头角,中华文化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图像、视频的多模态路径,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文字、图像、视频三模态不断整合的综合传播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传播效果,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这将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为深远的文化影响,构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为促进老年人劳动供给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应用就业选择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促进了老年人就业水平的显著提升,并导致工作时间显著缩短;互联网使用促进就业水平的提升足以补偿工作时间的缩短,导致老年人劳动供给明显增加。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传播、增强社会融入和改善自我认知等途径促进老年人就业,互联网使用所产生的工资溢价一方面促进了老年人就业,另一方面导致老年人工作时间缩短;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老年人就业水平的提升和工作时间的缩短,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弱;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城镇居住、无隔代照料压力、受教育水平较高和低龄的老年人群体,而对老年人工作时间缩短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有养老金、无隔代照料压力和城镇居住的老年人群体。基于此,政府部门在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和鼓励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将有助于老年人劳动供给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柴冬冬 《南京社会科学》2023,(7):105-112+141
展示乡俗是当代中国短视频文化的重要内容,其表征了一种新的民俗文化叙事范式。乡俗是作为历史流传物置入到由短视频所构建的文化理解和阐释语境之中,进而发生意义生产与变更的。从可读的流传物到可看的流传物的转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表征。这使乡俗成为了景观生产与视觉展演活动,并导向了一种以参与、体验、消费乡俗为内容的视觉场景和以观看乡村文化为本质的视觉生活形态的出场。乡村想象对受众日常的构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种想象活动的蔓延使乡村文化成为了视觉怀旧的领域,并孕育出了一种以乡愁为纽带的情感共同体。短视频文化与乡俗的耦合既推动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与革新,也谱写了一种新的情感民族志,对理解互联网时代的民族(乡民)生活世界变迁有积极意义。但短视频文化对乡俗的生产也要避免被资本、媒体等裹挟,维护其价值正义应当坚持乡俗的活态性文化定位,坚持诠释学关系与美学意识作为再生机制,坚持间性关系与伦理意识的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