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试论孙中山的人文精神周可真从孙中山一生的实际行动来判断.他无疑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但从其思想意识方面看,他则是一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孙中山的人道主义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上。这个口号,固然是从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那里...  相似文献   

2.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创作思想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为线索 ,分析论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发展轨迹 ,历史地肯定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价值 ,也指出了他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浅析E.弗洛姆人道主义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弗洛姆是现代西方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他通过综合马克思的宏观社会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微观心理分析理论而建立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在其伦理学体系中,宗教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从人的精神需要的角度探讨了宗教的根源和定义,划分了宗教的两种类型,揭露了现代社会宗教异化对人造成的危害,并积极探索建立人道主义宗教的具体对策。他的思想既有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青年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核心议题。阿尔都塞以保卫马克思的立场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系统回答。他通过认识论断裂和总问题的思想,把马克思思想分为两个根本对立的阶段,即作为意识形态的青年马克思思想和作为科学的成熟马克思思想。青年马克思的总问题是人道主义,马克思通过对人道主义总问题的彻底抛弃、采用新的总问题产生出科学理论。由于科学和意识形态绝对对立,他反对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属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理论反人道主义。从保卫马克思的角度来看,他实则只是极端地保卫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因此,他在形式上胜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实质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水平上研究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确切的理论形态到底是什么?二、这种形态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它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性质是什么?三、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他通过什么样的具体理论途径扬弃人道主义而走向马克思主义?四、鲁迅人道主义思想形成、发展以及扬弃的道路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宝贵启示?本文拟以鲁迅思想发展线索为序,就这些问题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周扬的观点并非尽善尽美,但胡乔木的观点,于光远更不同意周扬“是个思想开阔的人”,毛泽东“一分为二”的提法,是在周扬的报告中见诸文字的周扬20余年后重提人道主义和“异化”命题的隐约前因在讲完起草邓小平讲话稿後,于光远先生继续著有关胡乔木的话题,并引出了另外两个中共大“秀才”,周扬和陆定一。他首光说起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於“升比”问题上,胡乔木与周扬的争论。他说他虽然觉得周扬的观点并非尽善尽美,但他不同意胡乔木的观点。我对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毫无发言权,使希望於先牛多谈谈他与周扬、陆定一…  相似文献   

7.
陈映真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小说《山路》体现了他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基督教教忘我的“救赎”精神,折射出了作家他对社会理想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了左拉《妇女乐园》中的女主人公黛妮丝性格特征。她品性如水,真诚善良,勇敢坚毅。左拉通过她的形象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和阶级调和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话语主要是以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面目出现,同时也有人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其他人道主义思想作为批判武器,力图冲破思想局限把问题论争引向全面而深入,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道主义思想资源,人们却采取漠视的态度,没有人在论争中发掘它的现代价值,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历史缺憾。在中西古今的对比考察中可以发现,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话语对道家思想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实际上也有融通的一面,在诸多方面可以相互引证和阐发,由此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具有现代性转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墨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政治思想、社会理想、哲学思想和逻辑命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本文以为人道主义是墨子思想的精髓,爱无差等的思想贯穿其学说的始终,他以是否“中万民之利”为衡量社会、君臣言行的最高准则,主张社会平等、人格平等,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法制度。  相似文献   

11.
郑忆石 《南都学坛》2004,24(2):107-109
阿尔都塞是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他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总问题”———人道主义的分析 ,以及对人道主义的理论定位和理论本性的揭示 ,论证了人道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时限 ,即人道主义只是青年马克思思考的“总问题” ;提出成熟的马克思思想 ,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极端论断。  相似文献   

12.
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生成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生成的社会基础是旧的封建制度,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对巴金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巴金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逐渐地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的空想,投身于火热的现实斗争中,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美学与文学的融合使得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具有多维的扩张性。伦理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美学本源的感性感知因素都为他的文学创作印上伯尔式的独特烙印。作为文学宣言,伯尔在《法兰克福讲座》中系统且开放性地阐释了他对人道主义美学的认知。与其前、中期废墟文学创作的写实特点相比,其后期的作品呈现出在现实中虚构乌托邦的特点。尤其是伯尔的后期作品《女士及众生相》是其创作的集大成之品。该作品不仅镜像式地反射伯尔的文学理论思想,还明确地将女性乌托邦演绎为其社会批判的出口。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是人类用以达到和平协议的共同语言。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正是对人道主义思想上的弘扬。通过分析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探讨其作品的悲剧意识、悲剧人物的生存境况,以及小说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从而揭示出作者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情关注。他作品中的悲剧性不是导致悲观主义和消极无为而是饱含着乐观的基调和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莱辛是德国18世纪著名剧作家、文学史家和哲学家。《智者纳旦》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个剧本,也是他的神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剧本写于莱辛与葛茨的神学论战之后,莱辛借剧中人物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宗教宽容和人道主义思想。在启蒙运动高举"反基督教"的大旗时,作为德国启蒙运动大将的莱辛却通过自己的世界观理解了基督教教义,强调基督教的重要性,宣扬宗教宽容和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者都赞同人道主义的基本主张,即今生今世人类的福利应该是我们最为关切的。双方都声称自己是最优秀的人道主义传统的合法继承者和当代人道主义思想和愿望的最忠实的表达者。但他  相似文献   

17.
宗教,总是以神或被神化了的东西为膜拜的对象,都是与人道主义相对立的“神道主义”。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思想却是在宗教中找到了吻合点和支撑点,他的宗教观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他的人道主义使他更执着于宗教信仰。本文旨在通过对陀氏宗教观的分析,展示其人道主义宗教观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以前的许多哲学家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宗教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恐惧和依赖。霍尔巴赫指出,恐惧第一个在地上创造出神,费尔巴哈也说:“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如依此言,那么,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同自然的关系,但人类并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受儒家思想的浸染至深至大,一生追求儒家的“仁爱”与人性的完美;同时,他又非常崇尚老子“复归于婴儿”的单纯简朴,羡慕庄子“邀游于无何有之乡”的潇洒与任性,所以他心灵的深处时时放飞着一份旷达、放任、自由的“士”的情怀。他把道家思想中崇尚自由、尊重个性的因子注入到儒家思想中,又以现代人的眼光和立场来观照儒家思想,以现代的人道主义和人性化思想补充儒学思想“仁”的内核,从而延伸了儒家思想的现代性意义。这使他的儒学思想不仅浸染上了浓郁的道家文化基因,而且具有了现代性意味。  相似文献   

19.
儒家人道主义与斯多亚人道主义表面看来颇为相似,实际却有质的区别:前者从君本位出发,论及的人是有等级的社会人;后者从人本位出发,论及的人是生而平等的自然人。儒家人道主义是一种“民本”思想,导致的是专制;斯多亚人道主义是一种“人本”思想,产生的是民主  相似文献   

20.
在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三部重要小说中的三个神父形象──克洛德、卞福汝、西穆尔登,均有不同的人道主义内涵。本文揭示了这三个神父形象所体现的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不同层面,及其某些特征和思想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