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避讳在太平天国,既是重要的礼制,又是盛行的习俗。探讨这种礼俗,是太平天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太平天国实行避讳制度,原本出于农民进行反清王朝斗争的需要。但是这种礼俗,植根于宗法式农民经济的土壤,浸透了封建宗法与三纲五常的毒素,表现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者思想意识的落后面,很快就成为建立新王朝的一种手段。太平天国明文规定避讳字样,始见于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永安封王诏》。“天父”才是真神,才是上,才是帝,才是爷,“天父天兄”才是圣。其余不得僭称;呼称天王洪秀全“为主则止”,不宣称上称圣,免致“冒犯天父天兄”;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也不得称为王爷,乃分别封为东、  相似文献   

2.
关于太平天国土地问题,已有不少同志撰写论著发表过有益的见解。本文仅就太平天国辖区的土地占有状况作些考察,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而没有得到实行。相反,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太平天国仍然维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允许地主存在。关于这点,已有许多同志写文章加以论述,并为史学界所公认,不再赘述。但是,太平天国辖区内的土地占有状况较之革命前到底有无变化?有多大变化?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厘金,也不全面论述太平天国商业税,只就二者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厘金原是清政府的一种商业税收制度,创始于1853年。这一年3月,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当月,清钦差大臣向荣就尾随太平军在天京城外建立江南大营;次月,清钦差大臣琦善又奉命赶到扬州建立江北大营,以对付太平天国革命。当时,清政府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军饷开支浩大,财政十分困难。为了筹措军饷,随江北大营帮办军务的雷以(?),采用幕僚钱江的建议,创办厘金。先在扬州仙女庙实施,第二年又推行到里下河各州县。到1857年以后,全国各省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人才辈出,经久不衰。郭廷以、简又文、萧一山以及健在的罗尔纲先生,就是学林共仰的前辈学者。从五十年代开始,郦纯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太平天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承前启后,硕果累累,著述共二百万字,成为当代治太平天国史的一大家。郦纯先生治太平天国史,着力于对关涉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耗费了大量心血的《太平天国制度初探》和《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两部巨著,就是对太平天国史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总体研究的代表作。长期以来,郦纯先生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顽强毅力,身处逆境,发愤著述,脚踏实地,爬梳史料,勇于探索,提出创见,对太平天国许多独特的东西,如土地制度、供给制度、军事制度、考试制度等方面,着力尤勤,  相似文献   

5.
早在本世纪的三十、四十年代,简又文、罗尔纲等前辈,即开始辑录太平天国文物,对太平天国史学提供实物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大批太平天国文物被发现,使学术界有条件辑成了《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及其续编和补编。这三部汇编辑录了大量有史料价值的太平天国文物,创造了分类的方法。编者郭若愚等的  相似文献   

6.
清季科举停废尤其是官制改革之后,面对朝野上下对学堂奖励实官的质疑,文官考试、任用制度提上议程,清朝有意取消学堂奖励实官。在此过程中,旧的保举途径与新的学堂奖励实官关系纠葛,学部与其他各部、各省之间权力关系错综复杂。保举、学堂奖励实官的新旧仕途关系变动的实质,是清朝从新旧杂糅、多途并进、取士与选官混同,转化为建立以学堂与文官考试衔接、培才与选官分离的新的铨选制度的过程。由于保举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取消学堂奖励实官过程一波三折,并直接制约清季铨选转型的进程,体现了清季新旧铨选制度转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7.
一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行,在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录用、培训、考核、奖惩及职务升降等方面都将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而现行工资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不能与公务员制度相适应,这必然要阻碍公务员制度的顺利实施。所以,探索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的工资制度虽几经改革,但平均主义、分配不公、缺少正常的晋级制度、工资水平偏低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偏低,低于全国职工收入的平均水平:1985年低7.6%、1986  相似文献   

8.
林淡秋并没有一开始就想通过文学创作,来做一个作家。受过大学英文系的系统训练,他把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天职,是很自然的。“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的陶冶,和一九二五年“五卅”反帝革命运动的影响,已经使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思想情绪发生了大变化”,并且“开始响往进步,响往革命”(《自传》)。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便在党的直接影响和领导之下,与柔石等革命作家一起,在上海积极从事新文化活动了。这一切也便成了林淡秋在前期的文学活动——从一九二九年开始的文学翻译工作中,能够以革命的精神为指导,力求从当时中国的现实和读者的需要出发,选择进步和有益的作品来介绍和翻译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确立和巩固时期,官吏的选任、考核、监察、秩禄等制度已逐渐形成。在官吏任用方面,以上计考课为依据,实行上下对流、内外互调的任用制度。注重了京官与外官、中央与地方和地方官间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考核的结果是任官交流的依据汉代...  相似文献   

10.
一、把竞争机制引进干部人事制度的必然性(一) 运用竞争机制选拔人才和官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各个社会形态的普遍规律在原始社会,用民主选举制度选拔氏族首领,实际上是运用竞争机制选拔人才。在奴隶社会,运用世袭制度选拔官吏,是国王和少数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权。十分有趣的是,在古代奴隶制的城邦国家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延续200年。此后,还有罗马奴隶制共和国,也实行  相似文献   

11.
陈丛兰 《唐都学刊》2012,28(4):23-27
《贞观政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政治哲学的人性理论。其官德保障机制体现在内修与外治两个方面,一则从非制度的内在层面强调官吏通过思、慎和学的途径修身养德,二则从制度的外在层面加强旨在预防、考课与奖惩官员的吏治建设。体现自律与他律、儒学政治哲学与法家政治理念的统一,完善了中国传统政治外儒内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央民族学院郭毅生教授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和《太平天国历史与地理》两书,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了。这两部专著学术水平高,实用价值大,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介绍。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里按时间先后发展的。因此,读史离不开地图。而图史结合,则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它历时十八年,纵横十七省,大小战事逾千百次,其间进退消长,头绪纷繁。建国以来,太平天国史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著述繁富,硕果累累。但这些太史论著在涉及地理关系时,就往往难于作直观形象的具体说明。过去虽也见过一些太史论著附图、教学挂图和中国近代史参考地图,但都过于简单粗略,远不能满足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需要。《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正是适应这个需要而编绘出版的。这种历史地图集在我国还是首创。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乞留     
<正> 在封建社会,官吏任满当调离升迁,百姓们到上司或中央吁请继续留任,是谓乞留。在金、明、清等各代史书上,都有乞留的记载。乞留曲折地表达了百姓爱憎的心声,它是对官吏清贪的鉴定,对于惩贪褒廉、澄清吏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乞留作为一项不成文的制度而实行,首推明朝前期。以布衣提三尺剑建立大明帝国的朱元璋,汲取元季吏治腐败的教训,一方面重惩贪官污吏,一方面大力奖掖清官廉吏。鼓励和倡导乞留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从明初到洪熙、宣德、正统百余年间,都实行允许乞留的政策,“吏治淳厚,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和早期历史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总起来说有三种意见; (一)广西武鸣县(即武缘县)说。见1962年2月12日吕集义写的《林凤祥的籍贯及其它》一文。同年2月23日上海《文汇报》就此发表了《广西调查林凤祥的籍贯》的报导。《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一书,亦将此说编入。其根据是武鸣县一块立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三界祖庙庙丁碑》,上有林凤翔及其弟林风集的名字。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志》以及《广西一览》和传说中亦谈到林凤祥是武鸣县人。(二)广东揭阳县说。见《历史研究》1957年第4期上发表的蔡起贤《太平天国北征将领林凤祥》一文。主要根据是揭阳林氏族谱上关于林凤祥世系的记载以及揭阳林德侯写的《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稿本及当地传说。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月9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邀请本省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在杭州举行纪念太平天国运动140周年学术座谈会。出席座谈的有中顾委委员铁瑛、省政协副主席邱清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守良、雷云,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钟儒、院长王凤贤、副院长魏桥,以及太史研究专家学者和部分新闻工作者,共40余人。与会同志回顾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及其在浙江的业绩,一致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是我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先驱。浙江曾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基地。太平军在浙江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而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英勇斗争,成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着重探讨和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教训及其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并对如何继续加强太史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会议主持人魏桥在开幕词中就此提出三点意见:一、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太平天国运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太平天国的戏曲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历来少有人论述;偶有提及者,也难免失之简单.本文从太平天国的有关条令规章出发,通过对其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戏曲活动的考察,认为:太平天国的戏曲政策虽有其宗教、政治目的,但从一开始就并非全面禁绝,而是禁中有演;同时,随着形势的变化,其戏曲政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也有相应的调整.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一直在宗教偏执与戏曲热情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7.
郭若愚编《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补编》缉入忠王李秀成于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发给陈金荣的田凭一件,骑缝上盖“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开朝勋臣护国军师忠殿户部尚书李生香”双龙纹硃印。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以为“护国军师”系李秀成,并据以论证李秀成于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巳膺封军师(见该书增订本第257页)。这是一种误解。按太平天国有朝官、属官之分。属官有以朝官兼任者,地位较尊,印章上都刻姓名。例如,见之于吴江“计彩化门牌”的“太平天国御林王亲真忠报国懋天福任西殿属官领袖萧朝兴”(《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1期第37页)。又如忠王于壬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准抚天侯徐少蘧病假的“瑞批”所盖的“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开朝勋臣侣天安兼忠殿吏部主编修董敖侣”(《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08页)。也有不由朝官兼任的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史大词典》的编写工作,经过多年的酝酿筹备,正在加紧进行。1987年11月上旬,《太平天国史大词典》编委会在重庆会议上组成。1988年6月上旬,编委会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师院召开第二次会议,到会的有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太平天国史学专家40余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磋商:①初步确定了5大类长、中、短词目近3000条,其中:词语类约840条,占28%;人物类约840条,占28%;史料、文物类约540条,占18%;政治、经济、军事类约540条,占18%;地理类约240条,占8%。②讨论各类长、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印行的书籍,大多数是有关他们自己的。即使是新旧约《圣经》、《武略》等书,也都从批注或修政、编选中反映出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意向。所以,太平天国印书,连同他们的文书,是研究太平天国的最重要的史料。太平天国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我们对太平天国印书的利用、研究似乎还很不充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父下凡诏书(一)》等受到研究者较多的重视和利用,但总的说来,我们没有对太平天国印行的每一种书籍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从它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定于1990年5月26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太平天国史的研究,素为中外学者所重视。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平天国史学研究迅速发展,成绩显著。继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之后,浙江、广西、四川、广东、南京(江苏)、重庆、安徽、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太史研究学术团体。广州、南京大学、江西师大、重庆师院和扬州师院设立了太史研究机构。还有著名的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和花县、桂平、蒙山、金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