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门邻居     
一天中午,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敲开了我们家的大门说:"我是你们家对门的邻居,想求您帮我办点事。"我豪爽地说:"对门邻居嘛,有事您尽管说!"  相似文献   

2.
张聿温 《领导文萃》2008,(20):102-106
一天,陈云来到毛泽东的会客室,毛泽东劈头问道:“你电话里说有急事面谈,什么事这么急啊?是不是为‘一五’计划的事呀?”陈云回答:“一五’计划的事还未考虑成熟。我是想向主席反映一下高岗同志的问题。”毛泽东略感惊异:“高岗?他怎么啦?”“我看他有点不正常。”陈云说,“他主动找到我门上.同我谈对党和国家体制调整的看法。散布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话很出格。”  相似文献   

3.
请假的学问     
正技师在退休时反复告诫自己的小徒弟:"不管在何时,你都要少说话,多做事,凡是靠劳动吃饭的人,都得有一手过硬的本领。"小徒弟听了连连点头。十年后,小徒弟也成了技师。他找到师傅,苦着脸说:"师傅,我一直都是按照您的方法做的,不管做什么事,从不多说一句话,只知道埋头苦干,不但为工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5月18日中午放学,我拿着书刚走进办公室,我班最害羞的男孩王健跟着进来了,他用很小很低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想和您谈谈。"我和蔼地说:"好哇,你要跟我谈什么呢?"。他转身关好办公室的门,站在我面前,又不知该怎么说了。这孩子成绩优秀,就是说话声音太小,当了他三年的班主任,我为了鼓励他能在同学们面前说话,可没少花心思,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终于能让同学们和老师听见了,也能给同学讲题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在2013年班级元旦庆祝会上,他居然和同桌一起演唱了两首歌。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毛泽东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毛泽东没有同意,他让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中央首长又让岸英到中央小食堂吃饭,毛泽东却说:"他没资格。"当毛泽东和岸英谈话问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诞生."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怎样才能使学生的笔端倾注激情,文辞如充沛的原泉汩汩流淌呢?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主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从而使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张干等师友1951年11月8日摄于中南海。自左至右:罗元鲲(毛泽东一师时期之历史教员)、张干(毛泽东一师时期之校长)、李漱清(毛泽东韶山上学之老师)、邹普勋(毛泽东之同学)师生之谊情深谊长1950年国庆前夕,张干在湖南一师时期的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同学、时任一师校长的周世钊,到张干所在妙高峰中学看望旧日的老校长。“张校长,”周世钊仍然像35年前一样称呼张干,“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啊,”张干一惊,“他还记得你?”“我们常通信。张校长,您有什么事对他说吗?”“这……”张干语塞了。他有一肚子话想对自己这…  相似文献   

8.
沉默不是金     
做个聪明的"野心家"不要害怕说出你有能力做好某项工作,或者有资格获得提升。一位旅馆副经理告诉我:"我能替本部门的每一个人出面说话,可是一旦遇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就什么也说不出口了。"他因此失去了不少晋升机会。这就是说,你必须是个"野心家"。正如在适当时间最好加班加点一样,对空缺最好也要有股机灵劲。  相似文献   

9.
<正> 记得有一次,我随工会主席下连队,主席一路上和农工打招呼,叫着一个农工的名字并向他们问好,农工也向主席问好,显得十分亲切。下午,在召开座谈会时,有一个小青年吵吵嚷嚷走进来,说是要告连长的状。工会主席一下叫出他的名字,问他什么事?这个青年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工会主席告诉他:“我不但知道你的名字,还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名字。你坐下,有什么事给我说吧。”  相似文献   

10.
河之洲     
正会说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教养曾听友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学会不该说话时不说,不懂怎么说时少说,是一种教养。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体会越来越深。前段时间和其他媒体一起采访,吃早餐碰到一位同行,我开口和对方打招呼:"昨晚休息得还好吧?菜的味道有些辣,你是北方人,还习惯吧?""快吃吧,来不及了,吃饭的时候我不习惯说话。"这神回复噎得我哑口无言。本该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水静 《领导科学》2002,(14):26-27
1959年7月7日中午,尚奎很郑重地对我说:"你马上收拾一下,今天下午回南昌一趟." "什么事这么急?"我问.  相似文献   

12.
正1966年春,中国形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文化大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没有参加会议,但整个会议议程完全是按照他的意图进行的。林彪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大谈"政变经"和"天才论"。7月,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说:"我的朋友(按:指林彪)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  相似文献   

13.
没事瞎转悠     
这一天,局长晚上下班回家,走到家门口时,碰到了老张,有点意外。局长问,老张,有什么事吗?老张笑笑,说,没什么事,我就是转转,正好转到这里。局长"哦"了一声,就打开门进去了。老张以前是局长的下属,现在内退了。一会儿,局长老婆回来了。局长老婆看了局长一眼,说,我怎么看到门口有一个人,像是你单位以前的那个老张。局长没说话,只是皱了皱眉头。  相似文献   

14.
李肇星 《领导文萃》2014,(16):118-120
正"我们那里没有邓小平"2004年,我作为胡锦涛的特使代表中国政府参加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巧遇戈尔巴乔夫。我很客气地对戈尔巴乔夫说:"我很荣幸与阁下见面,不想失去今天这个请教机会。多年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朋友一直特别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大的苏联,那么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体了?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让对方尴尬,我特意补充了一句:"这个问题不太外交,您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相似文献   

15.
宋太宗打算任用吕端当宰相,私下里跟一些朝臣征求意见,听到的是一片反对之声,理由是吕端这个人太糊涂,不堪大用。太宗困惑了,他想知道吕端糊涂在什么地方,于是知道了下面的事。有一年,吕端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上朝时从一群文武官员前经过,一个小官似乎对他的能力很不服气,于是对着他的背影轻蔑地说: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属下听到了,很是气愤,就要去追查那个人的姓名。吕端制止了他,说:"不要去问了,你查清楚了我就知道是谁了,而我一知道肯定不会忘,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是肯定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政治?     
蒋骁飞 《领导文萃》2013,(16):65-66
一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有一天,毛泽东问秘书田家英,什么是政治?这不是个平常的问题,当时政治家和学者对"政治"各有各的定义,莫衷一是。田家英毕竟博览群书,一口气说出许多有关政治的阐述,并一一作了评价。毛泽东摇了摇头,笑道:"政治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复杂,我们的政治,就是怎么令敌人越来越少,令同志越来越多。朋友多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敌人多的政  相似文献   

17.
四指的距离     
哲理的故事一日朝毕,印度皇帝阿克巴突然给群臣出了一道题:用不超过三个字来说明真理和谬误的区别。群臣听罢,纷纷开始议论,但却无人应答。看到这种场面,阿克巴便对伯博说:"伯博,你怎么也沉默不语啊,这很少见呀。"伯博并不谦让:"陛下,我之所以沉默不语,是想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别人都没有答案,你就快说说吧,真理和谬误之  相似文献   

18.
关键环节     
<正>今天一上班,小刘就对我说:"李主任,昨晚咱们的一把手张局长点名让我去陪酒了。你说咱局里一百多人,他谁都不叫,为什么非要让我去陪酒呢?"我说:"这很简单,一般情况下,这是局长对你高看一眼的标志。"小刘得意地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上场之  相似文献   

19.
翼舟 《经营管理者》2008,(12):121-121
终于看完了<画皮>这部电影,也看过一些评论,想重新给"画皮"一个定义,也算是对生活更深含义的看法,对另类名词"精神出轨"的理解.感人之处自不必多说,更多让我感慨的还是精神出轨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圣洁     
一次上课讨论圣洁,一个同学说:“什么是圣洁? 我不杀人,不放火,也不与人争吵;我每天都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争取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我觉得这就是圣洁。” 大家哄堂大笑。随后,老师没有评价,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圣徒安东尼苦修一段时间之后问上帝,他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比你更圣洁。” 安东尼不服,决定去拜访康德比。 经过长途跋涉,安东尼终于来到了康德比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 康德比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