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使英国还承受着拜仑战争所造成的痛苦,而且英王亨利三世已渐趋衰老,爱德华王子依然在法国圣路易(路易九世)感召下,于1268年决定“印上十字徽号”,参加该王组织的十字军远征。二年后,爱德华王子及其追随者近千人来到撒丁岛的卡里亚里,加入圣洁的圣  相似文献   

2.
囚犯     
托马斯·B·科斯坦在其历史著作《三个爱德华》中叙述了雷纳德三世的生平。雷纳德三世是14世纪时统治现今比利时一带的君主,以身体肥胖出名。雷纳德三世的弟弟名叫爱德华。有一次,在与雷纳德发生一番激烈争吵之后,弟弟爱德华成功发动了一场政变。爱德华将其兄长抓了起来,但没有马上处死他,而是在一个城堡里给他专门建了一个房间。爱德华向雷纳德保证:只要他从那个房间走出去,他  相似文献   

3.
囚犯     
托马斯·B·科斯坦在其历史著作《三个爱德华》中叙述了雷纳德三世的生平。雷纳德三世是14世纪时统治现今比利时一带的君主,以身体肥胖出名。雷纳德三世的弟弟名叫爱德华。有一次,在与雷纳德发生一番激烈争吵之后,弟弟爱德华成功发动了一场政变。爱德华将其兄长抓了起来,但没有处死他,而是在一个城堡里给他专门建了一个房间。爱德华向雷纳德保证:只要他从那个房间走出去,他就能重新回到从前的位置。对大多数人来说,爱德华给兄长的条件算得上宽大。因为囚禁雷纳德的房间有窗有门,而且门从不上锁,窗户也一直是开着的。问题是,雷纳德体形过于…  相似文献   

4.
蓝色绶带     
在西方传统中,“蓝色绶带”(Blue Ribbon)是最高荣誉的象征,在英国它是嘉德勋章(the Order of the Garter)的标志,它还能代表“一级厨师”。Blue Ribbon的故事发生在14世纪的英国。据说,在一次酒会上,国王爱德华三世在地板上发现了一条女士用的蓝色吊袜带(garter),国王俯身捡起吊袜带,面对众人不解的目光,国王索性将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11):60-61
过去500多年来.英格兰国王理查德三世的尸骸一直下落不明。2012年,一具人骨架在英国莱斯特一座停车场被掘出。2013年2月,考古学者经DNA鉴定证实它属于理查德三世。  相似文献   

6.
罗拉德教派(lollards)这个名称,出自中世纪荷兰文喃喃地祈祷的人(lollaerd),这种称呼当时已加在某些宗教运动的信徒的身上;它被有意地和中世纪英语无职业的游民(loller)相混起来,并且把这个词(?)同拉丁文中稗子(lolia)一词联系起来,这是被封建统治者丑化的双关语意。这个教派大约在十四世纪中叶前后从策源地佛兰德尔等地区传入英国,被那里的知识分子、教士和下层人民所接受。因为在英王爱德华三世统治前后,曾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后半叶,乔治三世通过强化君主权力、建立“国王之友”内阁,从而确立起个人专制统治.这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做法,在英国遭遇到各界的质疑和反对.威尔克斯事件的爆发、伯克等人的批判与乡绅请愿运动的兴起、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及其对英国的影响,从不同层面冲击着乔治三世的个人专制统治,最终促使乔治三世个人专制统治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剧本《两个高贵的亲戚》根据乔叟《骑士的故事》改编,有三个主要改变:增加了两条副线;把故事时间从十多年缩短为几个月;增加了决斗失败者处死的情节,从而大大提高了戏剧性,确象莎作。狄昆西和兰姆对其中莎作部分评价极高。《爱德华三世》里的莎作为两部分:国王追求伯爵夫人的几场爱情戏。文笔瑰丽,波澜起伏,曲折细腻,确象莎作;黑王子在被八倍的兵力所包围而取得胜利的那场戏。《爱德华三世》是莎士比亚另外9部历史剧情节的源头,对研究莎作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但马克.爱德华在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一书中表达了夏洛蒂.勃朗特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的观点,笔者从与“父权”的对抗、与大权的抗争、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权运动二方面对马克.爱德华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是爱德华时代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近二十年来康拉德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界的重视.康拉德在中国近80年的译介与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全面梳理康拉德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有助于分析康拉德其人其作在中国语境流播的现实背景和思想动因,也可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某种谱系学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堪称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教科书。它取材于英格兰历史,反映了英国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具体描写了英法百年战争、三十年红白玫瑰战争以及英国宗教改革等历史大事件。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体部分是两组四部曲,它们构成了一整套前后衔接的连续剧。《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为第二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为第一个四部曲。莎士比亚为什么先写《亨利六世》上、中、下篇与  相似文献   

12.
以研究原始文化或原始思维而著称的英国人类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1832—1917),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这本书中的基本观点是,认为野蛮人的思维与文明人的思维,并没有质的差别。泰勒认为,原始人有“一个相等一致和合乎理性的原始哲学”,他甚至称原始人为“原始哲学家”或“古代野蛮哲学家”。泰勒的大弟子,另一位英国著名的学  相似文献   

13.
唐颐 《可乐》2010,(2):24-25
显赫的村民 随便翻翻法国小岛卡普费拉的居民户口登记簿,就能看到一串熟悉的名字。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法国前总理雷蒙·巴尔、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摩纳哥国王兰尼埃三世、电影大师查里·卓别林、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等,都曾是这儿的居民。如果说法国版图像只鸡,  相似文献   

14.
1904年7月英国人荣赫鹏进攻拉萨,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离开出走,其留有的西藏政治真空给了英国人以可乘之机,他们开始笼络九世班禅喇嘛,最终1905年11月九世班禅离境赴印。造成九世班禅出关离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身为驻藏大臣的有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泰在班禅赴印、在印、返藏的整个事件上的处理应变迟钝、手段空幻、姿态懦弱,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从书信研究、人物传记、价值批判三个角度对爱德华·汤普森的民族志书写方法进行了研究。对18世纪“粮食骚乱”事件与威廉·莫里斯的生命史的书写,呈现出爱德华·汤普森对文本中事件、人物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考察的逻辑和方法。汤普森的民族志研究以英国工人阶级以及工人阶级意识的发展为对象,强调将客观主义叙述逻辑与建构主义叙述逻辑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将事实深描所呈现的社会现象与价值批判所建构的道德体系相融合,科学、形象地还原了工人阶级的成长过程以及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缘由。  相似文献   

16.
英国外交部档案显示的九世班禅未经清廷同意便前赴英属印度访问一事,远非中国档案呈现得那么简单。从中英档案来看,九世班禅赴印与热衷于英国侵藏事业的鄂康诺的运作有极大关系。自十三世达赖出逃,鄂康诺便努力培养与九世班禅的联盟关系。中方档案多强调年少无知的九世班禅为英国侵藏急先锋鄂康诺所胁迫;英方档案则披露,九世班禅亦曾表明不愿受制于拉萨,有寻求外力之意。鄂康诺赚取了九世班禅的信任,并力主高度重视这张"王牌"的价值,以为英帝国赢得涉藏权益。班禅当时的外向之心似乎只是一时糊涂,然而,眼见清廷日暮途穷,加上受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俄国早有接触的影响,九世班禅有寻找新靠山的想法亦未尝不存在。此次英方运作下的西藏宗教领袖不经中央政府允许便离境外向的先例,是英国标立笼络西藏政教上层新模式的一次尝试。无论九世班禅后来的思想如何变化,这段历史不容人为地回护或"修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内有关潘恩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的关系已有不少论述,但他与英国激进运动的关系迄今尚未见提及。本文拟就潘恩与法国革命年代英国激进运动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以求对潘恩一生的政治活动作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一、潘恩与法国革命在英国的传播 1、潘恩与法国革命影响。法国革命对同时代的欧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A·索布尔曾特别将英国列为受法国革命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在英国政治史上1760年乔治三世的继位是一个重要转折。此后辉格党人继续为限制王权而斗争,逐渐巩固和发展资产阶级内阁制和政党制,同时社会政治生活也重趋活跃,先后兴起了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威尔克  相似文献   

18.
《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一段“长安仗剑又庭内花开”的故事,伴随周杰伦的《菊花台》,说由道尽了一段宫廷中人的人生命运。母后: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大王子: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两种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观的人,对同一问题的阐述角度也不同。母后的叛逆与大王子的软弱均由此彰显。现今社会里,人们似乎更愿意采取一种折衷的态度,比如“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显然,影片中的母后和大王子在人生态度上各自走了两个极端,只是有一点值得深思,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影片中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最终的命运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9.
贝内特是英国爱德华时期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五镇的安娜》是其成名作。文章通过安娜宗教意识的转变、安娜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以及她和威利的恋情,多方位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从麻木到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并结合爱德华时代背景开拓了对作品的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20.
自从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后,世界各国相继发行厂自己国家的邮票。由于当时受雕刻及印刷技术的限制,各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都以十分单调的头像、数字、徽志等作图案。以国家元首头像作为第一枚邮票的图案:西班牙用的是伊萨帕拉二世国王像;荷兰用的是威廉三世国王像;葡萄牙用的是玛利亚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