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史中,有源远流长的监控体制:监察与谏议制度。前者的源头,在于先秦之设立御史一职,后者的滥觞,应为秦汉之开设给事中制度。它们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朝代,根据各个朝代的不同条件,对上自皇帝君王下至各级臣民,实行了不同程度的监督、纠察和制约,从而或多或少地调节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关系和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其长期性在世界历史上极为少  相似文献   

2.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和舍”思想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基本理念,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等对外交往模式是“和合”思想外交上的主要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起源于前国家时代的宗族性协作农业,夏商周“王权”时代确立了中央集权制政体,秦至清“皇权”时代,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强化。由“王权”向“皇权”演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央集权体制也随之加强。“大一统”思想作为主导性意识形态,为中国古代集权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石;中国古代集权体制为“大一统”思想的官方地位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赓续不断,与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极好的相适性,并与“大一统”思想观念相互为用,为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延续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大一统”思想和中央集权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可以为当前的现代化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留珠副教授所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一书,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是作者古代管理思想系列研究之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我国巨大的历史遗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在选官方面严密、完整、连贯。许多优秀的成份,如考试体制的完整,方法的公开、平等则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官制度所吸收。本书从纵的考察方面概括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其利弊邱永明,朱莲华以御史弹劾为核心的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部分。它能否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功能,不仅与社会政治的清明、监察官的思想作风等因素密切,更是同王朝的政治体制,尤其是监察体制紧紧相关,换句话说,监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中央监察体制复杂多变。先秦时期以规谏为主 ,秦汉到隋唐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职掌逐渐分明 ,宋金至元明清谏官、御史、封驳官三大体系回归合一。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是规谏人主的制度 ,而不是御史制度 ;谏官、御史、封驳官三者关系的变迁反映了“否定之否定”、“御史主线”、“对监察官自身监察不断强化”等规律。这些规律的出现与丞相制、三省制、内阁制等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之沿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历代统治者为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维护良好统治秩序的一项根本设施。它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点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几个问题高卫星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是古代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考察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历史发展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其总体特征,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同时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人才遴选体制总体上呈现动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和衰落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具体的人才选拔体制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特殊的历史使命.解析中国古代人才遴选体制的流转脉络及其制度沿袭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同质性特点,虽然传统选人模式今昔已不复存在,但传统人事制度在新时期下依旧具有借鉴意义,合理汲取传统人才选拔制度的精髓对当前公务员招考方式及制度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古代中国行政体制的核心。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特点鲜明,这些制度不仅保证了古老中华帝国的有序运转,对当时的许多国家乃至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几乎蕴涵了现代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鉴古而知今,深入探究古代文官制度的嬗变历程并剖析其现代启示价值,对于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社会是漫长的封建社会,其法律制度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内容。遵从“古为今用”之原则,对其中的廉政法律制度进行考察具有现实意义。文中以历史朝代为序,从官吏选举任用、官吏考核管理、官吏监察监督、惩治贪污贿赂四个方面,力图比较全面地勾画出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的轮廓,愿其中的经验教训有益于今天的中国。这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官吏腐败与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官吏腐败是封建社会体制的必然产物,而官吏腐败本身也逐渐制度化,成为一种事实制度。这种事实制度作为法外制度,可以影响甚至转变为法定制度,也可以使束缚、制约它的法定制度变成具文制度。这就是官吏腐败禁而不止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学礼制度源于中国古代学礼制度。书院学礼制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修学与讲会之礼容礼仪;二是释奠释菜等祭祀礼典活动。书院之学礼,有其自身的特色,书院祭祀系统代表着书院的道统与学统,在完成书院培养人材的目标、继承传播和发展传统的儒家文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历史悠久,体制完善、机构独立,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行政监察制度及其运作,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形成、发展、成熟完善等时期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其基本特点,以便从中得到一些现时代的借鉴意义,完善我国现行的行政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话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线索中:一、在单部诗话之体上,有"论诗及事"和"论诗及辞"之体的承传;二、在诗话汇编之体上,有分门类编之体和据人而编之体的承传.诗话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我国古代诗话发展的走向,决定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的文化气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成型的。在政治上,它以“敬德”和“贵民”思想对统治者产生一种强大的道德约束力量;在伦理上,它把“孝亲”和“尊老”作为强化社会秩序的基点和手段;在礼乐方面,它表现出一种文质彬彬、寓教于乐的文化模式;在宗教方面,则又反映出一种尊天事祖的神秘特征。所有这一切正是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之文化气质的深厚而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宿志丕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周官有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理王官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又其任也”[1],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2]。伴随西周君主权力和等级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8.
体制与道德的背反——中国传统司法的背景及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司法发生于专制主义官僚政治和泛道德主义伦理双重背景之中 ,两种背景支配下的古代社会中 ,道德与体制、技术存在着严重的背反 :道德上的高调与组织和制度上的低效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这是中国传统国家和社会面临着的一个根本性挑战 ,也是司法不断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 :司法腐败之根深蒂固、刑讯主义之无从根除以及明清时代幕友擅权之弊害丛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辞赋对农事的叙写,是中国古代务本重技的农本思想、悲叹田园的悯农情怀以及中国文人以隐显志和以园艺表达治业之情的圣道情怀的生动呈现。中国古代的王权制度、农耕传统和崇实务本思想以及文人的生存境遇,决定了中国古代文人观农的立场和心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优先权论略——概念·源流·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先权制度之创设主旨是破除债权之平等原则 ,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是正义理念在民事法律制度领域自我注塑的结果。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古代优先权之产生演变过程及其外在制度设置与内蕴理据 ,认为优先权体系是中国古代民间经济生活自发产生的有效调控机制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在分析归纳现行西方民法体系优先权概念基础上 ,对中国现行民事法律体系 (含台湾地区民事法律 )之优先权范围进行比较并上溯古代中国之优先权体系 ,认为中国古代优先权由优先承买权与优先受偿权两种优先权构成 ,对之加以挖掘 ,不唯有利于还原历史 ,更可从中开发出近、现代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