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11岁,自谓"生平不解空言高  相似文献   

2.
清朝名将左宗棠,一生战功显赫,才智过人,每自比诸葛亮,连当时权倾朝野的曾国藩、李鸿章也不放在眼内.那时屡屡侵略欺凌中国的英、俄、法等列强,也对左宗棠的过人胆识畏惧几分。 左宗棠在强敌面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没有  相似文献   

3.
书屋     
《决策》2012,(12):96
《帝国政改: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澳)雪珥著线装书局2012年10月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人说是李鸿章,那是不准确的,李鸿章无非是前台的操盘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20):45-49
<正>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5.
魏羲之 《领导文萃》2012,(1):98-100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后来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说两人有师生之谊并不为过,左宗棠一直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老师看待,执弟子  相似文献   

6.
韩洪泉 《领导之友》2013,(10):55-56
胡林翼(1812年~1861年),湖南益阳人,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在领导方法上独具风骚,连曾国藩也自叹不如。时人称赞:“世徒知曾、左之功,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很欣赏李鸿章。这天,李鸿章前去拜见曾国藩。差役告之曾大人在洗脚,让他稍等。等了两个时辰,曾国藩才传见他。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是一个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非常明显之人。曾国藩在欣赏他的优点的同时,对他的缺点也不忘敲打,敲打不掉则予以包容。李鸿章千里迢迢到江西投靠曾国藩时,起初并未受到曾国藩的热情接纳,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10.
梁纪锋 《领导文萃》2012,(14):37-4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  相似文献   

11.
<正>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他少年时期拜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四年,他第一次科考落榜后,进入曾国藩幕府学习,成为曾国藩的重要幕僚。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李鸿章以翰林院编修身份回家乡组织团练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攻下安庆后,命李鸿章在安徽募组淮军,和湘军一起剿灭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参与平定了捻军叛乱,保住了即将  相似文献   

12.
咸丰十一年左宗棠到涤帅大营去面商进剿事宜时,曾经谈到过本来可能改写整个历史的一件大事。那一次,左宗棠尽管在兵事方面存有瞧不起曾国藩的成见,但毕竟看出曾国藩这个人是国之重臣,有功于朝廷,他对  相似文献   

13.
唐振常 《领导文萃》2010,(11):105-109
李鸿章在世时,声誉之隆,两宫特别是慈禧,对他的宠信之深,一时无出其右者。朝中人望,他已驳驳乎凌驾于乃师曾国藩之上。曾国藩讨捻无功,继之者为李鸿章,居然功成;曾国藩于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措置失当,连《清史稿》本传也说:“津民争怨之。  相似文献   

14.
王纪卿 《领导文萃》2009,(13):55-57
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曾国藩是湘军大帅。起初,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师爷,三天两头跑到湘军大营,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正>识人用人、选贤任能,可谓千古难题。但作为晚清扶危救难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于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确有独到见解。居官入仕者,倘能思之、鉴之,必能大受裨益。话说,李鸿章曾向曾国藩举荐三个人,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就让人在厅外等候。那承想,曾国藩散步回来,从察言观色中已有定论,当李鸿章请他当面考察选用时,曾国藩却直言相告:"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服务的工作;中间那位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16.
慧眼识才     
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  相似文献   

17.
<正>湘淮党争是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毁人又误国。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争,以及对国防政策之歧见,与李鸿章素来不睦,甚至势同水火。湘淮党争不仅耗去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有限才华,同时,还直接导致了人才选拔上的腐败。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亦与用人腐败有关。光绪初年,李鸿章奉命创建北洋水师,从国外购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政坛上,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两位知名度极高的人物。这两个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军政重臣,不仅都靠军功起家,而且是师生和主宾关系,因为李鸿章既师从过曾国藩又做过曾国藩的高级幕僚。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代,以一介书生治军用兵而功勋卓著享有盛名者,首推曾国藩与左宗棠。左宗棠研究山川地理及军事兵法的造诣颇深,“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曾国藩的用兵谋略稍逊于左宗棠,但总体上看,清人认为曾国  相似文献   

20.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