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徐无鬼》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有个名叫匠石的人能抡起长柄大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丝毫不伤他的皮肉。后来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召来,要他再表演一次。匠石伤心地说:郢人死了,无法再表演了。少了一个配角,匠石的绝技居然难以再施。试想,假若郢人眼红匠石在众人面前的风光,不安心于配角的位置,或想当主角,或想在配角的位置上露一手,效果又该如何?由此,笔者想到了副职的角色特征及行权艺术。  相似文献   

2.
钟小安 《办公室业务》2012,(14):123-125,127
师爷讲究"才、识、品",为民立品,惩恶扬善,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各级行政主官器重而地位日隆。在师爷眼里,寄人篱下固然可悲,但更可悲的是大丈夫只为温饱衣食而生存,而"济天下"的大志难以实现。尽管命运的安排是如此的不公平,但很多师爷仍然一身傲骨。幕友之道,尽宾之义,贵在以公事为重。官幕之间,"利"之外,尚讲究行为规范,注重"道义",即所谓"幕道"。就官方而言,对幕僚之求首在"品",以"品端学醇、人厚忠恕之士"为良幕。  相似文献   

3.
正古圣贤所谓君子,其言谈举止、行动坐卧皆讲仪度,称"君子之容"。凡君子,举止舒迟不迫,体貌闲雅温润。《礼记·玉藻》:"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此为君子容貌之常态。足容重:步伐稳而重。轻飘、趔趄、碎步、紧倒,皆非君子之态。手容恭:抬手高且正,如此为恭敬。目容端:目光不正为斜,眼睛瞪人曰,视称恨  相似文献   

4.
陶弘景编辑整理葛洪之后的道教养生术而成《养性延命录》。该经典主要内容为养生,但也包括修仙之道。《养性延命录》认为,人有三种死,"夭伤"死、"命尽"死与形劳神竭死。分析此三种死的目的在于倡导长生不死之追求,此即为其中的"命尽"、延寿、"神"仙与"无死地"仙诉求,这些都是对死亡的超越,而修成"无死地"仙是对死亡最究竟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是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而只有立象,才能"见其形",才能极尽体道、御器之意。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所谓"立象","案其图"不过是手段,"想其生"才是目的;"见其形"不过是手段,"执其功"才是目的。"立象"的目的是用以"尽意",而广告设计中"尽意"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虽然在这里"立象"和"立意"都看似变成了促销的手段,但在创作中"立象"仍然是为"立意"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一些领导尤其是上任之初的新官,为显示自己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激情与豪迈,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不破不立"。对此,要考虑如下问题:第一,凡是"旧"的都需"破"吗?第二,"破"了以后没有"立"怎么办?第三,"立"的就一定比原来"破"的好吗?第四,即使"破"得好,"立"得也好,甚至新事物还取得了一些成效,就能保证新事物的未来会更好吗?要想真正实现破旧立新,就要认清"破"与"立"的关系,即"立"为"破"的根本、"立"为"破"的方向、"立"为"破"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大宋的胸怀     
正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中记载,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来室,谓之誓碑"。每当新皇继位,便须"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这个碑誓内容,除了赵宋的列位皇帝得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看到。一直到靖康之变时,金兵攻占开封,碑誓内容才泄露出来:"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  相似文献   

8.
河之洲     
<正>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其实不对,"三思而后行"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季文子的行事原则。  相似文献   

9.
段俊平 《决策》2012,(5):82-83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从管理学上讲,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善聚众力和善集众智的授权高手。高明的领导者一定通过聚大家之力和大家之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事必躬亲地成为繁琐事务的"奴隶"。  相似文献   

10.
舒心海 《领导科学》2002,(12):22-23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以"学而优则仕"为荣.无论是春秋时期孔圣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汉代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还是元代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都说明了官之显赫、官之荣耀,以至于无数人才为"五斗米"而折腰,争官跑官买官要官,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沉浮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足,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去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之心服口服,从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回归"——回归教育之本。"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正道,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天职。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导向下,"立什么样的人,树什么样的德"才能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世界、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08,(1):10-15
深圳市: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刚刚过去的2007,深圳市依然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2007年年初,深圳市从特区发展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特区的基本内涵就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地区",要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以改革创新开放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相似文献   

14.
踏进豫东平原,历史名城淮阳县就像一副舒展的画卷尽现眼前.这里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建都并长眠之地,拥有"天下第一陵"太昊伏羲陵,"华夏第一城"平粮台和被誉为"内奇观"、"中原奇葩"的万亩龙湖等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6日)在今天的座谈会上,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教师代表,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切身体会作了精彩的发言,朴实而不失生动,平凡而不失精彩,我听了感到很受启发和教益,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一、坚持以"育好人"引领"教好书"教育是船、育人是舵、教书是桨。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将教  相似文献   

16.
罗劲松  李明 《领导文萃》2012,(2):124-125
管理,管理,"管"后要"理","管"后不"理",会出问题。只"管"不"理"古已有之,"大禹治水"就是一例。鲧用堵截之法,未平水患,被舜处死于羽山。禹用疏导之法,治水成功,深得百姓感激。父子二人同是治水,但结果迥异。鲧被处死就是因为只"堵"不"疏",即有"管"无"理"。而现如今,有些管理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还犯此类错误,当部属犯有过失时,往往暴跳如雷,方法过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影响深远,可谓传统政治哲学的领导思维艺术,于当下领导干部亦有一定借鉴意义,对其可持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极高明而道中庸":传统文化的政治黄金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中庸之道"主要是儒家学派的思想遗产。中庸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具有了典型的政治哲学性质。在儒家的经典中,中庸被称为"圣人之德""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人之才性,各有长短。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这是现代人才管理最基本的原则。那么,领导者如何用活人才呢?  相似文献   

19.
<正>虞诩,字升卿,东汉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人,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历任太尉府郎中、朝歌县令、武都太守、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据《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虞诩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一、初出茅庐而忤权贵虞诩幼年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长大,自幼聪慧异常,12岁即能通晓《尚书》,饮誉乡里。陈国国相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在塑造个人风格的过程中切忌在选择上强加偏好、在行动上强制配合、在文化上强行推广、在观念上强迫融合,否则容易导致员工反感而与领导者渐行渐远。领导者个人风格塑造应该确保"个性"之特别必须能融于制度,"个性"之特效必须能服务公利,"个性"之特殊必须能助力创新,"个性"之特力必须能应对危机,"个性"之特征必须能适应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