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可以看出,鄂东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东部边境,是楚国与其东邻诸国争战的前沿;目前发现的鄂东地区麻城、黄冈一线的春秋中晚期遗存与楚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移民之众当推湖北,而湖北填川之民中,称来自麻城"孝感乡"者比比可见。对此现象古今不乏见疑者。本文以福主信仰事象的梳理陈述,试图破解"冒籍"之谜。  相似文献   

3.
近代广西民间信仰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朝征服和移民力量的影响下,广西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为了巩固统治,国家向民间大力推广民间信仰,代表忠、义的一些神庙得以在广西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随着明清以来大量移民进入广西,又丰富了广西民间信仰的内容,关帝、天后、北帝、许真君等外来神灵的信仰得到传播.由于近代广西社会动乱频繁,加上西学东渐,更因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广西民间信仰发展很不充分,且有不断式微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镇西汉移民社区的微观视角观照清代新疆的移民社会,考察镇西汉民族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民间神 的构成、探讨信仰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功能,重点揭示了镇西汉移民社区与内地同质、但又有独特需求与精神创造的民间信仰,其中驼户供奉“马祖”与“冰神”信仰带有鲜明的地域独创性.分析得出清代新疆移民社会对内地民间信仰移植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融合与创造,民间信仰作为主导民间大众思想的精神文化,是清代边疆治理移民社会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重庆移民及其特点,分析了重庆移民的宗教信仰与情况.特别是对于重庆地区移民初期的情感与信仰,移民不断本土化后的信仰泛化情况做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公布清华简《系年》首章有对西周兴衰过程的俯瞰性描述。其中,"作帝籍"和"弃帝籍"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就周兴而言,"作帝籍"是武王能够克商的重要手段;就周衰而言,"弃帝籍"则是周宣王败师千亩的直接原因。通过对帝籍礼沿革的详细考证,可以判定这一记载具有一定真实性。可以说,武王"作帝籍"在克商的过程中,确实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而宣王因"弃帝籍"而导致千亩之战的失败,则与后人之附会有关。  相似文献   

7.
保生大帝信仰从一个地方性的信仰,发展为一个区域性的信仰,主要依靠的是迁移扩散的传播方式,闽台家族移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地保生大帝宫庙普遍存在着的从家族私祀到社区公祀的发展形态,使得家族移民的迁移扩散带来的不连接的信仰点或信仰小区,得以彼此连结起来,进而在整体上呈现出片状的分布态势。保生大帝在移民开发中的作用,超出了心理抚慰的范畴,而成为移民的一种“生存技能”,在促进闽台早期的开发,起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家族移民与保生大帝信仰传播的历史,在闽台地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杨四将军信仰在长江中上游的水路码头分布广泛,杨四将军与大禹、李冰父子在祭祀时间上重合,形成了以大禹、李冰为信仰对象的清末四川湖广移民与农业社会对应,以杨四将军为信仰对象的各地商贾与水路商贸组织关联的信仰格局。杨四将军在长江水路中发挥着大禹、李冰所不能承担的保护舟子、商贾的作用,显示了信仰与正在勃兴的商业经济和长江流域区域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四川杨四将军信仰与大禹信仰一道催生了李冰从湖广移民前主管农业的水神向五方杂处的新四川区域神——川主的转化,完成了信仰意义的转换,创造出整合族群认同的区域神灵,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清代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改变了四川的人口结构,使四川民 间信仰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清代四川社会中,土著和移民所建立的祠庙、会馆不仅是作为信仰中心,还 是四川社会的整合中心。祠庙、会馆最初崇祀的所谓“乡神”是土著和移民的精神寄托和集体象征,而后的附 祀、改祀和兼祀表达的是对新“四川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区域社会融合的主动性。川主信仰作为土著的本土信 仰,在实现了土著社会的整体认同和群体整合之后,又在移民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并被附祀、兼祀或改祀,从而 部分实现了土客交流与融合。但是,川主信仰还是因为其狭隘的乡土性和模糊性而最终被关羽等大神所取 代,这是四川社会真正走向开放的开始和表征。  相似文献   

10.
关帝信仰形成于唐,至宋广为流播,历经元明清各代,备受推崇,深受民众信奉.宋元之际,大量的中国僧人和商人往返于中日之间,关帝信仰遂东传日本.伴随着长崎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的东渡迁徙,关帝信仰迅速流入长崎并传播各地,不仅在当地华人中极为繁盛,而且还对日本的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关帝信仰的东传来探讨中日两国神灵信仰之神韵,实为研讨两国社会心理和信仰文化交流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1.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后,红三军依据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原则,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对于苏维埃革命运动和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苗”的问题,是我国上古史和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纸上文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相结合,以研究尧、舜、禹时代南北统一战争与“三苗”的迁徙,并厘清三苗与蚩尤及南方部族之关系,以及三苗与楚国历史渊源。笔者认为“三苗”原是奄有今湘、鄂、赣之地的土著民族,在南方势力极大,其兴衰与我国上古时期南北统一战争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鱼凫王朝是古蜀最早的三大王朝中的最后一个.从诸多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温江应当是鱼凫文化的重要立足点.鱼凫王朝历时500年以上,最后被迫举族迁移,其路线大致是从温江中的都邑出发,沿岷江南下,到达川南;再顺长江东去,直至鄂西.而后的仙道文化和治水文化在温江都可作为鱼凫文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移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生态移民是建设高度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是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对生态移民的概念、目标和类型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生态移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 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三峡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进行进一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移民外迁安置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消除制约因素,推进外迁工作顺利进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人口环境容量是库区移民安置的基础,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是按照土地等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库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土地及其后备资源短缺,农村移民环境容量有限,影响库区移民的就近消化。环境移民是人口外迁的一种基本形式,起源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活贫困等物质性原因。直接映示出移民与环境、资源、生产资料的对比关系和移民对客体的渴望水平。  相似文献   

18.
鄂西渝东地区位于川东高陡滑脱褶皱带和湘鄂西断块—基底断褶带的中间构造过渡带,变形程度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基于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志留系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鄂西渝东地区非常规气藏油气勘探前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主要包括黑色碳质笔石页岩相、深灰色(灰色)泥岩相和含粉砂泥岩相,发育粘土矿物粒间溶孔、长石粒内溶孔、石英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等微储集空间。建深1井和石柱冷水溪一带以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品质高、生烃潜力大,并发育斜坡扇砂岩和潮坪相粉砂岩,砂泥(页)岩储层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建深1 井为致密砂岩气藏,从该气藏特征和现有钻井显示资料分析,石柱复向斜、利川复向斜和花果坪复向斜完全具备发育致密砂岩气藏和页岩气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董永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董永籍贯也有"山东博兴"、"江苏东台"、"湖北孝感"等多种说法.其实"董永故里"在山西运城地区的万荣县小淮村,那一带有"董氏家族"、"董永墓"、"槐荫坡"、"石门桥"、"傅家庄"等完整的"董永故事原生地"环境.有关方志史料还有"魏·孝子董永"的记载,可见"董永故事"的播迁,是因为战国末年战争动乱引起的移民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