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1年10月20日,在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于上海召开期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双边会晤中一致认为,“车臣恐怖势力”和“东突恐怖势力”都是国际恐怖组织的一部分,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一言正视听。至此,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东突”恐怖势力被撕破了画皮。 何谓“东突”恐怖势力 所谓“东突”是指企图在中国新疆建立“东土耳其斯坦”政权的分裂主义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从未改变也绝不允许改变。“台独”分裂势力不仅在台湾岛内,而且在海外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必须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已经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统一和反“独”促统进程中,在世界各地开展各类反“独”促统运动,展现出中华儿女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态度。海外华侨华人致力于中国统一大业,在反“独”促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都教案”发生于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从当时全国的形势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洋教运动已进入高潮。这次教案不仅是一次反对为外国殖民主义政策服务的教会势力的正义斗争,而且是紧接甲午中日战争后,抗议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捍卫民族生存的反帝爱国运动。 “成都教案”发生后,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式的要挟条件,清政府一如既往地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导致了成都教案的屈辱结局,在近代史上留下了又一次血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团结争取中间党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的民族自卫战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中间党派在团结抗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中间党派主要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对台政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不断提升日台关系 ,加深介入台湾事务 ,助长了台湾岛内外的“台独”势力 ,为中日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受到了历史情结、日本国家战略、经济利益、国内政治、台湾当局“台独”倾向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对此 ,中国在对日交往中既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坚决反对日本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 ,也要积极增强与日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学界对唐绍仪的研究较少。唐绍仪在任职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期间,采取了种种措施来维护民主共和,坚决反对专制独裁,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以自己的离职来对抗袁世凯为首的专制独裁势力。这种维护民主共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功绩和精神,在国内学界却鲜有表彰,本文试图从唐绍仪的内阁施政、同专制势力的坚决斗争两个方面,来初步探讨唐绍仪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重新瓜分世界,奴役“异族”,争夺海外殖民权益和世界霸权的战争。不论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还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都是一贯掠夺和奴役中国的侵略者。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种奴役世界人民的掠夺战争。所以,对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来说,没有必要去参加哪一方对另一方作战。但因统治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内部,各派势力都想借“参战”取得某一列强的援助,以巩固各自的权位;而外国侵略者也想利用对中国一派的支持,扩大其在华的殖民权益,增强对中国的政治影响,进而控制北京政权。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战问题,便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一场争斗,这场争斗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在华权益相互角逐的反映。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以何种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国家主义派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鼓吹所谓全民革命,反对共产主义与国际合作,提出一系列“建国方针”,得到一批拥趸,混淆了部分青年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与国家主义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恽代英揭露了国家主义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批判其反苏俄、反共之行为,主张联合国际革命势力,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想,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历史主题。“救亡”是指反抗外来的侵略势力和反对国内的腐朽势力 ,是属于“破”的范畴 ;“图存”既指保卫祖国独立和民族生存 ,也指建设祖国 ,繁荣祖国 ,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属于“立”的范畴。在近代中国 ,救亡图存这一主题包涵着反帝、反封建和建设祖国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化从一开始就是在外国资本主导下进行的。在中国的“半资本主义”中,代表殖民主义势力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附庸中国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始终居主导地位,代表民族利益的民族资本始终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代表“半资本主义化”本质与发展趋向的并不是民族资本而是外国资本。近代中国的半资本主义化与半殖民地化在本质上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而不是像李时岳等所说的那样“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1.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政府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制订的一部法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一部和平统一的法、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法,也是一部中国自主解决台湾问题的法。它的出台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合乎历史,顺乎民心。  相似文献   

12.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顾莹惠教会学校是美、英等国基督教差会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而建立的。由于它的产生、发展是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为背景的,因此,它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租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3.
论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历来是影响中美关系的焦点 ,美国为了阻遏共产主义势力的蔓延 ,从军事、外交、经济上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 ,企图“划峡而治之” ,制造“两个中国” ,对此 ,中国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从而粉碎了美国的阴谋。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于十年前,在庆祝国庆40周年的讲话中曾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吸收我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于弄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弄清两者之间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对于如何正确对待民族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我们的基本方针”,“要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要积极吸收我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我国民族歌舞艺术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大政党两度携手,又两度分道扬镳,这种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乃至当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本文拟从国共两党的分合关系中探索其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为争取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提供借鉴。一、国情、同仇与携手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由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决定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持续不断的  相似文献   

17.
务实是邓小平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重要的工作方法。他坚持立足“实情”,提倡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坚决反对假、大、空等形式主义,注重“拿事实说话”,讲求实际效果,为我们党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光绪十七年,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城镇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史称“长江教案”。斗争最初发生在扬州,后迅速蔓延到芜湖、江阴等地。与以往教案不同,在“长江教案”中,哥老会不仅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教会,而且也准备对清王朝进行“武器的批判”,从而把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试论郑观应的教育思想王学明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富强救国”,他的教育思想即是以此为出发点。一、“戒虚”“务实”的变革观郑观应的一生,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他生活的年代正值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加紧扩...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主管外交,形成了一整套外交思想。他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图自强:以条约为手段,制约外国势力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达到使列强彼此牵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