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霞 《理论界》2006,(9):153-154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具有了意识形态的显著特性;它取代了以往的政治权力而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不符合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总体上属于科技悲观主义;但这一观点深化了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于反思工具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同时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脱胎于马克思理论,吸取了马克思的营养,却并没有恪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分析套路,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这一经典模式展开;而是以人类(个人和集体)选择的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为出发点,选取意识形态的某一具体形式(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来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种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制度演化中嵌入意识形态的研究思路,自然拓展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诠释。本文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思考,并试图扩展开来,探索其对我国改革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在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高度注意到对工业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科学技术的作用,清晰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强大的异化力量,即一种新型的更加强大的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力量,使得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社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由此,形成了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4.
阳海音 《兰州学刊》2007,23(1):39-40,117
文章指出,哈贝马斯和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不同认识;意识形态批判向度的分歧;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哲学基础的不同;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已成为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范畴,但在当代理论界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却十分激烈.本文通过对否定性与肯定性两种"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梳理,倾向于对"意识形态"范畴采用肯定性的、广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已成为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范畴,但在当代理论界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却十分激烈。本文通过对否定性与肯定性两种“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梳理,倾向于对“意识形态”范畴采用肯定性的、广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谓价值中立倾向日渐滋长,其目的是去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这种倾向是传统泛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反动,是对已被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本体论和社会本位论思维模式的矫枉过正.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意味着放弃其特有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保持其应有的魅力,必须时刻保持其由实践品质所决定的科学性、开放性和以人为本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学派分析制度变迁的理论工具之一。制度安排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和制度功能的有限性是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具有不同起源的意识形态却有着一些共同的本质,在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具有制度的、经济的和社会管理的功能。作为制度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一种成功的意识形态应该具有全面性、灵活性、全局性、合理性和包容性。研究新制度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合理思想,可以完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认识,可以纠正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功能方面的偏差,它有助于我们构建适合国情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同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在批判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观点。他指出只有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和国家干预加强这两大发展趋势下,科学技术才成为意识形态,它履行意识形态的功能,成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虽有其片面局限性,但这理论对于人们反思工具理性,更多注重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为目的有着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景来 《学术界》2001,(4):247-262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一些专家、学者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领域所讨论的若干问题,即意识形态的涵义及其本质特征;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建设等.强调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把握当代世界的总的思想背景,倡导一种科学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存在论与认识论双重内涵,是科学性、建设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些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西方社会微观意识形态的分析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他们未能深入理解宏观意识形态与微观意识形态的关系,混同了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功能,并带有明显的扩展意识形态研究视阈的泛意识形态倾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的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意识形态,既有概念化、逻辑化的理论形式,也有表象化、象征化的感性形式.马克思从整体上论述意识形态现象时,已经明确肯定了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考察意识形态研究的思想史和意识形态的实际存在,都可以发现感性意识形态的丰富表现与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代文化视觉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持续传承的背景下,重视感性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邓欢 《理论界》2020,(3):34-40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阿尔都塞跳出了传统哲学的理论框架,极为重视对意识形态的话语实践和叙事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意识形态"变形"理论,开创了意识形态研究的美学转向。他认为,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意识形态研究的一大转折,是现实和社会进行批判的一种机制。伊格尔顿把审美意识形态置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研究,突出审美的身体话语,突破了阿尔都塞审美变形理论的局限性,对审美、艺术以及意识形态的转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合理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都是某种知识,都具有可检验性、解题能力和社会认可三个共享的思想要素。当某种学术观点不仅被学界认可而且也被全社会所认可的时候,这种学术就会变成意识形态,而某种意识形态也无非是某种学术观点不仅解决了学术问题而且也能够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就经历了从科学探索到社会思潮、再到政治制度的嬗变,也是从某种学术观点上升为意识形态的。从这个角度看,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库,意识形态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合力。因此,意识形态来源于并超越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自由探索。当某种意识形态能够包容并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时候,这种意识形态就具有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的先进性;但是,当哲学社会科学自由探索超越了现行意识形态的时候,这种意识形态就被更能包容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意识形态所替代。因此,任何意识形态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前意识形态(学术的自由探索)意识形态确立(某种或某些学术观点上升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反常与滞后(现行意识形态与先进学术观点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变革(代表先进思想的学术观点替代了旧式的意识形态)新的意识形态(这种/些先进的学术思想经过全社会的认同特别是政治家的重建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意...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之所以变成生产力,首先是因为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哈贝马斯所要说明的就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是科学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力量在发达工业社会已内化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血肉.在当代艺术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本体性"的存在支配着当代艺术生产,科技作为意识形态已悄悄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文化哲学是以人之生存方式为基础的总体性、历史性的研究。从文化哲学研究的总体性来看,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结构的观念表达。我们要以文化哲学研究的总体性去关照现实的意识形态问题,以文化批判的基本态度对待一切意识形态问题,从而超越任何具体的意识形态立场,为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探索一条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有虚假和科学之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诞生标志着科学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往的学者在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 ,很少有人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点去理解其所起的革命批判和制度辩护功能。似乎这方面的工作理应由专门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工作者去做 ,而专门搞哲学的理论工作者大多从哲学本身的角度去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却很少把它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去阐述 ,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功能研究的理论空场。本文尝试通过与旧意识形态的比较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全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的相关论述、西方学界在科技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性问题上的两种传统倾向以及当前海外学者对于数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为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数据和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则为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指南。大数据的技术特征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属性相互激荡、彼此交融,进一步彰显了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契合。深入探讨大数据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前提,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大数据视域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激发研究动能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骞真 《东岳论丛》2024,(1):35-40
意识形态的内涵十分丰富。厘清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国当代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探索人类社会进程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对资本主义虚假意识形态的批判到科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彻底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认识论的藩篱,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理论从“批判性”到“建设性”的合理性重构,从而建立了批判性、阶级性以及中立性相统一的意识形态理论。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重新考察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前景,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理论的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方法 ,分析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指出其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理论的三个主要缺陷 :对科学与技术不加区分 ,看不到技术的行为特征 ,因而看不到技术行为与科学理性有本质区别 ;对科学技术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因素不加分析 ,因而看不到技术行为应该服从理性的约束 ;对意识形态中现代技术作用的夸大以及对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忽视 ,看不到人文精神、科学理性、技术行为三者的一致性 ,因而找不到技术行为的合理化途径。文章对哈氏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理论作了认真清算 ,并提出科学理性原则和技术行为规范的新概念及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意识形态理论新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