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出现了不思进取的状态,生活庸俗化问题比较严重。表现在生活中讲"段子",交往中拉"圈子",工作中看"面子",等等。虽然这些习俗不像"万恶淫为首"那么严重,但还是败坏了党内风气,影响了社会风气。所以,领导干部应该引起注意,努力戒除身上的庸俗之气。一、力戒生活奢侈恶习,倡导勤俭节约之风气。晚唐诗人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  相似文献   

3.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李商隐的一句诗道破了治国齐家的道理。晏子与雍正是历史上以节俭而出名的大臣和君主。晏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历任齐国三朝宰相,既是著名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外交家。他一生节俭,廉洁从政,粗茶淡饭活到古稀。他的节俭、廉洁不仅为齐国百姓所尊崇,也为孔子所赞赏:"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雍正是历史上比较勤政节俭的皇帝,他推行新政,力除积弊,使得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但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整个  相似文献   

4.
正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句话道出了前朝兴衰成败的重要原因,这同样适用于当代以及未来。勤俭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匮乏,我们党的党员干部都能以勤俭立身,艰苦奋斗,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建立了新中国并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身在官场,如何管束"身边人",这是个系统工程,古代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范例。以身作则成为身边人的表率历史上很多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道理的高官都以身作则,告诫子孙不能奢侈浪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卢承庆在唐高宗年间曾任宰相,博学有才干,临终时教育儿子:"我死后穿平常衣服就可以了,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可以了,不要搞那么高大宽广的。只用棺材,不要再弄个棺外椁,一定要简单;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  相似文献   

6.
在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工作中,继承发扬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使节约成为企业的风气和员工的自觉行动科技创新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宏达集团依靠科技革新技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最大亮点是湿法炼锌  相似文献   

7.
张佩铭 《领导科学》2012,(16):56-57
凡是熟悉纸上谈兵典故者,对赵括都不陌生。赵括为战国时期赵国一代名将赵奢之子,天资聪颖,"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就连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赵奢也休想难住他。但赵奢深知儿子底细:虽熟读兵书,但不知活用,难堪大任。后赵括担任赵军主帅时,果然如赵奢所言,终因死搬兵书条文,导致指挥失误,全军覆没,自己也魂断沙场。于是,人们从此便把志大才  相似文献   

8.
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尽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无人不知,尽管"成由勤俭败由奢"无人不晓,但放眼当今社会,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实在不少,甚至在某些领域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一些党政机关很长时间以来还不同程度存在年底突击花钱、超标准公务接待、公款旅游、超标配备公车、建豪华办公楼等浪费问题。针对这些广受公众诟病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9.
随想随写     
败家的,叫作败家子;那么败国的叫什么呢?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可见从古以来,既有人败家,也有人败国;不过,兴家败家系于勤俭,败国之途却不限于奢侈这一条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中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先之"德",便成了各级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之重点。但何为干部之"德"?具体是什么标准呢?干部的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不同时代内涵的,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德的具体标准要求也有所不同。当前,考察干部"以德为先"的"德",简单地说,应该突出的是这几个方面:忠、勇、实、廉。忠,就是要忠诚于党。一名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德"应该就是要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路  相似文献   

11.
《尚书》里有一篇名为《无逸》的文章提出“君子所其无逸”的思想,意思就是要求领导者居其位,不要贪图安逸。在《无逸》中,不管是好的典型,还是坏的典型,都印证了一个道理:成由勤俭败由奢。  相似文献   

12.
风气在变:到基层检查工作吃自助餐了,回家时不敢开公车接孩子放学了,借"红色学习"之由逛旅游景点被问责了;风气在变:减少了连轴转的应酬,陪伴家人的时间多了,减少了长篇大论的套话,直奔主题的会议时间短了,减少了行政审批的流程,企业和群众等待的时间短了;风气在变:高档白酒降价了,天价月饼消失了,白岩松下馆子敢点螃蟹了……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细节,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君子坦荡荡""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生活简朴,宁可寒碜一点儿,也不骄奢淫逸。"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人也免不了有"过",闻"过"则喜,不遮不掩,知过改过,实属不易,足以说明孔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结语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14.
正勤俭皇帝怎样豢养贪官哲理的故事:道光帝的"节俭",在历朝帝王中都很出名。他很少吃肉,甚至有时派太监出宫去买烧饼,与皇后就着白开水啃嚼,就算是一餐。道光帝继位后首先就把"节俭"施于内廷,规定内廷用款每年不得超过20万两白银。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内廷嫔妃们只好忍痛终年不添置新衣,甚至连皇后都穿着破旧衣衫坐在破旧的椅垫上,过着缝缝补补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其希望获得高水准医疗服务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门诊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第一窗口,门诊工作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全院的医疗质量,同时又能体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门诊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进就诊流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能明显的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6.
靳义亭 《领导科学》2013,(14):40-41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1月20日发出通知:落实习近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批示。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批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新要求,代表了全国广大干群的呼声和愿望,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利国利民。领导干部应做勤俭节约积聚正能量的表率。一、厉行节约是为社会发展积聚正能量1.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和党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就把俭和做人的其他美德并重;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不朽诗句在今  相似文献   

17.
正"打招呼",是指某些领导干部和个人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私下表达个人意志的一种做法。当前,一些地方每逢提拔干部时,条子满天飞,各种请托纷至沓来,通过关系"打招呼"盛行,甚至成为了一种风气。"打招呼"歪风,严重干扰用人秩序,败坏用人风气,助长跑官要官,已到了非刹不可的程度。现象扫描在一些地方,一些口碑不  相似文献   

18.
自汪中求先生的力作<细节决定成败>问世以后,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精细化之风",深思、探讨、实践,以"模糊思维"与"跨度思维"见长的中华民族,正以一种"精细"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官托",是指以捞取好处为目的而替人谋官,在官场不择手段地穿针引线的中间人。"官托"是官场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之一,是官场乱象丛生和病象蔓延的产物。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责任重大,应当带头应对、整治"官托"现象,正用人风气,净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观念。他们认为,勤俭观念是中国人民在贫困的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国家富裕了,就要批判“勤俭”,这样人们才舍得花钱;只有大把地花钱才能拉动内需,才能创造国内市场。这个论断让人吃惊,它与我国的国策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