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3……”这些阿拉伯数字是谁创造的?据说公元5世纪,首先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是印度人,阿拉伯人从印度学到了这个数字.公元1100年左右,阿拉伯数字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所以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创造的. 奇怪的是,目前阿拉伯国家(除摩洛哥外)大都不使用阿拉伯数字,而用另一种数字(见图). 与世界上多数人的观点相反,阿拉伯人认为,阿拉伯国家目前广为应用的是印度数字,“1、2、3……”则是阿拉伯数字,它不是印度人首先发明的.  相似文献   

2.
张岩 《现代交际》2014,(11):179-179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范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旨在规范师范生对于阿拉伯数字的正确书写。首先,介绍了为什么要规范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其次,详细说明了每个阿拉伯数字的正确笔顺、写法及格式,之后强调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要求自己和规范学生;最后,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希望能对师范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语的数字是阿拉伯语的一个特色,也是阿拉伯语学习的一个难点.阿拉伯语数字分为:基数词、序数词两种.根据函授教程的教学、函授生的练习作业和考试答卷的反馈情况,下面仅对阿拉伯语数字基数词个位数(一~十)与被数名词的构成规则作简单的讲解.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数字经济是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数字发展战略上高度契合,都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阿拉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差异较大,海合会国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指标方面处于与发达国家相当的先进水平,而其他阿拉伯国家则大多属于中低收入经济体,处于数字化发展起步阶段。在开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过程中,中国注重针对各国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中阿双方已在数字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慧城市、人才培养等合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了阿拉伯各国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与阿拉伯国家的务实合作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内外双向融合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是阿拉伯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建立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序幕,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阿拉伯民族大起义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联。在伊斯兰教兴起时期,阿拉伯人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瓦解和崩溃,从16世纪起,阿拉伯人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到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数字在普及推广、流行前,阿拉伯人曾使用“字母数字计算法”.即每个阿拉伯字母代表一个特定的数值,如字母艾利夫(?)代表1,巴乌(?)代表2,……雅乌(?)代表10.根据字母(?)的次序,20至100的整拾位数分别由卡夫(?)、拉姆(?)、米姆(?)、努恩(?)等代表.从200开始的整佰位数分别由拉乌(?)、希恩(?)、塔乌(?)沙乌(?)等代表,直至(?)(?)字母次序表中的最后一个字母盖恩(?),它代表1000.具体方法是,当人们要表达某数字时,如272,就写一个词(?),其中欧恩(?)代表70,把该词3字母代表的数值加在一起就等于272;再如(?)代表数字226,(?)代表372,(?)代表92,(?)代表301,(?)代表131等.阿拔斯时代,阿拉伯人发明过两种数字,一种称为空气数字(?),即(?)、(?)、(?)、(?)、(?)、(?)、(?)、(?)、(?)、(?),另一种称为尘土数字(?),即1、2、3、4、5、6、7、字8、9、0.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马世界驰名,在阿拉伯蒙昧时代与伊斯兰教向外扩张时代,阿拉伯马都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阿拉伯人的重视.但遗憾的是,今天,阿拉伯马的故乡对它的重视反倒不如欧美了.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学习阿拉伯书法艺术不仅能使我们开阔眼界,增强对阿拉伯书法的修养,提高艺术鉴赏力,陶冶美的道德情操,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横亘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各国的文明、伊斯兰艺术的了解和热爱。阿拉伯先民们在阿拉伯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阿拉伯书法。伊斯兰教开创和传播后,众多的阿拉伯人、伊朗人、土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是个阿拉伯国家,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也有一部分黑人和图阿雷格人,其服饰也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阿拉伯人的服饰利比亚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与北非其他国家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大体相似。男子头戴一顶红毡帽(这显然是受土耳其人的影响,是奥斯曼帝国统治北非时的遗物),也有戴白帽子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人认为,阿拉伯人是不擅长体育运动的,因为阿拉伯人很少参加各种体育比赛,也很少取得好成绩。其实,这是偏见和无知。阿拉伯人从事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体格和精神上也不逊于西方人。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统治,才使阿拉伯人在某些体育项目方面落后于欧美。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崇高武勇的民族。先知穆罕默德这样说过:“你们应当教你们的孩子游泳、射箭和骑马。”在阿拉伯诗歌或传说中都有一些力量过人、勇猛无畏、技艺超群  相似文献   

11.
对于阿拉伯歌曲艺术史,阿拉伯的史学家们大多认为歌曲起源于宗教,产生于神,是天降于人的。如果音乐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是太阳神的遗物,那么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则是上天赐予人的礼物。阿拉伯史学家阿卜杜·卡迪尔说:  相似文献   

12.
一说起阿拉伯世界,人们总是想到伊斯兰教,想到在清真寺里祈祷的穆斯林,想到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化。其实,在阿拉伯世界里还有着人数可观的基督教徒,他们同样也是阿拉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剑桥中东百科全书》的统计,现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大约有1,100万基督教徒,占阿拉伯世界总人口7%,这一数字几乎等于沙特阿拉伯全国的人口。  相似文献   

13.
7世纪后,阿拉伯人逐渐从一盘散沙和蒙昧中走了出来,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阿拉伯意识渐渐在阿拉伯人中形成;后经数百年与入侵者特别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阿拉伯民族最终觉醒,形成今日的阿拉伯世界.  相似文献   

14.
7世纪后,阿拉伯人逐渐从一盘散沙和蒙昧中走了出来,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阿拉伯意识渐渐在阿拉伯人中形成:后经数百年与入侵者特别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阿拉伯民族最终觉醒,形成今日的阿拉伯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入学”一语,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起来的。它源自拉丁文的“authropologia”,埃里希·弗罗姆把入学用“science of mail”来表示。在中国,人学一词最先出现于近代学者廖平的著作中,其含义为研究人类社会问题。治国平天下道理的学问,有时也用“六合以内之学”来称人学。 在阿拉伯世界,人学相当于于或者,也可用或来表示。阿拉伯人学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蒙昧时期阿拉伯人学和中世纪阿拉伯人学两大部分。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指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学思想。那时的阿拉伯人只有哲学的感念而没有成熟的哲学系统思维,只在诗歌、谚语中对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的灵魂和命运、人的才能和美德等问题有零星的论述。 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学非常重视人和神的关系,这也是整个东方入学的特色之一。那时阿拉伯人崇奉多神,安拉是众神之一,后来渐成为主神。他是造物主,是最高的养育者。但是阿拉伯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识又使他们在生活中为保卫自己而有时不能完全顺从安拉的安排,因此他们认为被安拉创造之后就和安拉没有什么联系了,人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需要借助偶像呼吁安拉的帮助。这种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形成了它区别于其他东方人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泛阿拉伯主义萌芽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本文简要论述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伊拉克和泛阿拉伯主义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最后分析了伊拉克在历史上长期成为泛阿拉伯主义民族中心和泛阿拉伯主义在伊拉克恒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古代阿拉伯人的医疗卫生事业成就辉煌,代表了中世纪的最高水平。在古代各民族中,阿拉伯人可称得上是最重视和讲究卫生的民族。阿拉伯人把讲究卫生看作对真主虔诚的条件和标志,不仅要求灵魂纯洁,而且要求身体洁净。穆斯林每天作五次礼拜,每次礼拜前都要净身,大净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世界》2003,(2):24-28
阿拉伯人的文化心态与阿拉伯局势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部分阿拉伯人的某些文化心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西方交往的惨痛经历使他们对西方缺乏理性的认识,而悠久的历史遗产又成为他们的历史包袱,对宗教的理解往往未能从总体上把握精髓。但也应认识到:对阿拉伯人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9·11事件后,阿拉伯世界理性反思的呼声正日益高涨,阿拉伯人的思考、探索受到外界困难环境制约,但阿拉伯人一定能摆脱痼习,创造光明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当今,全世界有多少人信仰伊斯兰教?科威特《阿拉伯人》杂志社在今年1月第五次最高伊斯兰会议后,所获得的数字是:到1985年上半年为止,世界穆斯林已达9.21027亿人,占同时期国际统计组织公布的世界人口总数48.82042亿人的18.54% 各大洲及各国穆斯林的具体分布情况如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的阿拉伯曾出现过一个“大师群”,其数量之大,学科之广,成就之高,影响之深,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阿拉伯人自己也承认,这个大师群中相当大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为非阿拉伯裔的外国人,但这些人或在阿拉伯接受教育或在阿拉伯从事研究,并以阿拉伯语留下他们的传世之作。人们因此对把他们归入阿拉伯大师,把他们的学术成果归入阿拉伯文化遗产,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对于这种种族、宗教和语言的融合现象,有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