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中国城市带:实践与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探索大都偏重于板块区域理论的考察,而对城市化发展新趋势——“城市带”则未给予足够的正视。这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一、中国城市带: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城市带曾被称为“人类居住空间新的组织形式的摇篮。”现在已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本世纪60年代初,德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在《大都市》一书中提出城市带问题时是指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一个巨型的一体化居住区和经济活动的群集带,他称之为“大都市”。他认为,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人口、经济的点状聚集形态逐步被散状形态的城市区域所替代。的确,城市带的连片崛起是当今城市化发展的新态势。西方不少发达国家已将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一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在面积只占全国1%的地区由数十个相连的城市形成集聚全国20%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区。虽然它位于  相似文献   

2.
杨伟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8):30-33,118
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制造业相似系数、各市产业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商进行了测度,结果发现,皖江城市带不仅不存在产业同构问题,相反的是,产业相似度偏低,远未达到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水平。皖江城市带应实行产业同构战略,做好产业规划;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依靠科技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区域规划正式上升到国家区域战略层面,我国布局区域经济的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
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基础三方面选取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对皖江城市带37个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可以分为强、中、弱三个类型五个发展层次,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总体呈现为皖浙、皖苏交接区域和合肥、芜湖周边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强于别的县域的空间发展格局,并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剖析了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中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的中心城市多分布于大陆内地,但自19世纪以来的两百年间,在海岸线上出现了众多的中、大及特大城市,构成为一条蔓延1.8万公里的海岸城市集合群。中国海岸城市带的形成,不仅带来了国内社会经济文化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刷新了中华传统文明中的海洋篇章,也将对于21世纪的东亚地缘政治以及全球化国际关系诸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值得从多重角度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发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基本形成且正在扩展之中。其规模可与国外的五大城市带相比,但在城市化水平、交通通信网络结构和城市职能结构等方一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市带的空间格局也在变化之中。未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将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为中心城市,以南京、杭州、宁波为二级中心城市,以长江三角洲特大组合港和上海国际航空港为对外联系枢纽,以“Z”字型复合发展轴为主体轴线,形成规模巨大、经济发达的世界特大城市带。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国家层面的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其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对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是当前我国探索开辟产业转移新路径的工作重点,是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  相似文献   

9.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区域特点,构建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TOPSIS模型对区域物流能力进行评价,集成核密度估计和空间布局分析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序演变上,皖江城市带物流能力整体呈稳中向好态势,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在空间分布上,合肥市物流能力一直处于领先水平,相邻年份皖江城市带物流能力空间分布保持不变。因此,物流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城市政府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具有较高物流能力的城市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物流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资源、生产要素的聚集与扩散运动促使城市组团发展,都市区、城市圈(群)、城市带三种组团形态依次扩展演进.代表新经济因素的网络体系率先建构于组团城市之间.城市网络密集区与其他区位全面对接形成广域城市网络,城市化由此进入高级形态,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三部分。一、从亚太地区海洋运输产业和沿海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宁波港口城市国际化机遇;从工业化、城市化和比较中分析其经济水平把握国际化时机;从港口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需要,指出宁波有条件建成国际性港口城市。二、认为强化宁波中心城市地位是顺应城市国际化的需要。并论证了调整城市经济区的现实意义和进行城市经济规划的作用。三、指出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将大大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呼唤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在这里,丰富雄厚的资源配置,便捷纵横的交通网络,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多元交融的长江文化,经济开发的国家战略,形成了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轴、稳定轴、联接轴和枢纽轴,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今后将会发挥出它的各项基本功能,使之在全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的重大作用。为此,必须正确决策,进一步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选择环保型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化经济区域;选择开放型管理体制,创立半官方协调机构;选择一体化发展方向,促成多领域合作体系;选择城市联动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由于深圳以建设国际化、高科技城市为发展目标,国际化与高科技两个内涵的叠加突出了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地位与重要性,深圳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转型,以及推动国际化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当前实践,表明深圳已经开始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主旋律,正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经济带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比较,依据辽宁"五点一线"的政策,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培育和构建以大都市连绵带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会展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新疆一个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新疆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会展规模和品牌的培养;定位不明确,在全国同业中处于边缘;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经营会展的公司;会展的国际化程度低;展览业设施落后,等等。只有积极借鉴和学习沿海大城市的成功经验,逐一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使新疆会展经济持续发展,且提高到一个真正的现代水平。  相似文献   

16.
蜀道经济带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区。南宋与金、蒙长期对峙,战争不断。其中蜀道经济带成为边防前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军队长期驻守防御。战争以及供给军队钱粮物资,给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直接导致蜀道经济带的衰落。南宋蜀道经济带的衰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战争、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贵州在此条通道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3年1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调研,贵州应积极整合资源,借国家大力推进"西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契机,打造国内主要、国际闻名的长大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18.
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战略规划作为大学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对促进大学的发展举足轻重。地方高校的战略规划可以从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中寻找切入点。以江苏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规划为蓝本,地处江苏北部沿海重镇之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以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己任,积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努力探索以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为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在苏北地区成为具有较为鲜明的海洋特色、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高校。  相似文献   

19.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风险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存在宏观战略风险,但是由于缺乏责任主体、风险损失难以度量、风险意识不强等因素,宏观战略风险容易被忽视。宏观战略风险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实施部门内部组织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借鉴企业战略风险问题研究方法,分析认为增强战略风险意识,加强宏观战略风险问题的理论研究,建立政府风险应对机制,把握政府参与经济的尺度,有助于降低风险,确保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江苏新的经济增长极。江苏省明确提出将在2012年使得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在加快发展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同时,加快开发江苏沿海文化产业,需要从政府组织、行业管理、资金支持、政策辅助等方面提供条件,确保江苏沿海与江苏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构筑新的文化产业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