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建成统一场理论,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宏愿,为了这一事业,他耗费了后半生的主要精力,奋斗了三、四十年之久,却只能停留在一些数学表述形式上,没有取得任何具有物理意义的成果。他在晚年悲叹:“我成不了这项工作了,它将被遗记,但是将来会被重新发现的。”最后,他只好把这一美好夙愿作为伟大使命遗交下来,非常遗憾  相似文献   

2.
袁莹 《理论界》2012,(1):135-136
"所"字有人认为是代词,有人认为是助词,持代词说的人,往往搞不清楚所字具有什么样的指代作用,而又不重视所字的特殊作用;持助词说的人,往往忽略了所字的指代作用。本文认为所字是一个兼有指代作用和提示作用的代词。对所字结构,诸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本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包二奶”社会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由此引起的“二奶”财产权案件也屡见不鲜,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类案件,不同法院的判决不尽相同。本文将从案例入手,从法律未能充分适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面作简要分析与探讨,以求能在此类问题上做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哲学:由“对象”决定到“功能”引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决定“对象”并引领着哲学的主题 ,这是哲学发展的趋势 ,并在当代哲学发展态势中被验证着。随着哲学的关注点由“对象”转化为“功能” ,在功能的引领下 ,现代哲学颠覆了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与僵滞体系 ,使哲学出现大分化的景观。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意义 ,是在“功能”决定“对象”的趋向中发生的。在服务于无产阶级解放这一实践功能中 ,马克思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对象 ,从而实现了对传统以及现代哲学的超越。在当代 ,“功能”引领着哲学起舞 ,“对象”逐步成为四分五裂的“碎片”。从趋势上看 ,“功能”引领将使哲学形成特征上的“人化”、内容上的实践化、对象的现实化以及形态上的发散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西欧旅行,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教堂。不少游客都发出相同的感叹:“西欧的教堂真多。”所到之处,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必有教堂,即便是位处偏僻山野的乡村,也有教堂。在罗马、米兰、伦敦、慕尼黑、阿姆斯特丹、巴黎这样的大都市里,教堂之多可谓林立。而且座座教堂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且不说像圣比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这样举世闻名的教堂以各自不同的特色领尽西欧建筑的风骚,  相似文献   

6.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实践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今天,充分认识外因的作用和性质对于日益开放的世界更具有战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从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原因的观点出发,却认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只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这不仅在理论上犯了形而上学绝对化的错误,而且在实践中也影响了外因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示共同研讨。一、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些小事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习以为常,觉得它们平淡无奇。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而它们的最初用途,与今天有很大出入。庆生蜡烛:纪念月亮女神在世界各地,人们过生日时,往往会在生日蛋糕上点蜡烛,闭上眼睛许愿,随后如果能一口气吹灭蜡  相似文献   

8.
由“词性”的误释、误用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语法书甚至影响很大的工具书,把"词性"和"词类"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起来,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辨正。由这种错用乱用概念的情况,笔者联系到目前语言文字运用中存在的生造乱用胡乱搭配的不规范现象并进行了评述。为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我们语文刊物应该起好监督作用,对出版物中类似这方面的错误应及时匡谬正误,以便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听任语言混乱的现象存在而不予纠正,是对祖国语言的损害,也是对人民利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正> 事物运动“十字定律”的提出事物运动万有平衡引控规律——简称事物运动“十字定律”,就是事物运动微观五大要素(时、位、量、因、性)的定性规律和事物运动宏观五大条件(定、限、差、控、失)的控性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事物运动微观五大要素正好五个字,事物运动宏观五大条件也正好五个字,五加五等于十,因此作者把它称为事物运动万有平衡引控论十字定律”.  相似文献   

10.
“所”字结构指的是“所”或“所+介词”与谓词性成分组合构成的结构。《说文解字》中,“所+VP”有四种结构类型,“所”可以提取与VP相关的受事、处所、工具、原因或方式,还可以不提取任何语义成分;“所+VP”多数用作判断谓语,还可用作定语、宾语或主语。“所以+VP”只有两种结构类型,基本全部用于提取工具,基本全部用作判断谓语。  相似文献   

11.
<正> 勇敢、无情地批判传统伦理道德,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人们之所以选中这一批判,无疑有着深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素来注重伦理教化,有关礼义廉耻、忠孝节义的伦理说教十分发达。既有完善的修身术,又有庞大的伦理政治学。汉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是道德施于有政的一个典型。似乎从“内圣”到“外王”具有某种必然性。然而,传统伦理学所提出的种种美好愿望与目标,在封建社会中无不遭到失败和破灭;无可奈何的虚无感和绝望感使人由积极、奋发走向消极、颓唐,于是修身变成保身,克己变为放己,寡欲成为纵欲,从而导致极端自私的个人利己主义。不仅如此,严格的礼教还使人丧失平等观念,传统的伦理政治结构使人唯上命是从,甘作奴隶。传统伦理学成为压抑个性、自由、平等的说教,塑造了国人的病态性格:自私、冷漠、保守、毫无公德……。所以,“五四”时代对旧伦理旧道德的批判绝非空穴来风。陈独秀愤怒地指责国人象一盘散沙,没有公共集体观念;鲁迅沉重地描写围观砍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史书中多见“所由”一词,周一良先生在他的大著《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有专条考证,本文只就隋唐“所由”的旨义作点小小补充,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 《隋书》卷二《高祖纪》开皇九年诏: 京邑庠序,爰及州县,生徒受业,升进于朝,未有灼然明经高第。此则教训不笃,考课未精,明勒所由,隆兹儒训。 又卷二五《刑法志》云: 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此事又见《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隋文帝开皇十年。胡注云:“所由,言所主也”。胡氏对“所由”的解释,我们还可举出下列几条:《通鉴》卷二二○肃宗至德二载:其府县所由,祇承人等受贼驱使追捕者,皆收系之。胡注:所由人,有所监典。  相似文献   

13.
研究汉语的句法,不可不研究结构。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一种临时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充当某种成分,这种临时语言单位就是结构,又叫词组。汉语的结构类型是很多的,本文不打算一一讨论,只想就古汉语的“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谈一点管见。  相似文献   

14.
张凌云同志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否定》①一文,(以下简称《张文》)从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角度,将同一性和斗争性之相对绝对命题的争论引向了新的深度。阅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是我们认为《张文》的观点只向辩证法的深度迈出了不彻底的一步,因而仍有片面性。张凌云同志在文首指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对“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深化,从方法论上理解这并不错。但是文章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作出结论说:“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命题,是不能否定的。”则片面了。我认为:矛盾的动力性既然在自身的深化中最初  相似文献   

15.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在哲学界似乎已成公论.笔者认为,该公论也不无置疑之处.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列立着的诸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互相依赖只是表明矛盾内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是矛盾存在的前提或基础,而互相排斥才是矛盾的核心和主要内涵.矛盾内部互相排斥的诸要素在运动中,有些要素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积极、肯定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些要素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则起消极、否定的破坏作用.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只有当前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事物自身”“在”“时间”的“绵延”中,“文学艺术”和“哲学”要想不使“时间”“缩水”,就要“参与”“时间”进程,“进入”“时间”。“进入”“时间”是“接近”“事物本身”的唯一方式,而不是在“时间—空间”之“外”把各种已被“分裂”了的“表象”“再”重新“组合—拼凑”起来,以为那才是“事物”的“本质”。殊不知,这种“本质”是“概念”的、“抽象”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所”字结构的“所”的词性归属问题,虽经长期讨论,但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的两种意见,即“所”为代词和“所”为结构助词,由于前者来源远、影响深,致使后者不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经过反复比较,我们还是主张后者而放弃前者。  相似文献   

18.
江林昌 《齐鲁学刊》2006,(1):99-102
周初国家形态原也与夏、商两代相似,即以血缘族团为单位进行管理。“武庚之乱”引起了周族统治者对这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反思,从而采取了新的政治改革。其具体措施有二:一方面将殷族及其联盟集团瓦解分散到各地,以摧毁其族群的集团力量,是为“迁徙殷族遗民”政策;另一方面,又将周民族的血缘关系尽量放大,然后分散到各地,使普天之下都能流动周族的血脉,是为“同姓同宗分封”政策。这两项措施的结果便是封国内出现了地缘管理,而这种地缘管理又被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同宗血缘管理之下。这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又一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创作是作者由内 (内心 )而外 (作品 ) ;鉴赏 ,则是读者由外而内。此双向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活动的两个方面 ,缺一不可。由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二度创造所共同构成的这一“艺术活动” ,正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多次双向逆反运动中“发生”的。“二度创造”表现为一是在原创作品形象的基础上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二是对原创作品进行思想和艺术的评价。而意境即应该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由“孛斡勒”等所体现的早期蒙古社会的性质○吉日嘎拉“孛斡勒”(bool)一词常见于《元朝秘史》等古代蒙古文文献,《秘史》旁译作“奴婢”。“奴婢”无疑是指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的奴隶,说明“孛斡勒”一词的概念在古代和现代基本相同。“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