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孙权在称帝前将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身处内忧外患之中。他锐意进取,开土拓疆,深知人才之难得、之可贵,因而能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对那些特立独行、极具个性的人才,爱护有加,大胆使用,并能做到用而不疑,对某些人才的缺陷也不吹毛求疵,遂使江东人才辈出,雄视魏、蜀。孙权为防止优秀人才遭遇"逆淘汰",采用了多种方法,其权术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下君尽己之力,中君尽人之能,上君尽人之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最核心的是如何做到尽人之智,“让天下英雄尽入彀中。”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相应的驭人与识人之术。  相似文献   

3.
正孙权与曹操、刘备的马上打天下不同,是继承父兄现成基业。孙权即位时只有18岁,本身没有特别出众的政治军事才干,又有江东豪强势力的潜在威胁,政权生存压力最大,却能把江东仕宦集团治理得风生水起,这和他客观承认"多元需求"、合理满足"正当需求"、积极引导"正向需求"、适时弹压"无理要求"的权术运用密不可分。一、客观正视"多元需求"孙权即位之初,周围有一批功高盖主的老臣旧将,文有张昭,武有程普,都是极有个性之人。张昭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朝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程普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朝,曾跟随孙坚讨伐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  相似文献   

4.
葛伟 《领导文萃》2012,(17):44-47
诸葛亮用人的短板作为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成就早已彪炳史册,但是其光辉业绩却难掩其在主政蜀汉政权之时用人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败笔当属其大力扶植起来,又使其北伐大业付诸东流的马谡了。诸葛亮与马谡一家关系非常亲密,他与马谡形同父子。再加上马谡本人的确有才能,还曾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提出"攻心"之策,为诸葛亮消除了日后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所以,诸葛亮在马谡身上寄予了事业接班人的厚望。对马谡过高的期待,让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民政府第27兵工厂的基础上,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江东机械)通过七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液压成行设备制造企业。公司是中国机床工具协会锻压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锻压协会会员单位,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6.
孙玉祥 《领导文萃》2006,(12):155-157
读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专制时代,如果一个帝王对臣下还有所惧怕的话,那个朝代就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这个帝王百无忌惮,天不怕地不怕,而只有臣下怕他怕得要命的话,不用说,这准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例子。三国时期割剧江东的一代枭雄孙权,应该说是一个有为的君王:他的手下曾对魏文帝这么称赞他:“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法必加有罪。”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才能在赤壁之战中一破曹操,在犭虎亭之战中再败刘备,成为天下三分有其一,谁也不敢轻视的江东霸主——就是那个谁也看不起的曹阿瞒…  相似文献   

7.
刘邦从一个小吏开始起义,最终消灭群雄,吞并天下。善于用人可能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项羽继承祖业。拥兵百万。骁勇善战。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用人不善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样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才,皆人杰也。吾所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和以权术相驭的用人方法,使其阵营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情况;刘备知人善任以及注重情义、以情留人的用人艺术,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基业最弱和人才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虚心纳谏、厚相结纳、充分信任的用人之道,使吴国成为三国中实际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三人的成就说明,用人之道便是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9.
宋初名相赵普,自公元960年追随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至992年逝世,在30多年的时间里,身仕两朝,三任宰相,虽职务多次变换,但一直身居要职,处在权力的巅峰。太祖赵匡胤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太宗赵光义赞其卿国之勋旧,朕所毗倚……尽忠国  相似文献   

10.
假如项羽过江东,其实算不上一个大新鲜的话题。几千年来。人们对项羽的选择不断地发表感想。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的心声没有记录,随风飘散,形诸笔墨的骚人墨客之作则反映了并代表着几种主要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东汉末年,孙权拜周瑜为江东大都督,老将程普为副都督。程普不甘心年轻的周瑜位居自己之上,便称病不出,让儿子代替自己入军中议事。周瑜心里当然明白程普是在装病,但还是关切地到程普家中探望。周瑜的宽容大度令程普大为感动。程普又听他人讲周瑜治军有方、操练有度,便深觉惭愧,主动到周瑜面前负荆请罪。二人捐弃前嫌,协力破曹,取得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随着论资排辈用人观的废除和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的确立,许多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广大青年才俊在获得施展  相似文献   

12.
李伟 《领导文萃》2011,(1):40-44
"私营企业"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孙策受重伤去世。死前把家族基业传给了二弟孙权,并说下了那段著名的遗训:"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手下为官三年一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却说:“我是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用墨斗来取直,用斧头来砍,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缭三年来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所以我只好把他辞掉。”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14.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在生前,大家畏其威、服其机智、感於他的优礼,却没有人崇敬他的德性。曹操在正史与野史之间,角色的定位差距很大,平剧舞台上更给他扮上一个大白脸;一代奸雄的形象,就此难以抹掉了。若论文治武功,在三国之中,曹魏还是最成功的。曹操更表现出他多重人格和多方面的天才。曹操的天才和他的成功之道,以在识拔人才、善任人才方面,最显突出。曹操用人没有地域观念,也不忌用降将,比较被后人诟病的,是他选拔人才,重才超过重德。用人唯才,既往不究他在几次发表求才令中,一再透露他用有才无德,不用有德无才之人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伴随着"加入WTO"的格局,我国经济已经迈入全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争夺也逐步成为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在培育重视人才发展的同时,如何培养和留住可用之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用科学的管理制度、用理性的思维、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等策略皆有之。在这经济飞速发展,自谋职业、自我创业的文化影响下,每个企业都面临优秀员工流失的窘况,于是企业如何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人力资源成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共同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6.
黄朴民 《领导文萃》2006,(10):92-96
刘备蜀地立国,其麾下军政官吏队伍的构成基本上来自于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遂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团体特征。这首先是涿州起兵到寄寓荆州之前的核心圈子,其次,是刘备寄寓荆州刘表期间,所延揽、笼络、收买的荆襄人物。蜀汉政权人员构成的第三部分,是刘备进入两川,反客为主,取刘璋为自代,拥有整个巴蜀之地后,所接纳的刘璋部分旧属与益州当地豪强、士人。蜀汉政权人员构成的第四部分,乃是曾令曹操吃足苦头、大伤脑筋的凉州名将马超及其部属(曹操尝云:马儿不死,吾死无葬身之地也)。在四大圈子中,凉州马氏实力最小,基本上是一种摆设。马超兵败来投,势…  相似文献   

17.
在大部分读者眼里,秦始皇的性格只有一面:刚愎暴戾,野蛮冲动,多疑猜忌,冷血无情。《史记》中曾这样评价他:始皇之为人,刚戾自用。兼并天下之后,志得意满,以为自古及今,无人可比。丞相以下诸大臣,都是唯唯承命,一切都决策于上。皇帝喜欢用严刑峻法来杀人立威,天下人于是谨小慎微,明哲保身而已,不敢尽忠竭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用人误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使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直线衰败。基于此,应不断探索中小企业用人之道,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皑 《领导文萃》2013,(19):45-46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总是孟不离焦.看似选贤任能的不二法门,深究之,却不尽然。“人是一种善变的动物”,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人改变环境,环境也改变人。真正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世有几人?  相似文献   

20.
段海涛 《经营管理者》2009,(21):319-319
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键是选好人,用好人,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徐州矿务集团庞庄煤矿在拓展选人用人的思路上下功夫,树立用长容短和"德能结合"的观念,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让使用对象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充分磨练,促其尽快成熟。同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培育干部良好的"官德",促进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