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诗?或者说,诗的本质特性是什么?这是历代诗论的中心论题。《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南宋严羽对诗的界说,对诗的本质特性的规定。严羽对诗的本质特性的这一理解,源于东汉《诗大序》。《诗大序》融合了前代诗论中的言志和抒情二说,并从先秦哲学中引入“情性”一词,用以规定诗的本质特性,形成了诗本情性之说。从此,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史上,便出现了主志、主情、主情性这三大派的鼎立。南朝刘勰、隋代王通、北宋黄庭坚等人,都继承了诗本情性的  相似文献   

2.
一、文情运动文情,即文章情感,是我国写作理论古老而复杂的课题.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写作家作过许多探讨,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但是,最早谈到情与创作关系的并不是《诗大序》,先秦《礼记·乐记》就有"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说法,屈原《楚辞·惜诵》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之句.嗣后,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  相似文献   

3.
诗序是与古典诗歌创作一而二、二而一的文化存在。它的文化渊源是《诗经》的“诗大序”和“诗小序”。唐前诗序的历时性演进轨迹为:汉魏时期是滥觞期,晋代是高峰期,刘宋为次高峰期,其中赠答宴游类题材成就最高,影响最远;陶渊明和谢灵运诗序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最具代表意义;齐、梁、陈、隋是诗序承继期。唐前诗序是唐代诗序以及宋代词序的文学前奏,而且它还引导了唐代诗序创作的基本主题和文化发展走向。解读这一特殊的文化遗存,对我们从创作学的角度认识魏晋文学的自觉以及魏晋文人的生命追求大有裨益,这无疑是多角度透视古人以及古代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诗大序》旧传为子夏所作。唐宋以降,异说蜂起。自20世纪疑古派兴起,“子夏说”几乎被彻底否定,更多的学者认为《诗大序》出自汉儒,国内高校通行的文学批评史教材,也多把《诗大序》认作是汉代之作而加以论述。论者多认为《诗序》是《毛诗》学者杂采先秦古籍如《左传》、《国语》、《乐记》、《孟子》等遗文,附会旧说,拼凑而成。但有事实证明,《毛诗》的编撰者,并没有见到《左传》与《乐记》,也未必见过《孟子》。史籍中并无坚证可否定子夏作序说。而《诗大序》自身,却以其对诗歌独到的神秘性感悟与体验,证实着卜氏后人子夏作序的最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宋徐铉、徐锴兄弟整理的《说文解字》,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说文》的两个较好的也是仅有的版本,对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校定说文序》(以下简称《序》)反映了徐氏兄弟的语言文字观,值得研讨. 一、对汉字形体及其演变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6.
以比评诗是我国古代文人乐于运用的一种方法。所谓以比评诗,即文人墨客在评价各个时期的诗人诗作时,往往寓自己的基本观点于比喻之中,通过运用比喻达到评价诗歌作品的目的。我们认为,以比评诗是我国古代运用比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比喻在古代的特定功能之一。以比评诗在我国古代具有浓厚的人文背景。我国古代诗歌擅长用比,先秦诗歌的两大代表作《离骚》和《诗经》中,处处可见比喻这一手法的运用,精彩纷呈的比喻不仅深得文人墨客的欣赏,更为他们运用这一手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东汉学者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  相似文献   

7.
《礼记》为古代易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在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可从《礼记》对引《易》学风的推动 ,《礼记》以易学论证儒学 ,《礼记》把《易》拉入儒经之序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有三部产生过相当影响的《诗品》,袁枚的《续诗品》就是其中之一。郭绍虞先生在《诗品集解·续诗品注序》中指出:“薛起凤《小仑山房诗集序》谓随园论诗之旨,一见于《答归愚宗伯书》,再见于《续诗品》三十二首,可见《续诗品》是随园诗论的核心所在。”然而,论析《续诗品》这一代表作的专文却很少见。因之,本文拟联系袁枚的其他诗论对《续诗品》提出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中认为,当一个或几个有洞察力的批评家根据当时最受崇尚的文类来定义文学的本质和地位时,一种原创诗学就发展起来了。西方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戏剧定义文学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摹仿—情感的"(mimetic-affective)诗学;日本和中国的诗学是以抒情诗为基础的,是一种"情感—表现的"(affective-expressive)诗学;世界上没有一种诗学是建立于叙事文学之上的。中国原创诗学是《诗大序》。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为何中国原创诗学建立在抒情诗的基础上,并认为《诗大序》之前的古代诗论,特别是孔子和司马迁的诗论,也是中国原创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时代的古籍目录,不仅记录了历代典籍的存亡,其类目设置、大序小序及书目提要的内容,都与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本文从分析古籍目录类目变化、大序小序学术源流变迁、提要目录的时代特点等方面入手,揭示古籍目录与古代学术的联系,从而说明古籍目录是古代学术的组成部分,其价值、功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白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尤以书法追似古代书圣王羲之、王献之享誉艺坛。《白蕉》是他在1929年出版的一部新诗集。这部诗集内分二辑,共收诗作52首,其中第一辑含29首,第二辑含22首,另有题记诗一首。白蕉自撰的《序》与《后记》,则分别置于诗集前后。1歌咏爱的悲愁和欣喜白蕉在《序》中说,这部诗集中"大都是爱的悲愁和欣喜的歌咏"。这是对诗集大多数诗篇表现题材的归纳,也是对整部诗集基本主体和旨趣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与《老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大虑周的古代文论巨著。据刘勰自己说:“《文心》之作也,本乎道”(《文心雕龙·序志》。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篇名)。所谓“道”,就是规律。然而我国儒、道、佛三大派,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想规律和创作规律的理解都在歧异,因此,探讨《文心》的思想渊源和归属、便成为“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理清刘勰美学思想的脉络,而且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的《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的《楚辞章句序》等,只就一部书、一篇文章进行评述;《典论·论文》则论述的是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并论述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价值、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等等。它对建安七子(又称“邺下七子”)作品的评论,是建立在对作家作品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评论原则,是前无古人的。它对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4.
今传"孔传本"《尚书注疏》中的"伪古文尚书"和题为西汉孔安国所作的《传》的成书时代,经历代研究,学者多以为有可疑之处。书前有托名孔安国所作的《序》(即《书大序》),其成书时代,学者虽有研究,惟似乎并非学者研究"孔传本"的主要对象。就以提出"铁证",判定"伪古文尚书"和《孔传》为伪书的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为例,书中只有第一百七条是辨《书大序》的。参考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语言角度考察,《书大序》有"科斗"、"隶古定"、"开设"、"训传"等晚出词语,其成书时代应在西汉以后。  相似文献   

15.
《古小说序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小说史、古代小说理论,古小说的序言和题跋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序分为题书、赠人二体,孔子为《易》作《系词》,大概是最早的题书序跋之类,清人姚鼐论其作用为“推论本源,广大其义”。唐初,将送别赠言始称为序,如韩愈《送孟东野序》、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等都是著名的赠人序言,它的作用是表示“致敬爱、陈忠言”的友谊。两种序属两种不同的文体,赠人之序不在本文论述范围,姑且不说。较早为小说作序的可推刘向、刘歆,他们雠校  相似文献   

16.
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即是辞官于朝,退闲于家,颐养晚年之意。因退休者仅限于官吏,故常见的称谓有:致仕——退还官职于君;致事——纳还所掌之事于君;致政——归还政权于君,等等。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所保存的305篇作品,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期。从汉代起,一般人汝它就需要注释的帮助了,注释《诗经》也就成为专门的学问,称做诗经学,属于经学的一个分支;《诗》本文也就叫“经”,“经”和“经学”结为一体,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统的诗经学是以《诗序》为纲的,《诗序》即《诗经》的题解,但大多不合于《诗》的本义,而读者却往往奉为圭臬。所以(宋)章加愚惑叹道:“《诗序》之坏《诗》而《诗》亡,……自儿童读《诗》即读《诗序》,已入肌骨矣,……诗人之旨虽吾夫子复出,安不亡乎?”宋元以来,儒学趋向市俗化、乡俗化,《诗序》的影响更浸入社会底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所保存的305篇作品,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期。从汉代起,一般人读它就需要注释的帮助了,注释《诗经》也就成为专门的学问,称做诗经学,属于经学的一个分支;《诗》本文也就叫“经”,“经”和“经学”结为一体,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统的诗经学是以《诗序》为纲的,《诗序》即《诗经》的题解,但大多不合于《诗》的本义,而读者却往往奉为圭臬。所以(宋)章加愚感叹道:“《诗序》之坏《诗》而《诗》亡,……自儿童读《诗》即读《诗序》,已入肌骨矣,……诗人之旨虽吾夫子夏出,安不亡乎?”宋元以来,儒学趋向市俗化、乡俗化,《诗序》的影响更浸入社会底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社会风尚、人伦道德所给予的影响,诗经学可能比《诗经》本身还大得多。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9.
《楚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流传至今最早的注本当属东汉末年王逸的《楚辞章句》。作为首次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章句体论著,它的诠释视角广阔,涉及经学、文学、民俗学等多个视野。本文从作品本身出发,兼及《楚辞章句序》的审美批评观,对王逸的文学批评思想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20.
关于《毛诗大序》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毛诗大序》和《礼记·乐记》及《荀子·乐论》 ,《毛诗大序》与《礼记·乐记》相近 ,更多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 ,而《荀子·乐论》则代表了国家主义集权思想的抬头 ,以往因为《毛诗大序》与《荀子·乐论》颇有文字重出者 ,谈论《毛诗大序》为代表的汉代《诗》教 ,经常是在《荀》儒 ,即战国末期儒家思想背景下 ,批评其限制情性的消极影响 ,对于其语辞的理解也就有所误读 ,现返回孔孟早期儒家之源头 ,《毛诗大序》人文主义的伟大意蕴 ,才得以拨云见日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