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重庆抗战时期的电影艺术,自觉地肩负起服务于抗战的历史使命,通俗化、大众化成为其首要追求,记录片创作的兴盛和故事片纪实美学风格的凸现,是其另一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车朝华 《理论界》2010,(6):170-171
当今随着影视作品娱乐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电视记录片在制作编辑的过程中,通过汲取公众关注题材和注重节目的包装形式,在客观真实地反映节目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将娱乐元素渗透其中。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强调可视性、娱乐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美学与美学比较不同.比较美学的重点是美学,而美学比较的重点则是比较.比较美学重在求同,美学比较则重在求异.严格来说,我国学界的比较美学著作只是美学比较,而不是比较美学.又因为美学比较仅限于中西比较,所以称之为中西美学比较则更为合适.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必须走出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寻找更多的他者,从美学比较走向比较美学,这不仅是比较美学的内在学理要求,而且也是全球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西方美学主潮演进呈现为四大阶段:一是古代以美的本质为核心建构美学;二是近代以美感和艺术为核心建构美学;三是现代以审美对象为核心言说美学;四是20世纪后期以来,生活美学、身体美学和生态型美学的兴起,使整个西方美学的路向,从区分型美学走向了关联型美学。  相似文献   

5.
章辉 《江西社会科学》2005,4(4):209-216
实践美学的思想资源是德国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是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扬弃,借助当代西方美学的视阈就可以辨析实践美学的精神要旨和价值取向。从现象学美学看,实践美学忽视了存在,抹杀了接受主体性;从分析美学视角看,实践美学把审美活动认识论化,忽视了审美的体验性和超语言性。  相似文献   

6.
潘知常 《东南学术》2021,(5):198-214
生命美学从理性或者神性之外去阐释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西方19世纪上半期到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一个美学思潮,由叔本华、尼采、狄尔泰等人创始.精神分析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立地",有机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顶天",存在主义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主观",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社会",后现代主义美学使得生命美学更加"身体".生命美学的共同之处是:以生命为视界,以直觉为中介,以艺术为本体.生命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真正的开始,至今还存在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三次美学论争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主要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是一次真正的美学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各派相互碰撞、对话,产生了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后实践美学借鉴西方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等思想资源,不断发展、完善。实践美学则步入了反思的阶段,回应后实践美学的批评,力图通过自我调节来弥补、修复自身的理论缺陷。而新实践美学,则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有批判,试图改造实践美学,并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重建新的实践美学理论体系。从各派自身理论的发展,也映现出学术的争鸣对推动学术研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1950年代美学大讨论拉开序幕至今,新中国关学理论以探索者的姿态坎坷走来,并且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脉络.其主要表现为:1980年代实践美学成为主流;1990年代对实践美学的发展、批判、改造,出现了实践美学的创新形态,以生命美学、生存(超越)美学、存在论美学为代表的后实践关学,以及新实践美学和实践存在论美学;新世纪则出现了以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全球性美学为代表的新的美学形态,中国当代美学理论正走向一种开放的多元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以人的自身命运及其发展为对象这一宗旨上 ,与德国古典美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经过对后者进行根本改造 ,成为崭新的美学———关于人类本体论的人本主义美学。但是“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批判德国古典美学的唯心论同时 ,连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本宗旨一同抛弃了 ,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了歪曲 ,使之面目皆非。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对“后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彻底批判 ,以便建立中国化的、系统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提出了建立"身体美学"的构想.21世纪初随着舒斯特曼的著作翻译到中国,身体美学开始受到国内美学界的关注,有关身体美学的谈论日益增多,有些学者以传统的意识美学为参照甚至提出了美学转向的论断.我们认为如若从人的生存整体出发,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都有其不足之处,生存美学才是当今美学建构应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艺术创作要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和支撑,美学是指导艺术创作的理论依据,而古代儒家的美学思想、道家的美学观点和佛教禅宗的美学感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的源头活水.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建立适应新时期艺术创作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可分为革命美学、人民美学和反映论美学三个阶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意识形态形性的权力话语,这就导致其具有一系列理论弊病.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要继承人民美学的遗产,坚守社会正义,关注现实生活,重建现代形态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学精神主要是一个由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构成的复合互补系统。以之来考察中国美学历史演变轨迹及其不同时代特征,可发现先秦两汉是中国美学的奠基期,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的美论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坚实基础,各家美学完成了初步建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的突破期,情感美学与形式美学取得重大突破,诗文美学摆脱依附走向独立。隋唐宋元是中国美学的发展期,儒家道德美学重新收复失地、形成主潮,同时形式美学、表意美学也旁枝侧出,增光添彩。明清是中国美学的综合期,涌现了众多总结性的美学论著。近代是中国美学的借鉴期,美学走出原来的依附形态,走上了独立的学术行程。从现代到当代,则可视为中国美学向现代科学美学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4.
美学界对于中国美学传统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往往潜在地以西方美学传统作为参照框架.生命美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生命美学能够以其全新的阐释框架与方法去深刻精辟地阐释中国美学传统,深刻地阐释以往的美学派别所已经阐释过的中国美学问题,独到地发现以往的美学派别所无法阐释、无法洞见的中国美学问题,从而在中国美学传统研究中真正地切入美的源泉和核心,为当代的中国美学传统研究别开洞天.  相似文献   

15.
比较美学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时间、跨特质的美学研究.跨越性是比较美学的根本属性.比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美学现象,但这些美学现象同时必须具备可比性.可比性是比较美学的学理基点,它是比较美学的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错位研究得以有效实施,从而在学理上探获美学内在规律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电影美学生成于电影学和美学的交叉领域.电影美学依附于一般美学,一般美学依附于哲学.依附于一般美学和哲学的电影美学,是否可以按照纯粹思辩的方式进行建构,或者是以审美判断或经验性的判断为其基础?新的电影审美经验和技术革命又将对既有的电影美学带来哪些冲击?本文将从上述角度探讨电影美学建构的可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美学发展,出现了文革后美学的复苏、美学热及美学的大发展、文化研究的兴起和美学低潮,以及从世纪之交开始的美学的复兴这样几个阶段.文革后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是美学复苏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思想解放的先声.由此出现的美学热,以及相应的研究热和翻译热,对中国学术话语的转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研究的兴起,冲击了美学,出现了美学的低潮,这是美学话语转换的重要契机.从世纪之交开始的美学复兴,以与国际学术界直接同步对话为特点,中国美学从此直接加入到世界美学的创造和发展之中,从而成为国际美学大家庭真正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积蓄力量,后实践美学终于以反对实践美学的共识和理论旨趣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也逐渐浮出水面。甚至可以说,后实践美学就是在反对、反思实践美学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章梳理了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评及实践美学对这些批评的反驳。后实践美学批评了实践美学对审美属性、感性、个体的生命与存在、超越性的忽视及二元对立的落后思维方式;实践美学对此进行了逐一的辩驳。论者认为,后实践美学敢于挑战权威,从实践美学的困境中积极寻求美学的突破,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确实抓住了审美的特点和实践美学的许多症结。但是,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许多具体的批评往往没能从其全局、整体出发,而且,后实践美学提出的许多概念、命题都缺乏必要的限定,有混乱之嫌。实践美学基本上不同意后实践美学的批评,但也在论战中正视、修正了自己的一些缺陷。但双方都有自说自话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美学的存在形态,应当既有纯粹理论的,也有包含理论于事件之中的,后者,往往被美学史和美学研究忽视.美学事件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性,从根源上看,一切美学理论均来自美学事件,中国和古希腊文献皆可证明;另一方面,美学自身特性,决定了美学事件的研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美学事件是在实有或虚拟的事件中,包孕着深邃复杂乃至阐释无尽的美学意蕴.这既取决于造成事件发生的动机,来自于情灵摇荡的感性欲求,又贯穿在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中,经由特定媒介呈现出来.古希腊美学中,诗与哲学之争,导致逻各斯与密索斯分道扬镳,让美学丧失了重要内涵,美学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接纳美学事件.美学理论中,需要展现概念性人物的事件性内涵,把美学叙事以新的思维方式纳入其中.在美学事件的研究中,对易于理论化的"话",在"事"中做语境与语用的阐释与悟解,则可令美学思想呈现出其原本具有的复杂意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变化过程,指出每一次研究方法的变化,都使美学研究向前推进一步。二十世纪末我国美学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的方法在美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它在吸收前面美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美学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拓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