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自然基础条件较差是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客观原因 ;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是近代四川藏区城镇发育滞后的历史原因 ;没有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低、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和控制城市发展是建国后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思想观念落后是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主观原因。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阿坝藏区位于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是四川的第二大藏区.它以藏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民族文化,其多元化、复合性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显著.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原采较单一的经济结构产生变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日益频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来的社会结构和族群关系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作为族群认同标志之一的居住形态受此影响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梳理了阿坝藏区族群演化下居住形态的变迁状况,提出了适应该区族群状况居住形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四川藏区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分析和揭示了四川藏区城镇化的不同类型 及其形成途径,并总结了其与汉区不同的特点:古代城镇兴起较早但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发展迅速;城镇 化进程具有非经济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落后的四川藏区,把加大旅游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互促共进的双赢关系。城镇化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旅游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笔者认为,旅游城镇化建设应从提升旅游产业的凝聚力和扩散力、突出旅游城镇(村寨)的特色、创新旅游产业投融资模式、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来促进四川藏区旅游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推进四川藏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四川康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滞后原因,提出科学推进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藏区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且脱贫工作任务艰巨,传媒在其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以早日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传媒社会学发展学派认为贫困问题的核心是民众流动性格和人格现代化的不足,为了塑造当地民众的现代性格和人格,增强脱贫能力,传媒在四川藏区扶贫开发进程中需要扮演现代价值观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传媒发挥这一角色的着力点需要加快大众传媒基础设施多样化建设,加强藏语传媒频道开发,创新民族特色文化传播内容,以及全面落实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并加大藏语传媒人才培养,进而扎实推进四川藏区脱贫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7.
四川藏区的发展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经济尚处于较原始的粗放型农牧产业形态,与当代世界发达经济相距几个级差.但是四川藏区不能沿袭工业化老路逐级演进,而应该综合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地跨跃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将是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整个四川藏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藏文化的变革.本文首先从四川藏区经济开发和藏文化创新入手,对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平衡需要、藏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整合需要、个体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并提出四川藏区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8.
游牧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传统的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迁,内蒙古牧区无法回避地卷入了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游牧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变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要义,充分发挥游牧文化在内蒙古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内在能动性,走一条将游牧文化镶嵌于内蒙古牧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四川藏区是我国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四川藏区居民非宗教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但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本文在分析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增长趋势特征及供求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基础上发展当地非宗教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佛教传入藏区后,以其三世因果的理论建立起平等与和谐的文化理念,得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认可和弘扬,在其发展中同样凭借其文化优势登上藏族社会的政治舞台和文化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时期藏传佛教的文化地位发生了变迁,本文着重研究其文化地位变迁的根本原因,有助于认识这种变迁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